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容詞喊女性口號的影視劇,請停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娛樂圈向來偏愛造概念形容流行文化的風向。

從灰姑娘到大女主,從小白花到 30+。2023 春天,是姐狗的春天。

央 8 周雨彤和吳磊在《愛情而已》裏給觀眾施了魔法,看著看著不由自主嘴角上揚。

東方衛視蔣雯麗和明道在《轉角之戀》裏給觀眾下了降頭,不小心看到一張 gif,都要驚呼「我是造了什麽孽眼睛要受這種罪」!

差距之大,讓人難免會想,從《轉角之戀》拍攝的 2016 到《愛情而已》開機的 2022,市場究竟翻天覆地發生了什麽?

01

蔣雯麗翻車,白幼瘦背鍋

過去一個月,關於《轉角之戀》的吐槽滿天飛,觀眾看到蔣雯麗癡迷粉絲巾、白短褲,頭戴兔耳朵賣萌。

難免唏噓——這可是中國電視劇大滿貫視後啊!怎麽想不開遁入了丫頭教。

把時間轉回《轉角之戀》拍攝的 2016 年,有些事情反而好解釋了。

2016 年,馬思純憑借《七月與安生》拿到金馬影後,回應質疑時提到,「大家都說我小姨給我拿資源,其實我小姨自己都快沒戲演了」。

新生代資源來自何方暫且不談,但馬思純吐露的蔣雯麗處境,其實並不是虛的。

眾所周知,娛樂圈,人脈是資源的敲門磚,所以常規思維下,劉曉慶近 60 歲,還能在《隋唐英雄 3》裏演公主的少女時代,劉嘉玲 53 歲還能在《情深緣起》裏演風華正茂的顧曼璐,是演員仗著人脈廣資源強,強行扮嫩導致晚節不保的佐證。

站在這個角度,《轉角之戀》似乎是成立的。

《轉角之戀》導演董富來,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燈光師。早在世紀初,就在蔣雯麗主演的諸多經典劇集如《好想好想談戀愛》《中國式離婚》裏做燈光師,顧長衛(蔣雯麗老公)導演生涯重量級作品《立春》,也是蔣雯麗當女主,董富來當燈光師。

明麵上,導演是老熟人,男主是台灣曾經的偶像劇一哥明道,《轉角之戀》是蔣雯麗有資源任性。

但事實恰好相反。

她接演《轉角之戀》的 2016 年,內娛的現象級影視,是開年《美人魚》創造票房神話,「星女郎」林允橫空出世。是大 IP《微微一笑很傾城》影視化麵世,劇版主演鄭爽,影版主演楊穎,主打一個青春貌美。是周冬雨上演民國偶像諜戰劇《麻雀》,楊冪《親愛的翻譯官》拿下衛視收視冠軍。

劇裏敘事年代如何變,主角都是少女。

雖然劉濤在那一年開辟了新戲路,靠著《歡樂頌》安迪形象解鎖熒幕女霸總,但那時中女春天遠未到來,安迪的年齡不是賣點,《歡樂頌》出圈靠的是國產女性群像友情,而非不懼年齡。

少女感 + 大 IP 擠壓著市場,蔣雯麗等中生代演員,困在婆婆媽媽和少女時代之間,不上不下。

中年女性在這一時期,生存空間是被無限擠壓的。

留存的作品證明她們均有嚐試,但效果並不好。

2014 年,家喻戶曉的閆妮搭檔探尋轉型出路的胡歌在《生活啟示錄》裏談姐弟戀,被嘲像媽帶著兒子。認認真真演戲擺脫不了的困境,最後竟然靠減肥上綜藝狠狠扭轉。

後來的「姐圈天菜」俞飛鴻,2016 年在《小丈夫》裏和楊玏姐弟戀,糊的無聲無息。

網傳 2017 年《情深緣起》製片組三顧茅廬請劉嘉玲,最終結果我們都知道,2020 年播出後,劉嘉玲被嘲「丫頭教再添一員」。

搜 2016 年前後與女星相關的詞條,「少女感」是要被加粗放大的一條。

當台灣偶像劇逐漸式微,內娛自製偶像劇成為絕對主角,白幼瘦統治起內娛審美,就連有過 9 分劇集《戰長沙》的楊紫都著急整容轉型向流量進發,可想而知還在演《娘要嫁人》《正陽門下小女人》的蔣雯麗們,有多焦灼。

她們的優勢是經年累積,在娛樂圈建立了自己的話語權,她們的劣勢是,空有順勢而為的資源,卻隻能炮製出不合時宜的作品。

02

姐狗戀井噴,偶像劇迭代

乘著影視劇姐弟戀的東風,《轉角之戀》麵見觀眾。但不論畫風還是劇情,都顯示著一股濃濃的過時味道。

7 年過去了,內娛經曆了海清在 first 電影節上喊話導演看看中年女演員,經曆了 30+ 的大年,參加過《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女明星,重新打開了演藝之路,中年《小時代》一年到頭換著麵孔在各大網播平台、電視劇頻道不斷檔上演著,觀眾已經進入了一輪新的疲憊期,期待著關於女性的敘事,能開出落地的花來。

可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轉角之戀》,用不再年輕的臉龐,依舊重複著世紀初台偶的經典敘事。

觀眾並不想看到拿了電視劇大滿貫的視後,在所謂「姐弟戀」中,拋棄演技,學著台灣偶像劇的表演套路,大吼大叫,小鹿亂撞,露出不合時宜的情態,在邏輯不通的劇情裏把智商踩在腳下,隻為與男主產生更多連接。

