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下海擺攤的00後,已經後悔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不想上班不想上班不想上班。”

每天早上打卡時間,掏出手機在社交平台一搜,會發現上述類似的發言無數。



圖源:微博

這屆年輕人上班的痛苦來源,除了每天固定的兩點一線,彈性工作製度帶來的邊界模糊,還有就是——

太費神了。

內耗、心累,也許比身體上的疲憊更消耗人的精神,也更容易讓人煩躁和迷茫。

不少人的腦力勞動,經過層層分工細化,早已轉變為龐大項目的一小部分,“價值感”也就漸漸消磨殆盡:

“在親戚眼中,我在大城市大公司負責千萬級投資項目;實際上,我連客戶都沒見過,就是個做表的。”



圖源:小妹朋友圈

“我工作的全部價值:讓Excel裏的數字不出現亂碼。”

打工人,漸漸不確定自己工作的實際價值何在。

一些想要找回意義的年輕人,開始靠自己的雙手,探尋生活減重的方式。

去年年底,“輕體力活探索聯盟”在豆瓣悄悄崛起;

今年年初,年輕人各顯十八般武藝“上街擺攤”的新聞頻上熱搜。



圖源:豆瓣

“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當人們還在“開擺”和“開卷”間仰臥起坐時,有這麽一小撮人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找到了靈魂與身體的最佳和解。



“擺攤,我的靈魂歸處”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這句聽起來戲謔的話,成了流傳在年輕人中的至理名言。

這可不是過嘴癮,到大馬路上看一圈便知,如今擺攤的90後、00後不在少數,有的甚至開始後悔“沒早點發現擺攤的快樂”。



00後男生擺攤賣烤腸 | 圖源:抖音@南豐融媒體中心

千萬別看不起擺攤,實戰起來會發現,裏邊的門道其實大得很。

“擺地攤”,換言之,即為一種資金成本可控、時間成本可控的低成本創業模式。

首要的一步,就是善於觀察、研究市場、發現商機。

“賣什麽很重要。”



建議胃口太好的年輕人,別輕易嚐試小吃攤 | 圖源:微博

網上各種擺攤成功人士,成了年輕人取經的對象。

比如,廣州美食街,一位荊州大爺擺攤30多年,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12點準時出攤,專賣“鍋盔”。

日售400個,售價介於7到10元錢之間,一天下來,大爺平均每日進賬3400元。

就算鍋盔成本價高達3000元,算下來大爺的時薪也是普通打工人可望不可即的。



湖北荊州特色“公安鍋盔”| 圖源:微博@湖北日報

擺攤第二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賽道。

技術太高的,咱模仿不來——

大哥賣烤饢,半個身子探進沙缸火爐內貼餅。

這種“倒拔楊柳式”貼餅技術,武鬆他哥來了都得拍手叫好。



姿勢到位,就是有點費師傅 | 圖源:抖音@讀嘉新聞

技術含量太低的,又會迎來一群跟風者——

前段時間,從北京的三裏屯,到老家的村兒,清一色的孤寡青蛙匯成了一抹亮眼的“熒光綠”。

做這行買賣,隻需身穿標配玩偶服,進一批“蛙崽”,站在街頭巷尾啥也不幹,“蛙蛙”眼神裏透露出的清澈愚蠢就能引來無數路人駐足。

除了容易被城管叔叔打包帶走,看起來沒有什麽其他缺點了。

但也正因此,當無數“賣崽”的孤寡青蛙湧入賽道,“供大於求”的市場注定了多數人黯然離場。



圖源:淘寶

擺攤究竟賣啥,值得好好思索一番。

第三步:選擇一個好地段。

在哪裏賣也很重要,目標人群找對了,才能不費吹灰之力擊穿用戶心智。

賣辣條去小學門口,賣雞蛋煎餅去高中校園蹲守,澱粉烤腸則留給步行街的路人。

第四步:年輕人擺攤,主打一個專業。

即揚長避短,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專業。

護士姐姐轉行賣“無菌烤腸”,精準穿串。

當她拿起小刀開始等距離為澱粉腸改花刀時,細致程度著實令人恐懼。



圖源:微博@白鹿視頻

還有的兄弟,賣炸雞打出“賣炸雞送房地產谘詢服務”的招牌。

複合型人才,市場永遠青睞。

即便以上幾點都做到了,也需要時刻關注行業動態。

市場供大於求、產品邊際效益遞減等趨勢都有可能造成“買賣不成”。

這樣看來,《狂飆》裏的前期兢兢業業賣魚的高啟強,在風雲變換的菜市場,穩紮穩打十幾年,最後還能買得起上萬元的等離子電視,實在不容易。

果然能看懂《孫子兵法》的,都不是一般人;

能靠擺攤立足的00後們,也都是狠角色。



圖源:愛奇藝《狂飆》



“輕體力活,我的人生救贖”

一些年輕人熱衷擺攤,是喜歡自由掌控生活和事業的感覺。

另一群年輕人,則喜歡“輕體力勞動”帶來的純粹感受。



“不想動腦,歲月靜好。”

豆瓣“輕體力活探索聯盟小組”裏,有苦練技術的理發店Tony,“偷得浮生半日閑”奶茶店小妹,擅長“化整為零”的家政服務員……

這些“媽見打”的活計,年輕人卻甘之如飴。

知乎有一條經典提問:

“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你最想從事的職業是什麽?”

