杭州楊梅大棚成網紅,網友:高手在民間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兩天,

杭州臨安一處 " 建築 " 火了,

引來不少建築設計師排隊打卡。

它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 " 冰山 "

充滿了現代感和科技感。

有網友讚歎:

" 乍一看還以為是

某位建築設計大師的作品。"

這個 " 建築 " 出自誰之手?

背後又有什麽故事?

潮新聞記者去現場一探究竟。

網紅 " 建築 " 是一處楊梅大棚

搭建成本約六七百萬元

這個 " 建築 " 其實是位於臨安蔥坑村的一處楊梅大棚。

從遠處看,類似一座拔地而起的 " 冰山 ",在光照下呈現出未來科幻片般的景象。

走近一看,因為依山而建,大棚順著地勢錯落有致地形成了凸起的小山形狀。

這座 " 建築 " 不是來自建築大師,設計建造者就是農場主林才法,建築形態也不是刻意為之。

林才法今年 64 歲,2000 年起就承包了 50 畝地在這裏種楊梅,去年開始給楊梅配上了大棚裝置。

他告訴記者,大棚由鋼管加上多功能薄膜搭建而成,整個成本約在六七百萬元。" 網上是今年五一假期開始火起來的,附近有人路過,拍了照片發到網上,沒想到會有這麽多人特地來打卡。"

記者在附近遇到了從杭州市區特地驅車趕來的張先生。他帶了相機和航拍設備,過來打卡。

張先生說,自己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從朋友那裏得知這個消息,從圖片來看 " 建築 " 造型比較特別,今天剛好有空過來拍拍照。

大棚裏的楊梅本月底開始采摘

預計獲得收益超百萬元

沿著農場的石板路往山上走,兩側是種植多年的楊梅樹,已經有近 50 年的樹齡。

眾口但便甜似蜜,寧知奇處是微酸。南宋詩人方嶽的詩句,道出了不少喜愛楊梅的 " 吃貨 " 心聲。

林才法介紹,山上的楊梅分為兩個品種,其中百分之六十是白楊梅,剩下一部分則是東魁楊梅。" 白楊梅是我們農場的招牌,作為楊梅中的稀有品種,個頭比東魁楊梅小一些,但楊梅味更重,酸甜度也會更好。"

為什麽會想到給種植的楊梅搭建大棚?

在林才法看來,這既可以提高產值,又能增加經濟效益。

" 農民種東西是靠天吃飯,以前露天的時候,采摘季遇到下雨,一般四五天楊梅都爛光了。" 林才法說,現在搭了大棚以後,采摘期可以維持將近一個月,同時楊梅樹病蟲害變少了,楊梅畝均效益也更高了。

記者了解到,林才法農場裏的楊梅樹本月 28 號左右即可開始采摘,將持續到 7 月初左右,比外麵露天的楊梅采摘早約半個月。

在售價方麵,普通的白楊梅約 20 多元一斤,大棚裏的楊梅加上包裝點綴可以賣到 100 元一斤,主要銷往杭州周邊以及上海等地。

林才法說,回頭客源源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為楊梅樹搭建大棚以後,農場實現了智能化,提前設置將各種數據接入到軟件端,溫度、濕度等都可由人工控製,通過一部手機就能遠程自動調節。

他預計,今年承包的楊梅樹能達到約 4 萬斤楊梅的產值,可以獲得超過百萬元的利潤。

潮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