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烏戰爭三周年,特朗普重返白宮剛剛一個月,美烏關係,從支持到背棄,從同情到蔑視,天翻地覆。特朗普對烏克蘭施加的所謂“和平”,這不是烏克蘭所希望的和平,這更像是經特朗普之口頒布的普京夢寐以求的“和平”:烏克蘭必須放棄對全部失土的索求。

2025 年 2 月 19 日,烏克蘭基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際召開新聞發布會。
在三年戰爭時期,美國與烏克蘭站在一起。戰爭伊始,美國被烏克蘭人勇敢的抵抗震驚,俄軍三周占領烏克蘭國計劃泡湯。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全力動員西方同盟支持澤連斯基和他的人民。不過,冷戰時代鑄造的民主黨人拜登,同時也規定了支援烏克蘭的界限,他擔心在強大的核國之間發生衝突。
法國世界報報道,2021年11月,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訪問莫斯科之後,華盛頓決定公開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大量集結軍隊的情報,白宮完全不相信這是俄羅斯所辯稱的例行軍事演習,公開揭露克裏姆林宮準備侵烏。
因此,2022年2月24日普京下令俄軍侵烏,盟邦不應感到吃驚,當時最恐怖的預估是基輔被俄軍坦克占領,烏克蘭政權崩潰,事實上俄羅斯占領基輔機場的先遣軍被殲滅,俄軍在基輔幾十公裏外停滯不前,整個俄軍坦克大軍陷入泥淖,最後被迫丟棄。團結一致的西方立即公布一批又一批對俄製裁,並開始向烏克蘭送去首批武器。在這一階段,美國試圖以最快的速度送去最容易送去的武器,包括衝鋒槍,突擊步槍,反坦克武器,以及近距離火箭彈。
2022年五月,拜登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中闡述了他支持烏克蘭背後的邏輯,華盛頓最終同意向基輔提供多管火箭發射係統(Himars),條件是這些係統不得用於針對俄羅斯本土,拜登解釋說:“我們不鼓勵或允許烏克蘭越境攻擊。我們不想為了給俄羅斯造成痛苦而延長戰爭”。
但是戰爭不斷地延長,美國最終取消了對烏克蘭軍隊的人為限製,但為時已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智囊團專家達拉-馬西科特指出:“如果在 2022 年交付‘希瑪’發射係統時就為打擊俄羅斯開綠燈,那麽從作戰角度來看,效果會更好,因為俄羅斯人還沒有適應這種係統,還沒有學會如何擊落它們或幹擾它們的通信”。
在外交戰線,拜登成功地鞏固了西方陣營,但是他有關民主國家與非自由政權對抗的敘述沒有走得很遠。南方國家對西方動員支持烏克蘭持懷疑態度。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場典型的歐洲衝突,而不是所有人都應采取道德立場的全球事務。
2022 年 11 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公開指出烏克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軍事成功。但他沒有做俄羅斯潰敗的不切實際的美夢,而是說:“你希望在自己處於強勢而對手處於弱勢的時候進行談判。也許有可能達成政治解決方案”。暗含的信息很清楚:武器彈藥庫存有限,俄羅斯有能力從最初的錯誤中恢複過來,要避免衝突的長期性。
2022年12月,澤連斯基在華盛頓受到英雄般的歡迎,並獲得美國對“愛國者”導彈係統。與此同時,在第一時間的廣泛同情以及看不到戰爭的盡頭之後,美國公眾輿論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
2023年2月,拜登總統出乎意料地出現在隨時可遭到俄羅斯炮轟的基輔,隨後他在華沙發表演說,彼刻正是俄羅斯侵烏周年之際,他說,“我們支持烏克蘭的決心不會動搖,北約不會分裂,我們不會疲勞”,“俄羅斯不要做夢在烏克蘭獲勝!”
不過,2023 年夏末,美國方麵出現了對烏克蘭戰略的匿名批評。基輔過於分散兵力,在巴赫穆特這個已經淪為廢墟的小鎮浪費了資源和生命。但是,烏克蘭沒有空軍和遠程打擊能力,又能做什麽呢?
2023 年 9 月,在經曆了 19 個月的戰爭之後,澤連斯基又來到了華盛頓。在眾議院共和黨人中,支持基輔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事。在與民主黨政府的預算角力中,基輔被降級為另一個參數。白宮對兩黨仍有多數支持新一輪援助的想法抱有錯誤的信心。
烏克蘭的需求是迫切的,但美國政客並不著急。基輔在彈藥方麵的劣勢是巨大的,俄羅斯每發射五發炮彈,烏克蘭隻能發射一發應對。西方軍援不足,美國規定的“紅線”限製,致使烏克蘭沒有及早發動大反攻,大反攻的失敗從那時起已經有跡可尋。
2024 年 4 月,經過六個多月的失敗和共和黨的阻撓,眾議院通過了對烏克蘭的新援助計劃,價值 608 億美元。這一巨大延誤不僅造成了行動上的後果,還扭轉了烏克蘭的戰爭態勢。普京堅信,時間站在他這一邊,西方將失去動力和積極性。
自 2022 年 2 月以來,美國對烏克蘭規定的 “紅線 ”翻來覆去。拜登政府終於對基輔接二連三的要求開了綠燈,包括最初被排除在外的 M1 艾布拉姆斯坦克和 F-16 戰鬥機也同意交付,但總是姍姍來遲。與此同時,烏克蘭在俄羅斯的行動也被開放綠燈,首先是在被吞並的克裏米亞秘密進行,然後是別爾哥羅德地區,最後是庫爾斯克地區。2024 年 5 月,麵對俄羅斯增加對哈爾科夫市的導彈襲擊,白宮最終同意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進行襲擊。
直到美國總統大選結束,拜登政府才逐案授權烏克蘭軍隊使用陸軍戰術導彈係統(ATACMS),向俄羅斯縱深發射遠程導彈。官方理由是朝鮮部署了 1 萬名士兵。朝鮮向俄羅斯派兵意味著拜登的失敗,戰爭並未得到遏製。伊朗、俄羅斯、中國三個極權聯手合作。
拜登政府的信念是,關乎烏克蘭的不能沒有烏克蘭,然而特朗普上台不久,即背著烏克蘭和歐盟與普京通話,他的高級官員在慕尼黑傳達了新的“紅線”:一切都與俄羅斯有關,烏克蘭必須服從。特朗普本人甚至不惜黑白顛倒,汙稱澤連斯基是獨裁者,烏克蘭挑起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