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連釣5天!這屆年輕人釣魚上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屆年輕人為了釣魚有多拚?

不僅池塘、水庫、河流、湖泊、大海,隻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年輕釣友們的身影。不少年輕釣魚發燒友更是直言,這個五一小長假,要連釣5天魚,好好過一把癮。

90後男生Ken的5天假期,都在釣魚,釣魚路線分別是北京市通州大運河、潮白河、溫榆河和密雲某水庫,“和朋友約好了一起在河邊露營釣魚,看看青山綠水放鬆一下。”

Ken對燃次元表示,“釣魚是一項成癮性活動,平時我的每個周末幾乎都用來釣魚了,五一假期也不例外,可以一次過足癮。”

Ken強調,一方麵是因為釣魚充滿了不確定性,另外,釣魚也是個技術活兒,不斷提升技術的過程充滿成就感,“很多資深釣魚人士都會在短視頻平台發布釣魚技巧或直播釣魚,不釣魚的時候我就一邊看一邊自己摸索。”

如今,和Ken一樣的年輕人正在成為釣魚大軍中不可忽視的群體。

京東運動發布的“2023垂釣消費趨勢”顯示,過去被視為“中老年休閑標配”的垂釣項目, 近幾年在年輕群體中悄然興起,近4年間26歲以下的垂釣消費人群數量增長了4倍。

釣魚群體逐漸年輕化背後,與互聯網的助推,尤其是短視頻的發展不無關係。

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台,釣魚直播間不僅吸引了釣魚群體,也有不少非釣魚用戶前來圍觀“雲釣魚”,不少直播間的觀看人數都超過1萬。快手數據顯示,平台上有超四成釣魚相關的創作者是00後和90後。而早在2021年,快手就宣布與中國釣魚運動協會就共建“快手釣魚生態社區”達成戰略合作。

沒開始釣魚之前我就特別喜歡看別人發布的釣魚短視頻,覺得特別解壓。”已經成為釣魚愛好者的Ken表示,現如今,釣魚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放鬆的方式之一,“我在休息時間,不是去釣魚,就是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別人釣魚。五一假期,我和朋友一起去北京市通州區的通州大運河釣魚時,發現河邊差不多一半都是年輕人。”

圖/北京市通州大運河河邊釣魚的年輕人 來源/Ken供圖

Ken透露,盡管都是釣魚,但年輕人的釣魚方式和“老年人”還是略有不同的。

不可否認,對於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來說,釣魚不必墨守成規。釣魚不一定非要很安靜,因此“動起來”的路亞(取名來源為Lure的音譯,是一種釣魚方法,是模仿弱小生物引發大魚攻擊的一種方法。)比傳統台釣更受年輕人歡迎;釣魚不必灰頭土臉,因此時尚的漁夫穿搭從釣魚的年輕人火到了非釣魚人群。當然,釣魚也可以更有科技感,於是,攝像頭、探魚器,甚至飛行器都用在了釣魚中。

“如今釣魚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有的年輕人喜歡去‘黑坑’,體驗魚不停上鉤的刺激;有的則鍾情於野釣充滿不確定性的快樂。”95男生劉琦告訴燃次元,釣魚的人都比較純粹,不比設備隻看技術,“我剛開始釣魚的時候也有‘技術不夠裝備湊’的想法,買了根千元的魚竿。現在玩明白點了,反而買的基本上都是三四百元的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作為一項親民運動,釣魚愛好者可以拿著百十來塊錢的魚竿,在家門口的小河體驗“抽白條”(北方一種白色的魚)的快樂。相反,作為高端運動,愛好者也可以花上萬元租下遊艇,帶著海竿去遠海“搏大物”。

對此,河南太平洋漁具總監安國勇表示,新加入釣魚人群的90後和00後,與之前的80後群體不同,受互聯網影響,他們更願意嚐試新鮮事物,“很多年輕人不拘於傳統台釣釣法,新興的路亞、海釣和黑坑都有嚐試,比其他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入坑的速度都要快很多。”

大量年輕人的加入,使垂釣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消費新“藍海”。但燃次元與多位從業者交流後了解到,目前看來,年輕人的加入並沒有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

