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最怕劇透。
每當有國產懸疑劇播出,總少不了「猜凶手」環節。
接連的熱搜詞條,總會無情出賣了後續劇情。
而網飛新出的一部台劇,偏不信邪。
將凶手早早公之於眾,卻絲毫沒有削弱緊張、刺激。
本劇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雪的同名小說。
由吳慷仁、柯佳嬿、林心如聯手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離開內娛後,這幾年推出了不少爆款台劇。
上次主演兼製片的《華燈初上》,就將鏡頭聚焦於陪酒女,引起廣泛熱議。
這一次加盟的新劇,尺度進一步飆升。
將囚禁、SM、碎屍接連搬出。
熱度自然也是相當爆。
播出不到一周,便登上了多個地區熱播榜前三。
今天,魚叔就來說說它——
《模仿犯》
90 年代,台北街頭。
一則神秘錄影帶,占據了各大電視台的報道畫麵。
麵具男 Noh,自稱是近期女子連環殺人案的凶手。
他瘋狂叫囂,點名道姓偵辦此案的檢察官,下了挑釁書。
「我跟你的遊戲要開始了」
故事要從八周前的「公園斷掌案」說起。
一個怪異的紅色禮盒,突兀地出現在清早的公園。
遛狗的女孩好奇地打開,被嚇得連連後退。
裏麵裝的,是一隻女人的斷手。
警察趕赴現場,試圖「大事化小」。
畢竟,情債、賭債頻頻發生,無人報案也就不必受理。
但,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飾)不這麽認為。
這起「斷掌案」,讓他想起了三年前的一樁強奸殺人案。
被害人同為女性,同樣是大拇指脫臼。
能造成這種傷害的器具,隻有拇指銬。
當年的凶手田村義,早已落網服刑。
但再次提審,隻覺疑點重重。
首先,自首毫無動機。
被害人的屍體已經被精心掩埋,根本無人知曉。
反而是他主動帶領警方,挖掘出了屍體。
其次,對供詞過於熟稔。
三年過去,他依然能隻字不差地背誦。
更蹊蹺的是,他根本不會用拇指銬。
郭曉其大膽推斷,田村義極有可能是替罪羊,真凶仍逍遙法外。
他來到了田村義家中,試圖尋得線索。
沒想到,廢棄多年的房門卻被打開了。
走進一看,桌上又擺著一個熟悉的紅色禮盒。
紅色禮盒中,裝著一個女孩的照片。
很顯然,凶手早已洞悉了郭曉其的計劃,他要引導警方找到新的受害者。
警方立即行動聯係其家屬,卻還是晚了一步。
女孩的外公已經接到了凶手的電話。
沒有索要錢財,而是要求他在鬧市爬行、學狗叫。
並聲稱,隻要扮得夠像、夠逼真,就能見到外孫女。
凶手沒有食言,果真讓外公見到了女孩。
不過,是一則錄影帶。
錄像中,女孩先是被性虐,隨後被活活掐死。
喪心病狂的凶手,甚至將魔爪伸向了警方。
警官勇哥,也收到了來自女兒的掛件。
凶手提出,要他上電視台直播道歉。
當著三百萬觀眾的麵,承認自己是個無能的父親、廢物警察。
關鍵時刻,郭曉其趕到,打斷了勇哥。
總結前幾起案件,他發現,一旦滿足了凶手的要求,女孩生還的幾率隻會更低。
麵對鏡頭,他向凶手宣戰。
「我一定會抓到你,你玩完了」
猜凶手,一直是懸疑劇情的關鍵。
《模仿犯》卻反其道而行之。
劇集將將過半,就把凶手的身份釋出。
為觀眾開啟上帝視角,目睹主角被反派玩弄於股掌之間。
主打的並非抽絲剝繭的爽感,而是巨大的虐心與無力。
為了摸清凶手的犯罪心理,郭曉其找到擔任心理醫師的前女友胡允慧(柯佳嬿飾)尋求幫助。
她分析,凶手的每一次行動都仿佛在博取關注——
過於放大自我,過度期待被重視。
這些都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
細看凶手的作案手法,也處處留下線索。
瘋狂暗示,生怕警方懷疑不到自己頭上。
他會在所有受害者的眼角留下相似的紅色印記。
也會對受害者進行相似的捆綁。
並將照片與畫像寄給警方,宛如炫耀自己的勳章。
施害之前,他還會把受害人封口束縛,再裝進貨車後備箱。
隨後載到家屬麵前,任由其嗚咽哀嚎、撞擊車窗。
等到親屬走近,再一腳油門開走。
欣賞親屬急切、絕望的神情,折磨著被囚禁女子的內心。
拋屍的形式更是高調。
或將屍體掛在十字架上,引來八卦媒體蜂擁偷拍。
或將屍身置於午夜的公園內。
蒙上白布,聯係家屬親手掀開。
殺人犯罪,被他視為一種藝術創作。
根據凶手留下的線索,警方早早鎖定了嫌疑目標。
卻由於沒有證據,隻能任由其逍遙法外。
更讓郭曉其沒想到的是,即使凶手落網,案件依然疑點重重。
凶手背後,還有主謀。
接下來,郭曉其也將成為新的目標。
還記得開頭錄影帶中的叫囂嗎?
