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開始掃盲?上戲明年表演係考生高考須達一本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上海戲劇學院,最為熱門的表演係迎來了三試。這也是上戲時隔三年,首次恢複因疫情暫停的線下藝考。

今年上戲又提高了對表演係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考生必須達到所在各省普通一本分數線的70%。而明年,根據教育部的藝考新政,則要達到100%。也就是說,明年考上戲、中戲、北電等幾十所擁有校考資格的一流藝術院校,文化課分數線要達到普通一本線水平。這意味著,藝考熱將逐步降溫。

近期央視網公眾號發表題為“絕望的文盲,能演好戲嗎”這一文章,文章一出就引發廣大網友熱議。

在文章的一開頭就提到某演員的尷尬行為,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不過我們都知道是王一博。

看似矛頭指向王一博等演員,但是其實它揭露的是娛樂圈中演員“缺乏文化”的現象,以及不認真的態度,可謂一針見血,也很少有文章直接指出娛樂圈的問題,值得稱讚。

這裏的“文盲”指的不是演員學曆低,更不是對低文化群體的歧視,而是指演員在接受采訪時一問三不知的現象,其實問題都不難,隻是讓他們發表自己對角色的看法與感受。

“絕望的文盲”這個梗,起初源自2023的春節檔電影《滿江紅》。

片方在發票房破21億的海報時,配的文案是“不忘靖「康恥」,忠義「猶未」盡”。把連在一起的「靖康」的年號,硬是給分開了。

諸如此類的低級錯誤,網友還找出不少,於是被嘲“絕望的文盲”。

後來,另一檔熱映電影路演時,這個熱梗又一次被推上高潮。

有觀眾對這部電影的主演提問:聽說導演讓你獨處一周看書,不知道你對哪本書印象最深刻?

結果這位主演反問:你說待一個星期為什麽能說到書?

觀眾解釋了一下,又重複了一遍問題。

男主顧左右而言他,說感受,說電影,說獨處,說安靜,就是半個字不提看了什麽書。

不死心的觀眾又問:在你心中,葉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在你塑造他、想把他呈現給觀眾的時候,你認為他身上最難捕捉到的點是什麽?

這本該是個很基礎的問題,演員要想詮釋好角色,起碼要先理解角色。

然而,這位主演卻貢獻了史詩級災難般的回應。

他先是沉默半晌,接著拿起話筒支支吾吾地說:“這個確實啊,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觀眾也是不信邪,又問:如果見到角色會對他說什麽?

男主再次支支吾吾,最後直接來了句:“這種問題沒意義,因為根本不會見麵……”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現場的尷尬,以及男主的“絕望”。

“絕望的文盲”央視網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很多人其實持讚同態度,不過也有第二種聲音,有網友評論說,演員隻要演好戲就可以,按照導演要求演出動作即可,有沒有文化不重要。

就拿王一博來說,其實在電影《無名》中的演技得到了很多觀眾認可,不管他是否理解角色,他都出色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郝蕾曾經在《十三邀》中,提到張頌文跟她說過的一件事。

張頌文告訴她,自己朋友的孩子學習不好,所以那位朋友想讓他把自己的孩子弄到電影學院上學去。

在這些父母眼裏,演員的門檻很低,學習不好不要緊,隻要長得好看就能當演員。

郝蕾覺得非常吃驚,並表示做演員也是有門檻的:

“讀不懂書的人怎麽能讀懂劇本,更不要說去呈現了,難道我們很沒文化嗎?”

02

為什麽很多人覺得當演員沒門檻?甚至連基本的文化知識都不需要具備?

不就是因為這屆明星中,“絕望的文盲”越來越多麽?

比如:

給粉絲送祝福,把身體健康的“康”字寫成病字頭;

一張食譜14個字,能寫錯3個;

宣傳《新紅樓夢》,卻連自己飾演的角色判詞都念不清楚。

這樣的文化功底,代入角色中,最後給觀眾的感受就是,你不知道TA的表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麽。

比如:

當得知心愛的女人去世時,演員好像表演的是悲痛欲絕,又好像是忘記台詞:

男主看到女主從眼前消失,這樣的表情,也不知道是在演繹痛苦還是竊喜:

還有一部民國劇中的一個橋段,男演員表現出的角色狀態,像是展示自己的彈跳力,又像是胳膊夾了體溫計,就是跟他要詮釋的“英勇殺敵”毫不相關。

這屆明星,愛讀書、看好書的沒幾個,全在營銷十級濾鏡、九級美顏的虛空皮囊。

觀眾自然覺得,隻要有好看的皮囊,就能當明星,至於肚裏有沒有墨水,一點也不重要。

但你看,那些在專業領域造詣頗高的老戲骨,哪一個不是文化人?

趙立新講:“演員拚到最後,就是拚讀書。”

何冰說:“演戲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當年為了爭取這個角色,竟寫了幾頁紙的人物理解,還附上自己寫的小詩,一並寄給公開選角的導演。

時隔多年,當她再次談起自己飾演的角色時,仍能生動地描述出林黛玉去世前的心理狀態:

還有最近爆火的張頌文,一閑下來就讀書,讀各種書,不僅讀書,還寫文章。

有好事的網友考古張頌文,竟挖出多篇他以前在雜誌期刊上發表的文章。

比如2014年,他在《讀者:全世愛(原創版)》上發表過一篇標題為“火柴天堂”的文章。

2017年,他在《天涯》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標題為“在心裏點燈的人”。

同樣被觀眾問到“在現實中遇到角色”的問題時,吳京在《流浪地球》路演中是這樣回答的:

表演作為藝術的一種,和世間其他事一樣,需要持續優質的輸入,才能保證有質量的輸出

這裏的輸入,包括生活的曆練、自身的感悟,以及人們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大腦的信息。

信息論有個觀點叫Garbage in, Garbage out,即“垃圾進,垃圾出”。

一個人的閱曆有限,如果又從不閱讀,那麽他輸出的東西,自然也沒什麽內容和價值。

演員是藝術工作者,有文化有內涵也是他們的本職所在。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