觀眾更不想看到,過了顏值巔峰的前偶像劇一哥,演技止步不前,依舊靠曾經的偶像劇組合拳——顏值、身材釋放心動信號。

沒有任何年齡歧視的意思,但必須要正視的是,一些橋段的合理性,真的建立在年齡閱曆之上。

初出茅廬首次戀愛的年輕人怦然心動,表現出可以敵對、大呼小叫,因其閱曆,尚有可信度。

但到了《轉角之戀》,男女雙方皆邁過而立之年,結過婚,離了婚,有事業,有明確的社會角色,再開始一段戀情,必定不是靠簡單的吵吵鬧鬧,轉化成打是親罵是愛。

電視劇作為反映時代情緒的窗口,承載著當下特定人群的夢境。

「姐狗戀」自 2020 年起頻繁在熒幕上演,表麵是女性主義崛起,實際上也是掌握播放量和收視率另一端的觀眾,對於影視製作的一種權利位移。

當女性話語權在社會空間越來越有存在感,作為電視劇、網劇的主要消費者,內容製作必定會有投其所好的生產。

從年齡不是問題,展示熟女魅力的《下一站,是幸福》小爆,到《愛情而已》對過往三年熒幕姐弟戀做出觀眾更滿意的解讀,表麵是「姐狗戀」越來越普遍,內裏是女性從情感關係的被動方,漸漸過渡成了掌控走向的主動方。

觀眾觀劇過程中,與其說是被甜且清新的戀愛撩撥,不如說是劇中女性掌控情感話語權,滿足了觀眾更核心的需求。

而《轉角之戀》,偏偏踩中了女性情感話語權的雷區。

蔣雯麗在劇中,自從動心以後,在外形、做事風格上的種種忐忑,讓人感到不適。那種「人到中年仍有機會被愛」的小心翼翼,反映出的恰恰是年齡帶來的焦慮。

恰恰傳輸的劇集價值觀是,中年女性,值得被愛的核心,仍舊是顯年輕的外表和天真的情態。而人生閱曆帶來的生命厚度,在兩性關係中,不值一提。

反觀我們也嘲笑過的張嘉譯、陳建斌,一把年紀在電視劇裏跟妙齡少女談戀愛,但令人哀歎的是,身材走樣頭發變少的中年男性,從不認為自己得到年輕女孩的青睞,是值得受寵若驚的事情。

「姐狗」的精髓,是試圖通過年齡閱曆,超越性別的權利壓製,平衡男女在普世話語體係下的不平等,從而達到一種相對的平等,但若中女變得隻是年齡設置,那必然成為更沉重的性別歧視。

03

形容詞難重構中女魅力

2023 年,亞裔女性逐夢演藝圈的振奮故事,已然上演兩出。

楊紫瓊 60 歲拿奧斯卡影後,過了不惑之年的宋慧喬憑借《黑暗榮耀》獲得了「皺紋自由」。

喊著「中女崛起」的內娛,卻遲遲沒有一個有力量的女性形象,佐證這聲崛起。

《浪姐》轉眼已經進入第四季,一些人靠著 30+ 的形象,在中年偶像劇中當上主演,一些人則打開明星商業價值的新版圖。

回看十多年前詮釋 30 歲女性的偶像神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程又青在 30 歲時日日提醒著自己初老,洗漱架上的護膚品全部換成熟齡,麵對催婚焦慮不已。

似乎如今影視劇進化到了 30+ 不懼離婚,已是一種進步。

但看看吃到中女紅利的演員們,袁泉、俞飛鴻、萬茜們被消耗已是老生常談。

更典型的姐弟戀專業戶秦嵐,在《延禧攻略》裏靠白月光皇後圈粉,其後資源進階,成了內娛獨立女性代表性麵孔。幾年過去了,搭檔過小鮮肉無數,最為人稱道的角色,依舊是《怪你過分美麗》中的經紀人。

新劇《燦爛的轉身》搭檔鄧家佳,雙女主一個被渣男婚內出軌,一個被渣男騙當小三,聯手麵對人生荊棘路。

若是放到兩年前,這等劇情還算爽劇,但如今,也隻是對顧佳手撕渣男,林有有理直氣壯小三的東施效顰。

這沉屙並不僅僅附著在《燦爛的轉身》上,我曾在某影視群裏,見一部醫療行業女性劇的製作方征集觀點,那個故事大綱,堆疊著近幾年常見的「精英女性」形容詞,卻看不到一個真正有力的動詞。

群裏回複想看到的女性形象,也無外乎「人美心善,業務能力強,一堆人追但選擇獨美」等並無想象力的描述。

用形容詞講故事,是內娛中女真正的困境。

蔣雯麗拍《轉角之戀》的那個時期,內娛籠罩在小白花風氣之下,中女展示魅力,隻好向小白花無限靠近,然後被群眾大肆嘲笑。

到了 30+ 大軍統治影視劇時期,內娛對於女性故事的想象力,依舊匱乏得隻局限於兩性關係的對立。

好像女性隻有打倒男性,才算獨立宣言的成立。而男性角色的最大功用,就是用他們的不忠來激發女性力量。

這看似對中年女性麵對人生選擇的一種不設限,對女性擁有重新開始勇氣的肯定。但其實,過度的兩性對立渲染,恰恰是意識覺醒,能力不足的表現。

女性故事並不見得要和男人站在對立麵,中女的主體應該是自己,而不是依附於他人反應,決定自身屬性。

行至今日,內娛的中女困境,已然不再是演員的生存空間狹窄。我們需要一個突破兩性對立敘事空間、造夢時結合現實情況、多講故事少造詞的敘事示範。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