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有意拉攏普京,分化普京和習近平,但專家評估中俄關係堅實,川普可能難以撼動。(美聯社檔案照)
《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強勢調停烏俄戰爭,但他出乎意料地疏遠烏克蘭,轉而與俄羅斯交好,目的可能是拉攏俄國,以離間俄國與中國,收“聯俄製中”之效,即“反向尼克森”(reverse Nixon)路線。然而,專家指出,川普的做法產生的後果與“反向尼克森”正好相反,因為這實際上是讓俄國同時與美中結盟,卻讓西方陣營分道揚鑣。
美國代表團日前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俄方展開烏俄停戰談判,但不僅談判過程排除烏國和歐洲,川普還在事後發表許多“友俄敵烏”的言論,令歐美各國譁然。外交政策專家指出,川普的戰略目標可被稱為“反向尼克森”,即翻轉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1970年代的“聯中製俄”路線,企圖離間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結束美國國際秩序主導地位的中俄兩國。
然而,現在的中俄關係和1970年代的中蘇關係大異其趣。當年,尼克森和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改變對中政策時,中蘇彼此存在衝突,包括在1969年爆發邊境戰爭,還公開指責對方悖離共產主義信念。華府利用中蘇不睦,和北京攜手削弱蘇聯的全球影響力。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主席、前美國國務院官員費根葆(Evan Feigenbaum)指出,川普的做法產生的後果與“反向尼克森”正好相反,是在試圖分裂具有意識形態相似性和共同戰略利益的中俄兩國,結果恐是俄國同時與美中結盟,西方卻分崩離析。
華府現在要動搖已在2022年宣布兩國關係“無上限”的中俄十分困難,因為這兩國早已深化軍事和情報合作,外交政策協調一致,中國支持俄國經濟,並提供芯片、機具等軍事產業必要工具。相較之下,川普挺俄遠烏,已疏遠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兼最大外國投資者歐洲,甚至讓亞洲盟友坐立難安。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程亞文也向中國觀察者網表示,蘇聯解體後,俄國一直想跟美國合作,但多年來無法得償所願,“如果4年後又變了,俄國該怎麽辦?”再者,中俄近年已建立強勁合作關係,從政治到經濟方麵暢行無阻,沒必要中斷。最後,美國能提供俄國安全利益,卻難以提供經濟利益,例如川普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但俄國正是需要製造業投資,隻有中國能為俄國經濟提供幫助。
數名美國官員坦言,中、俄、伊朗和朝鮮已形成戰略威脅,美國無法同時壓製,但川普打算即便無法裂解,也要加以弱化。川普的烏俄特使凱洛格表示,這四國的經濟和軍事已連線結盟,這是美國4年前未麵臨的課題,必須用全球性戰鬥的方向思考。
美俄會談前一份俄方備忘錄提到,俄國提議終止與中國在敏感技術及軍事項目的合作,並可能限製中國參與能夠強化中國戰略能力的建設,以換取烏俄停戰協議中有利俄方的條款。然而,華府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執行長波利亞可娃(Alina Polyakova)直言,中國已擁有俄國大部分重要軍事技術,“那艘船已航行,中國在各領域的技術都比俄國先進許多”。她也警告,如果華府放棄烏國,就會向北京發出可以更大膽對台灣發動軍事侵略的訊號。
不過,普京或許會選擇與川普結盟,畢竟川普可能給予俄國過去3年鏖戰都無法達到的目標,包括基輔政權更迭,以及烏國和部分歐洲重回俄國勢力範圍。對北京而言,這也是“意外之財”,在支持普京之餘,也看到歐美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