底下的回答有千百種:

酒店試睡員、水果店老板、電影放映員……

“我應該給奶貝刷醬,給餅幹按巧克力豆,躲在自動售貨機後麵遞飲料,在串串店給藕片打孔,在超市織方便麵。”



年輕人的喜好,從QQ昵稱可見一斑

有的人想想而已,有的人真這麽做了:

央美畢業的做指甲,人大畢業的當廚子,985碩士31歲裸辭當花店學徒,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在社會慣性認知裏,坐在辦公室的白領生活遠比太陽底下的工人生活更值得憧憬。

可現實中,一部分光鮮亮麗的白領們,卻始終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價值。

於是,原本做著傳統認知中的體麵工作、看似有潛力獲得高收入的年輕人,決心拋開世俗對“精英價值”的界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魚女士從北京師範大學的王牌專業——心理學畢業後,放棄研究所的工作,在天津開了家“小鍋米線”。

為什麽放棄大好的前景轉行?

“因為太想吃家鄉的味道了。”

喜歡天津,喜歡天津大姨,所以在天津紮根;喜歡小鍋米線,所以把米線做給更多人吃。

為了那一口最正宗的味道,她用產自家鄉的本土米線,用醃酸菜和小米辣調出地道的酸辣口味,每天親自熬秘製醬料。



圖源:嗶哩嗶哩《我在天津挺好噠》

剛開張時店裏隻有四張桌子,日流水最低隻有60塊,到如今,每天能賣掉400碗。

餐飲行業起早貪黑、浸在油煙裏的辛苦,是做研究員的日子裏難以想象的,但她說,

“金錢難買我喜歡。”

“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讓更多人知道了什麽叫小鍋米線,什麽叫雲南菜。”

在產生實體價值後,年輕人豁然開朗。



做家政服務的女主心情大好 | 圖源:《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就像吃巧克力會讓人大腦分泌多巴胺,感受到幸福那樣,輕體力活也能帶來一種即時快感。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一研究團隊發現,在對照實驗下,“30分鍾的中等強度運動”對抑鬱情緒狀態和快感缺失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拓寬職業選擇的年輕人,每一次的探索與嚐試,都有可能帶來即時的反饋。

在公園站半天賣了3個氣球,刨去進貨價剩下全是自己的人工辛苦費;

偶爾送個外賣還能收獲到一個連載小故事。



朋友圈裏,做麻辣燙的小哥奇遇 | 作者供圖

對萬事萬物仍舊保留著好奇,是獲得快樂最簡單的方式。

不被傳統職業價值捆綁的年輕人,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不願再做螺絲釘,我為我自己而活”

在#我的體力活初體驗#話題下,一位從大廠辭職回家開快餐店的女生自述了她的經曆:

“租了一個鋪子,每天就是買菜洗菜切菜,炒菜打菜洗碗,搞完就下班。

再也沒有日報,周報,月報和述職報告,再也不用麵對kpi,強製自己社交說話。”

“很累,但是心情非常愉悅。”

你不用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在星巴克、在遊樂園、在KTV加班加點;

下班之後沒人打擾,不會有甲方爸爸奪命連環call來催進度,不會有老板發消息需要你立即回複,不會再因為十分鍾沒看手機信息而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工作關係簡單,不用擔心自己的CPU下一秒就會超負荷運轉。



圖源:微博

“大餅”在這份行當裏,也隻能是被攤在鍋上煎的命運。

做不動了就回家休息,讓生活回歸簡單。



圖源:日劇《我,到點下班》

選擇多元工種的年輕人,不是放棄自己的學曆和經驗,而在是尋求另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靠自己的雙手明明白白地得到結果。

即時反饋的成果,具體可感的回報,戳中了當代人的需求。

對一些年輕人來說,都市裏的光鮮背後,是數不盡的自我迷茫。

無效的腦力勞動,聽說誰家又裁員的恐慌,不斷更新迭代的AI智能。

在這個多數人緊張35歲就要摸到職場天花板的時代,焦慮從剛入職的第一天就給到。



圖源:《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於是一部分年輕人有了更寬廣的職業選擇:

實打實的“計件核算”打敗了虛無空洞的OKR,成為了工作的新目標。

實際上,真正的“體力活”並不輕鬆。

工資也不如最初想象得那般美好,沒有上升路徑,沒有長期規劃,隻有重複性的勞動。

分揀一整天的花枝,手套都磨禿嚕一層;

洗9個小時的頭,手最後皴得全是褶子,顫顫巍巍如同無骨雞爪;

跪地上擦2個小時的地,拆洗油被汙浸到再也洗不幹淨的指甲……



圖源:愛奇藝《狂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活,本質上都是個人價值的變現。

正如羅翔在談論“職業的意義”裏提到的:

“其實無論怎樣的工作,時間一長,都會滋生無聊的感覺,都會覺得工作不過是一種重複的機械勞動。”



圖源:小紅書

與其說大熱的“輕體力活”是年輕人的夢中工作,不如說這是假裝體麵工作後的幡然醒悟。

另一種層麵上來講,這或許也是一種職業觀念的進步。

大膽地、勇敢地去做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比起別人看到的光鮮,我們更願意尋求自我的、內在的、真實的快樂了。



當“擺攤”又開始盛行,無數在大城市飄著的年輕人又開始想著,回家以後我做什麽呢?

是在原來的小學邊,開一家小賣部,給圍欄裏的學生們遞辣條;

還是經營一家咖啡店、奶茶店,每天享受著親手磨出的咖啡香味?

攢了點錢,在家鄉一隅開個小店,幹點小活,過過清閑的日子。

就像我們的父輩母輩一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關心季度KPI,不關心績效,不關心永遠做不完的日報周報月報和會議記錄。

隻用在下班後微亮的天空下,思考今天該去哪裏看盛開的白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