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就宣布,從2025年4月起,東京都政府將引入“上四休三”工作製,允許都政府雇員選擇一周3天休息。行動更早的茨城縣和千葉縣,分別於去年4月和6月實施了“上四休三” 。
目前,日本已經有16個地區的政府部門實施或計劃引入“做四休三”彈性工作製。政府還表示,希望將這種“靈活的工作方式”滲透至民間企業。
然而,中國網友還沒來得及羨慕,部分日本打工人卻跳起來了,拒絕“上四休三”。
在日本TBS電視節目發起的線上投票中,參與投票的1822名網友,39.2%的網友表示反對上四休三,占比最高。僅有23.2%完全支持“上四休三”。此外,還有28.6%的網友隻是部分支持“上四休三”,卻不希望每周都有。
更早之前,2023年初《日本經濟新聞》的一份民調顯示:針對“上四休三”製度,57%的受訪者認為“不應該推進”,遠高於認為“應該推進”的37%。

圖源:日本經濟新聞
為什麽看起來無比誘人的“上四休三”工作製,卻被日本打工人幹脆「拒絕」?
難道這個東亞大國,真的把民眾培養出了“打工聖體”,沒苦硬吃,不愛休假了嗎?
01
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上四休三”製度,背後其實有著長遠考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拯救跌跌不休的生育率。
小池百合子就明確表示,“為了不讓女性員工因生產育兒等生活內容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政府未來將向更為靈活的工作方式改進”。
近年來,日本麵臨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挑戰。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2023年總和生育率為1.20,創下曆史新低;而國內老年人口為3625萬,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為29.3%。勞動力人口減少、稅收銳減、社會保障壓力增大,讓社會的整體負擔不斷加重。
為了鼓勵生娃,日本政府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傳統鼓勵生育的措施如高額育兒補貼、免費教育、延長育兒假等手段,都用遍了,效果卻無法令人滿意。單純的經濟補貼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是因為不少年輕人更加關注職業發展的穩定性、住房成本及育兒支持體係。
要知道,日本人確實不怎麽“愛休假”。2017年,日本的年假使用率才超過50%,在發達國家中處於墊底的位置。
不過,日本打工人的總工作時間並不算高,低於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大致處於中等水平。2023年日本人均年工作時長為1611小時,估算下來,平均每個工作日不到7小時。

東京都等地推行“上四休三”,就是試圖在本就不算高的工作時長基礎上,進一步平衡員工的工作與生活,讓他們更好地兼顧育兒與家庭責任,以此扭轉“因工作擠壓生育意願”的惡性循環,提高生育率。
然而,在“上四休三”的製度設計上,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局麵,奠定了推行遇阻的伏筆:
目前,日本現行的“上四休三”工作製,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1、勞動時間和薪資都不變,把5個工作日壓縮成4個
2、勞動時間和薪資都減少,也就是說收入將同步下降1/5
3、勞動時間減少,但薪資不變,相當於“變相加薪”

圖源:TBS news
東京都政府給職員推出的“上四休三”為何不受歡迎?很簡單,其方案屬於第一種。勞動時間和薪資都不變,職員須確保四周工作時長達到155小時,才可以在每周的工作日選擇休息1天。平均下來,如果選擇在周五休息,那麽他在周一至周四每天需工作近10小時。
最早試點“上四休三”製度的茨城縣,也是類似的情況。公務員可以通過每天增加2小時工作時間,在總上班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換取一周多休1天。媒體爆出,茨城縣7000名政府職員中,實際參與者僅28人。
第二種方案,因勞動時間減少而降低薪資,接受度也不高。
日本第三大銀行瑞穗金融集團允許正式員工自願選擇每周工作3天或4天,增加的休息日可供員工開展副業、照顧家人或學習“充電”,但需要將員工基本工資下調至標準工資的60%-80%。
這種模式的反對者認為,減薪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壓力。整體來看,一部分單身群體願意考慮“以薪換假”,而反對的上班族大多已成家且麵臨育兒壓力。
第三種方案,可以說是對打工人最友好的。但現實中,比較罕見。
畢竟如果隻用4天工作,就能把原來5天的任務幹好,是不是說明原來工作安排就“不飽和”呢?想想都知道,老板們恐怕不會太積極。
02
這樣來看,日本政府推行“上四休三”製度改革,打工人卻不感冒,原因也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個因素是,時間。
第一種 “上四休三”方案雖然在理論上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休息時間,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卻是:
工作日勞動加劇
在總工時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延長每日工作時間換取多一天休息,並未真正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反而可能因高強度工作導致疲勞積累,甚至影響健康。
另一方麵,周休兩天製和三天製的混雜,導致班次的調整更加困難,尤其是需要輪班或24小時運轉的行業,如醫療業和服務業。
對於銷售、谘詢等需要與客戶對接的職業,這種彈性工作製可能打亂原有的工作節奏,影響績效與考核。
第二個因素是,收入。
《日本經濟新聞》的一份民調透露:年收入越高的受訪者越支持“上四休三”。
在年收入800萬日元(約合37萬元人民幣)以上的群體中,有51%的人認為“應該推進”,而年收入不足800萬日元的群體中,隻有34%的人持相同觀點。
簡單來說,收入越低的群體,越傾向於維持打工時間。
甚至在一些地方試行“上四休三”期間,還出現了50.4%的員工薪資有所提升的奇怪現象。為什麽呢?收入的增加主要來自副業。
這些員工根本沒好好休假,反而跑去賺外快了!“工作日給公司打工,休息日為自己賣命”趨於普遍,可見刻在不少日本民眾DNA裏的勤奮,讓他們寧願用高強度的勞動置換更多的收入。