不過,從業者們也紛紛表示,“因為年輕人與中老年群體的消費觀念和釣魚理念不同,作為主力消費群體的年輕人的加入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是利好的,也必將推動行業發展。”

熱度不減,更愛野釣

周末的通州大運河邊,擠滿了釣魚的年輕人。90後男生Ken便是其中一員,從喜歡上釣魚開始,3年來,Ken的周末基本上都是在河邊度過的。

“如果是自己去釣魚,我基本上就是天亮起床,到附近水域尋找釣位。如果是跟朋友約著一起去遠郊水庫,我的起床時間可能要提前到4、5點。”Ken直言,“睡懶覺”這件事早就從自己周末計劃中消失了。

在Ken看來,釣魚是個技術活,“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魚開口的時間一般在上午9-11點。到了中午魚基本就不吃食了,很多釣友也都會在這個時候收杆。下午4點之後,魚又開始吃東西,也因此有了很多喜歡夜釣的愛好者。”

到達河邊之後,Ken開始整理釣具、打窩、準備餌料,接著就是等魚上鉤,“等魚上鉤時,我一般會盯著魚漂,大腦也是‘一片空白’的狀態。想‘上魚’,觀漂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同的‘漂相’(魚漂所呈現的狀態)代表的意思各有不同。”

圖/Ken的魚獲 來源/Ken供圖

Ken直言,自己盯著魚漂能盯一天,“釣魚讓人覺得既安靜又興奮。說安靜,是因為釣魚的時候心態很放鬆;說興奮,是因為等著魚漂有漂相的瞬間、等魚咬鉤的瞬間,總是充滿未知和期待。”

每一次釣魚結束,在返程前,Ken都會清點魚獲、拍照,然後放生,“魚獲有時候差別很大,好的時候能釣到六七十條,差的時候也就十來條,冬天也可能是‘空軍’(釣友們對於一條魚沒釣到的自嘲)。”

Ken告訴燃次元,事實上,魚獲多還是少都不太會影響自己的心情,“畢竟我們釣了魚之後,大多都會放生。用老釣友的話說,‘釣魚不為魚多少,而是圖一份心情舒暢’。”

如Ken所說,90後男生齊睿是一名科技老師,或許是平時課堂過於喧鬧,每每釣魚,齊睿都很享受這種安靜。而至於是否有魚獲,則並不十分在意,“我釣魚主要是為了放鬆解壓,和專業釣手講究上魚的樂趣不同,我更享受在這比較安靜垂釣的過程,釣不釣得到魚不重要。”

談到喜歡釣魚的原因,齊睿直言,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我爸特別喜歡釣魚,小時候就經常帶著我去釣魚,一來二去我也就喜歡上了。再者,釣魚也能滿足人的征服欲,在古代釣魚是一種為了生存的狩獵行為,後來才演變成娛樂項目。”

也因為受到父輩的影響,齊睿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更為傳統的台釣方式。“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所以選擇的釣法也不同,我的工作環境比較吵,因此更想在釣魚的時候享受一個人獨處,那種什麽都不想,在河邊放空的感覺。”

與Ken和齊睿喜歡台釣的方式不同,95男生劉琦在釣魚時基本是站著,並不停地在河邊走來走去,尋找目標。

4月中旬的一個周六,劉琦和女朋友一早就來到了北京市西壩河柳芳橋西段的河邊,“快咬啊”“怎麽不吃啊”……與傳統的台釣方式不同,劉琦沿著河邊一邊走一邊甩杆,女朋友則跟在旁邊加油助威,與很多人對釣魚“需要安靜”的刻板印象不同,劉琦的釣魚方式甚至有些“聒噪”。

劉琦選擇的釣魚方式是當下備受年輕人喜歡的路亞。

路亞是一種仿生釣法,傳統垂釣需要的魚餌是蚯蚓、小魚等,但路亞是用塑料或金屬製成的假魚餌來吸引魚上鉤,這種魚餌沒有味道很幹淨。同時,傳統台釣是一直坐著,但路亞是人找魚的過程,會一直動且甩竿動作較酷,更有主動性。也因此受到了年輕釣者的喜愛。