凶手斷言,人心都有惡。
他要做的是,把郭曉其心中的惡勾出來。
在凶手的設計下,郭曉其身邊的朋友、親人都接連受到傷害。
一道難題擺在他麵前。
究竟該保持理智與凶手斡旋到底,還是施加私刑處決凶手?
敢放出凶手,是因為劇本夠厚。
懸疑隻是《模仿犯》的第一層外衣,內在的社會議題非常豐富。
故事的核心,也不在於抓住某一個凶手。
而是揭露真凶背後,一個個幫凶。
先是屍位素餐的執法者。
早在三年前,便有女性接二連三地失蹤。
記者小路還特意整理出了《都會失蹤女子專題》。
警方不以為意,甚至往被害者身上潑髒水。
田村義在供詞中一口咬定,他與被害女子是「合意性交」。
警方隨即腦補出了一樁桃色事件——
女孩因缺錢找到田村義拍攝裸照,又因勒索惹怒對方,結果遭到殺害。
為此,他們不惜篡改女孩朋友的供詞。
媒體,也難辭其咎。
連環殺人案一出,立即成為新聞「大熱門」。
電視台、報社,都爭相插播凶手寄出的錄影帶,唯恐天下不亂。
不覺間,將凶手捧上神壇。
「一刀未剪,搶先播出」
他們還邀請被害者家屬登台,錄製獨家欄目。
說好的是為了死者發聲,卻極力揭傷疤、挖猛料。
甚至為了收視率,罔顧事實帶節奏。
失掉了新聞良知,淪為了流量的奴隸。
記者小路也因此憤而離職。
當社會事件被抽象為一個又一個話題,具體的苦難就會被視而不見。
「我們今天不是在討論一個話題,而是在講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民眾,亦是幫凶。
幾起案件的被害者,都曾在夜店出沒。
隨著媒體的曝光,她們也不斷被造黃謠、潑髒水。
那位失親的外公曾登上節目,懇請觀眾提供線索。
換來的,卻是一波又一波「受害者有罪論」。
「你孫女跑到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是她自己有問題。」
「那些泡夜店的女生都穿得很少,在勾引男人。」
如是亂象,放在今天仍比比皆是。 此前的「香港碎屍案」,新聞剛爆出,就引來各路八卦媒體。
有的狂扒細節,將碎屍、煮屍的步驟描繪得繪聲繪色。 有的猛揭傷疤,從被害人蔡天鳳的身份,到其家世、情史,毫不遺漏。
傳至網友耳中,又成為茶餘飯後的大瓜。
新聞曾代表真相,現在卻是一場又一場的真人秀。每一個舞台都是由觀眾的欲望創造出來的。唯有觀眾沉迷的目光,表演者才有存在的價值。
「你們都是合謀」
《模仿犯》中,殺人是凶手引以為傲的創作。
可這樣的創作,真的有什麽了不起嗎?
他一再打電話給電視台,不斷利用媒體製造恐慌、挑釁社會正義。
林心如飾演的主持人,終究壓蓋不住憤怒。
直麵鏡頭,以一位女性的身份回懟。
「你隻對女性下手,因為你隻有本事欺負弱小。」
「說穿了,你隻是個無能、無聊、無存在感的社會寄生蟲罷了。」
郭曉其也在與凶手的對峙中,果斷否定其價值。
靠殺害弱者滿足自我膨脹、博人眼球,可鄙且可憐。
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重要。
「我打從心底看不起這個人」
如今網絡發達,誰都可以躲在暗處,變成另外一個人。
凶手也似乎變得無處不在。
媒介也成為無形的殺人利器。
但,人應當保有起碼的良知與自製力。
媒體人,不能淪為追逐流量的機器。
每一位平凡大眾,也不該在信息轟炸中失去方向。
「讓新聞不再淪為戳人傷口、喂養別人的一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