圖源:TBS news
事實上,即使政府力推,日本企業也很難有動力選擇上述“上四休三”的第3種方案。
因為大部分日本企業,都麵臨著生產效率與成本、勞動力短缺、薪資與用工成本等多重挑戰。經濟產業省調查顯示,73%試點企業麵臨產能下滑,58%員工反映"隱性加班時間增加"。
日本電產集團也在兩年試驗“上四休三”後承認,生產效率未達預期,客戶投訴率上升13%,員工離職率不降反升。
豐田汽車試點“上四休三”,延長單日工時至10小時後,生產線故障率上升40%,員工因疲勞申請調崗比例達32%。
這樣的現象出現,背景是日本的勞動力也不夠用了。
此前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截止2024年1月1日,按年齡段劃分,15歲至64歲的日本勞動年齡人口約為7174萬人,同比減少約52萬人,在總人口中占比約59%,呈持續減少趨勢。“上四休三”無疑會讓勞動力短缺的日本“雪上加霜”,企業人手不足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為了提高生育率,推行“上四休三”,結果卡在勞動力短缺這一關。想想也是醉了。、
03
事實上,隻有在價值觀先行,更重視以民眾福利為導向的歐洲,“上四休三”的推行才算比較順利。
在2015-2019年期間,冰島進行了針對2500名公共部門的大型四天工作製試驗,結果顯示員工幸福感和生產力都有所提高。如今,冰島的公共部門基本實現了四天工作製。
英國在2022年進行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四天工作周試點,受訪的61家試點機構中,近90%在試驗一年後仍然實行四天工作製,並有部分機構將其轉變為正式規則。2024年,英國靈活辦公倡導組織又發起了四天工作製的第二輪實驗。
西班牙左翼政黨提出“上四休三”的議案,一方麵希望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幫助人們平衡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麵也希望有利於解決失業問題,西班牙政府計劃通過補貼勞動者工資差額來減少雇主麵臨的風險。
德國於2023年9月宣布試行“上四休三”工作製,參與試點項目的45家公司,在2024年2月正式開始實行這一工作模式。
這些國家選擇的“上四休三”模式,都屬於縮短工時卻不降薪的類型。不少網友直呼“這和撿錢有什麽區別”!
事實上,中國也有企業已經實施了自己的“上四休三”製度。張雪峰就曾公開發微博:我們公司實行兩年了。

圖源:微博截屏
此言一出,評論裏的網友紛紛表示“建議全國推廣”。
然而,“峰學蔚來”的業務存在顯著的淡旺季,高考前後非常忙碌。有工作人員曾回應“上四休三”是對高考忙碌季的補償,不會影響員工的薪酬待遇,並將長期實施。張雪峰個人也表示每多占用員工一天的時間,都會以雙倍的回報補償給大家。
攜程則探索了“混合辦公”的“3+2”工作製,即允許員工在每周三、周五自行選擇辦公地點。據介紹,攜程進行了半年超1600人參加的混合辦公實驗,明確在績效無明顯影響的情況下,離職率下降約三分之一。
從2022年3月起,攜程全麵推廣這一工作製,表示這項新政策將覆蓋集團全體3萬名員工,“不分男女、不分值崗、不做薪資調整”。

此後,攜程混合辦公兩周年數據顯示,已有七成員工體驗了混合辦公帶給自己的便利性,累計節省約70萬小時通勤時間。年輕人更青睞混合辦公,90後00後成為混合辦公的主力人群,占比近八成。
“攜程模式”適合在國內大規模實施嗎?恐怕也很難。靈活安排辦公時間和地點,伴隨而來的是工作生活界限模糊。
早上8點辦公軟件彈出消息,“本周排期已同步,請合理安排您的工作”
中午12:00邊吃午餐,一邊在微信工作群裏回複“收到”
下午4:00為準時下班做最後一搏
再一睜眼,已經22:00了
睡覺前突然想起工作日報還沒有提交,趕緊打開電腦..……
這是某位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布的居家辦公vlog。數字化時代下的“隨時在線”、“隱形加班”更是無處不在,勞動者的“離線休息權”是否真的得到充分保護,成為“攜程模式”下人們關心的焦點。
一個“骨感”的現實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時長已經達到49小時,平均到每個工作日,已經達到9.8小時了。
未來中國是否會推行“上四休三”?不少網友笑稱”還是先把雙休落實到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