在劉琦的印象中,釣魚在年輕群體中火起來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那段時間出不去,不是跟朋友組隊打遊戲,就是窩在家裏刷手機,最終得了頸椎病和腱鞘炎。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有意識地想要培養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

很快,劉琦發現短視頻平台上的釣魚視頻越來越多,隨便一個河邊也能看到釣魚的年輕人。“我性子比較急,但釣魚需要耐心。我當時就想不如試試,正好可以磨磨自己的性子,順便戒了打遊戲的癮,也算培養了一個健康的愛好。”

如今,劉琦的空閑時間都被釣魚填滿,因為釣魚,還結交了一些新的朋友。“釣魚這個圈子還挺純粹的,不管你是做什麽的,大家更看重的是你的技術,互相學習切磋,基本不會盲目攀比漁具。”

在釣魚用品零售行業有著多年銷售經驗的“小謝漁具行”老板小謝表示,“從大分類上來看,黑坑和野釣應該是釣友們最熟悉的釣魚方式。而年輕人,選擇門檻較低的野釣的比較多。所謂野釣,指的是在自然水域中釣魚,無論台釣、拋竿釣還是路亞,都是野釣的細分方式;黑坑則大都是有人挖坑放魚,然後按時間收費讓大家來釣魚。”

釣魚不再隻是釣魚

事實上,相比較於其他戶外活動,釣魚所需的裝備和場地花費相對較少,算是一項低成本活動。因此,可以非常輕鬆地參與到釣魚活動中,也是年輕人“入坑”的主要原因之一。

ken表示,在釣魚裝備方麵的費用,大頭在魚竿上,但豐儉由人。“一根魚竿,再加上魚漂、線組和餌料,隻需要購買一些簡單的釣具和餌料,就可以在湖泊、河流等水域進行釣魚。釣魚的裝備從幾百元、上千元直至上萬元不等,最便宜的幾十元的也有。”

ken告訴燃次元,自己3年來在釣魚上的花費不足2000元,基本上主要花銷就在魚竿上,魚竿屬於耗品,“我一共買過7根魚竿,目前完好在用的就隻有3根了。”

當然,也有不少年輕人會花錢去釣魚場釣魚。此時,釣場就成了一筆較大的開銷。

燃次元了解到,釣魚場一般分為休閑型和競技型兩種。以北京為例,休閑釣場每半天的收費大約在100-200元,相對親民。但競技釣場的收費就高了很多,通常一天的收費超過2000元。

雖然自己不去,但齊睿告訴燃次元,身邊有很多年輕釣友喜歡去釣場釣魚,“尤其是那些剛入門的年輕人,特別願意去,因為通常釣場的魚比較密集,新手在技術還不夠成熟的時候,能在釣場享受上魚的樂趣和成就。”

齊睿回憶,小時候父親也經常帶他去釣魚場釣魚,但那時候釣場的收費明顯比現在便宜很多,“那個時候釣場收費平均每天50元,且當天無論你釣了多少魚都能拿走。現在一些漁場半天就要收幾百到上千元的費用。”

Ken的釣魚地點也基本鎖定北京市內外的野河,從不去釣場,“釣場都是撒的魚,我覺得沒有什麽意外的驚喜。尤其是附近可以免費釣魚的優質水域也不少,我總覺得沒有去釣場花錢釣魚的必要。”

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正是因為年輕人的加入,原本傳統的垂釣活動變得豐富了許多。

燃次元了解到,還有一些年輕人為了能釣上來魚,開啟了“科技”釣魚模式。比如,有的年輕人在魚竿上裝上了攝像頭,進行可視化釣魚;有的買來了探魚器;還有的用飛行器“打窩”。

“的確是有這樣一部分年輕人,在釣魚的時候‘花活兒’很多,不過在整體釣友中占比還是小的。”Ken直言,釣魚的樂趣之一就在於不確定性,探魚器或者攝像頭會讓自己失去這種樂趣,“我更喜歡跟有經驗的人學習,通過經驗去判斷哪兒有魚,而非科技手段。”

