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連年下降,放開單身女性“凍卵”是提高生育率的選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大城市人口下滑的趨勢正在顯現。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新生兒數量首次跌破1000萬大關,跌至956萬,人口出生率隻有6.77‰。相比之下,2021年全國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2020年全國出生人口1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52‰。

緩解人口下降已經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提出了20多項提高出生率的建議,希望提升人們的生育意願。這些建議覆蓋了對多孩家庭經濟和教育方麵的支持,以及對“凍卵”等輔助生育技術合法化的倡議。

人口學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易富賢表示,任何鼓勵生育的措施本身很難產生重大的影響,需要“整個經濟、社會的範式改革來提高生育率”。

全國政協委員蔣勝男認為,超時工作、無償加班、“996”等問題,對整個社會各個層麵的再生產循環,對勞動者個人生存與發展,對於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和家庭生活,都造成極大影響和傷害,更不利於年輕人生孩子。她建議加強勞動法對勞動者的休息權保護,提倡年輕人每天隻工作8小時,並對8小時工作製的執行情況加強監管,這樣他們就有時間“談戀愛、結婚、生子”,而且這對於確保女性不過度勞累至關重要。

擔心子女無人照料也是影響年輕夫婦生育意願的一個因素。在上海市統計局的調研中,4.8%的上海居民認為這是他們不打算生下一個孩子的主要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關於促進國家三胎政策有效落實的建議》的提案,呼籲進一步提高鼓勵生育政策的精準度,加大鼓勵生育的政策力度,從經濟支持、托育和教育支持以及生育健康保障等多方麵促進“三胎”政策落地。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3月15日已經就《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為最多5名3歲以下兒童開展日托業務。

大齡女性的生育問題是目前社會和醫學界最為關注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在今年兩會上呼籲:“未婚女性在某些特定條件下,超過一定年齡沒能生育,但有強烈生育願望的,可以考慮先予生育力保存,待生育的其他條件滿足後,再按程序完成輔助生殖技術。”

根據目前我國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徐叢劍認為,社會應該考慮到一些有特殊情況的女性實現生育的願望,並對這部分未婚女性的生育問題給予關注和支持,關於輔助生殖技術的規定需要與時俱進地修訂。

經濟學家任澤平此前發布了一份《中國輔助生殖研究報告2023》,報告顯示,超6成被調查者希望通過凍卵保存生育能力,其中30-34歲意願最高,高學曆意願更高。報告還提到,從各國對比來看,目前大部分發達的經濟體均可以允許單身女性凍卵來保存自己的生育能力。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國家衛健委有關部門正組織征求專家關於放開單身女性“凍卵”的意見。不過,由於輔助生殖技術不僅涉及醫學問題,背後還有更為複雜的社會倫理問題,因此也對政策的製定帶來一定的挑戰。

生殖醫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3月29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沒有聽說過相關的征求意見。”黃荷鳳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強調:“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人口問題,並非首選。保證婦幼健康,促進適齡夫婦的健康生殖才是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保障。“

她表示,提倡健康生殖,保護生育力迫在眉睫。包括做好青少年性教育、減少非意願的人工流產 ;鼓勵適齡生育,避免非必要的生育年齡延遲;保護生殖環境、減少男性精液參數持續性下降的現狀;同時也需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或肥胖等亞健康狀態對生殖健康的損害;此外,提倡備孕夫婦在孕前進行生殖健康的相關谘詢,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徐叢劍也強調,不能過度地完全放開未婚女性的“凍卵”,以避免對社會產生錯誤導向。他沒有向第一財經記者回複是否收到關於放開單身女性“凍卵”的征求意見。

不過,針對不孕症夫婦的治療,國家醫保局近期已經出台措施,將逐步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這也將極大程度上減輕不孕症家庭的醫療負擔,將使得更多的不孕症患者,特別是經濟困難的家庭進入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行列。

根據2019年全國的數據統計,我國行輔助生殖技術診療的周期數達126萬個周期,助孕的活產嬰兒數達到38萬餘,占同年活產嬰兒總數的2.6%。

一隻熊 發表評論於
這些旁門左道能提高幾個人啊。。。
給年輕人鬆綁,讓他們能比較輕鬆地解決房子,醫療,教育這些基本問題,才敢生孩子啊。當然這些是做不到的。而且越來越做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