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珍稀動物成網紅 “頂流”標簽能帶來更好保護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北京 3 月 29 日電(劉歡)近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聲明稱,大熊貓 " 寶新 " 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已不幸離世。此外,大熊貓 " 丫丫 " 等生活情況也引發關注。

從兔猻 " 猻思邈 " 到大熊貓 " 寶新 ",它們為何能成為網絡 " 頂流 "?又如何開啟動物的網紅時代?

資料圖:重慶動物園大熊貓正在吃竹筍。 周毅 攝

大熊貓 " 寶新 " 確認去世引發關注

此前,有網友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 " 寶新 " 自 3 月初再未出現過。3 月 21 日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的說明中稱,3 月 3 日,大熊貓 " 寶新 " 出現嗜睡、拒食、精神差等臨床表現,初步診斷為急性重症胰腺炎。

雖經過十餘日 24 小時重症監護和治療搶救," 寶新 " 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 2023 年 3 月 14 日不幸離世。

公開資料顯示," 寶新 " 是雄性大熊貓,於 2021 年 6 月 24 日出生,母親是出生於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的海歸大熊貓阿寶(寶蘭)。

此前,旅美大熊貓 " 樂樂 " 去世,大熊貓 " 丫丫 " 生活情況等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2003 年 4 月,作為中美共同保護和研究大熊貓計劃的一部分,來自上海動物園的雄性大熊貓 " 樂樂 " 和來自北京動物園的雌性大熊貓 " 丫丫 " 乘坐飛機抵達孟菲斯,開始了 20 年的旅美生涯。

回國倒計時 2 個月,大熊貓 " 樂樂 " 突然離世,終年 25 歲。在美誌願者曾向媒體表示,另一隻大熊貓 " 丫丫 " 的情況令人擔憂。

中國動物園協會網站發布通報稱,中國動物園協會已安排專家在孟菲斯動物園協助照料 " 丫丫 "。北京動物園將派出獸醫和飼養員將實地與孟菲斯動物園共同做好大熊貓 " 丫丫 " 的飼養、護理並護送 " 丫丫 " 回國。

據媒體報道," 丫丫 " 回國的消息發布後,浙江義烏一家商場大屏出現巨幅熊貓 " 丫丫 " 的海報,並配文 " 盼你回家 "。四川一家購物中心外牆大屏幕上也曾投放過 " 丫丫 " 的海報,打出了 " 我在四川等你回家 "" 關注旅美大熊貓丫丫回國之路 " 等標語。

資料圖:重慶動物園四隻大熊貓 " 圍爐煮茶 " 享用美食引圍觀。 周毅 攝

珍稀動物的網紅之路

不止大熊貓引發廣泛關注。近年來,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多種珍稀動物的生活情況也被大量傳播。

2022 年 10 月 10 日,西寧野生動物園通報稱,中國唯一圈養雄性兔猻 " 猻思邈 ",在進食時因雞肉卡喉,不幸窒息死亡,終年 7 歲半。離世消息當天便衝上熱搜第一。

西寧野生動物園的訃告寫道:" 猻思邈的一生,未曾享受過遼闊的野外高原,未曾呼吸過凜冽的自,但是它用自己的一生,讓無數人知道、了解、關注、關心兔猻這一物種。"

同樣,許多珍稀動物也通過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讓社會了解到物種的真實麵孔。小到翻身、進食,大到搏鬥、產仔,在直播鏡頭下,它們的一舉一動都被關注和記錄著,珍稀動物不再變得神秘,而是成為具有人格化的網絡萌寵。

在人人爭相出圈當網紅的時代,這些珍稀動物卻以自己稀鬆平常的生活,不知不覺間成為網絡頂流,開啟珍稀動物的網紅之路。

目前全球唯一 24 小時多路直播大熊貓的平台 iPanda 在國內某視頻網站上擁有百萬粉絲,視頻獲讚七百多萬。在國外 iPanda 的社交平台關注也已超過兩千萬。西寧野生動物園發布的一則《睡醒了的大虎》視頻也輕鬆獲得百萬播放量。

這些動物網紅的粉絲,不隻停留在觀看視頻,還能精確講出不同動物的體貌特征、性格特點,並在網絡上展開知識討論與交流。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諶利民從事動物保護工作多年,對於珍稀動物成為網紅,他表示,這說明大家對物種保護的意識提升了," 這是好事啊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遷徙物種工作組負責人徐豔君則指出,很多情況下,很多動物成為網紅並非因為其珍稀性,但卻因為成為網紅而帶來一些風險問題。

例如,在社交媒體上常見的旱獺,俗稱土撥鼠,在受到大眾喜愛的同時也應注意,這種動物事實上並不宜近距離接觸和飼養,對人類健康存在風險。此外,還有一些動植物在獲得流量的同時也吸引了不法分子的關注,導致其生存狀況出現問題。

" 所以網紅身份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大眾而言,動物保護關鍵,是要真正的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徐豔君說。

資料圖:重慶動物園四隻大熊貓 " 圍爐煮茶 " 享用美食引圍觀。 周毅 攝

專家:動物保護要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幹擾

大熊貓近日連續登上熱搜,其生活情況在受到關注的同時也讓大眾思考:野生動物究竟適合什麽樣的生存環境?

諶利民指出,對於野生動物來說,野外環境更適宜其生存,圈養如動物園等是輔助手段,動物保護要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幹擾。

" 動物和人一樣對環境很敏感。野生動物在野外需要隱蔽的住所、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圈養則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活動空間,營造出野外生存的環境,讓它們覺得自己生活在野外,保持血脈裏的野性。" 諶利民說。

徐豔君認為,保護野生動植物,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它們的棲息地,遏製對棲息地的侵占破壞,保持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

" 除了政府建立的保護區之外,還需要大量的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即在自然保護地以外的明確地理空間,開展社區保護等措施,可以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期效果。"

同時,新技術對珍稀動物保護有重要作用。如說環境 DNA 技術、遙感監測、紅外相機監測等。這些新技術幫助公眾見識到了野生動物的真實生活。

" 在廣泛利用生物物種的鑒別、監測等等技術的同時,我們也提醒要注意科技倫理的風險,比如說,紅外相機、GPS 定位係統的使用,有可能被盜獵分子用來定位這些珍稀瀕危的野生生物物種。所以,科技倫理的問題也是值得高度重視的。" 徐豔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