除此以外,年輕人還把釣魚和戶外活動更好地結合在了一起。比如,駕車去市郊,把釣魚和露營相結合,組團度過周末是很多年輕釣魚愛好者的選擇。

“我並沒有仔細算過交通費用,因為包括我在內的一些釣友都認為,不應該把交通費用全部算在釣魚的頭上。畢竟即便不釣魚,也會想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呆一天,也是有交通成本的。”劉琦告訴燃次元,周末天氣好的時候,自己經常跟釣友組隊去山裏的水庫釣魚,順便就地野營,“大家一起釣魚、燒烤和露營,度過一個完美的周末。”

CBNData數據顯示,90後、95後購買釣竿的常見關聯購買中有支架、釣魚服、沙灘帳篷/釣魚遮陽帳篷等玩樂裝備,一場由垂釣衍生開來的戶外party初見雛形。而在70後、80後的關聯購買中,竿止、釣魚報警器、垂釣望遠鏡等專業工具裝備占比較大。

年輕人為釣魚行業帶來了什麽?

根據中國釣魚協會的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約有1.4億釣魚人群(每年至少參加4次釣魚活動),其中18歲以下的釣魚愛好者占總數的12%,18歲至24歲占10%,25歲至44歲的中青年已經成為釣魚的主力軍,為46%,占比接近一半。而“曾經的王者”45歲以上的“大爺團”群體隻占32%。

而隨著釣魚人群的年輕化以及消費群體消費力的升級,人均釣具消費也在進一步提升,並為釣具行業打開了更大的潛力空間。據漁具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釣竿生產廠約有360家,漁線輪生產廠近40家。

開店6年,“小謝漁具店”的老板小謝明顯感覺到最近幾年喜歡上釣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年輕人在裝備上更舍得投入,釣魚開銷的上限有了顯著提高。”小謝告訴燃次元,因野釣對裝備的要求不高,所以年輕人的消費行為變化體現得並不明顯。但對於玩“黑坑”的年輕人而言,一根一兩千元的竿子說買就買,有的哪怕花上四五千元也絕不手軟。“很多上了年紀的資深釣魚愛好者,千元以上的魚竿都是猶豫再猶豫的。

但小謝也直言,盡管現階段釣魚人群年輕化並沒有給實體漁具店帶來很明顯的收益變化,但不可否認,釣魚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對整個行業而言是利好的。

“漁具不同於普通消費品,握感、輕重和其他一些細節是網購所無法感知的,所以資深愛好者基本不會選擇網購,而是需要到店購買。而沉澱下來的年輕釣者就是實體漁具店的未來用戶增量。”小謝進一步表示。

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年輕釣魚愛好者的加入也催生了一係列新需求,這就需要業者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能力。

安國勇指出,對受短視頻平台影響入坑的年輕人而言,釣魚達人對他們影響很大,順應這種消費模式的變化,經營者們的傳統經營思路也要隨之改變,開始線上直播或找達人帶貨,展現更多的產品性價比,以貨找人的模式去擁抱年輕消費者。

除了營銷方式,安國勇還強調,更重要的是要在產品設計和研發上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與傳統釣魚群體隻看重漁具功能性不同,年輕一代的釣魚愛好者除了產品的功能需求,也關注產品的時尚度。“配色炫酷的產品和有釣魚明星達人參與推廣的品牌,更受年輕人青睞。”

新需求也誕生了新模式。

“受到短視頻、直播等產業的發展帶動,垂釣行業逐漸向年輕化方向發展。年輕釣魚愛好者的消費能力更強,對釣魚體驗感的追求更高。”垂釣巴士運營經理梁天成告訴燃次元。

梁天成指出,年輕人的加入使得整個行業上下遊產業鏈都在不斷創新。“當下路亞釣法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僅以北京為例,現在路亞釣場大概有將近20家,此前隻有不到5家。”

在梁天成看來,國內垂釣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在美國,休閑垂釣已經成為國民運動,而且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未來我們還將上線精品垂釣遊等產品,為年輕釣友提供更好的垂釣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