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更確切說是中國男足,自古以來艱苦努力,為國民體育事業發展奮鬥不息,屢戰屢敗從不低頭,卻承受了國人最多的辱罵與嘲諷……
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國人片麵看待這項運動在國際比賽中的成績,片麵追求在世界球隊排行榜中的名次,給中國男足的健康發展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也嚴重扭曲了中國男足原本該有的光輝形象。
好在,教育戰線的同誌們銳意創新,勇於打破枷鎖,多所中國知名高校率先宣布,從此退出世界大學排名,贏得廣闊發展空間。這一先進經驗非常值得國足借鑒。
截圖來源:央廣網
下麵我就結合相關教育專家的觀點,仔細分析下這一先進經驗背後堅實的理論支撐。
大學經驗一:維護中國教育主權文化主權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
中國的知識體係已發展了數千年,是世界上最悠久、最豐富、最深厚的知識體係。要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傳統,創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係,維護中國教育主權和文化主權。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宣傳照
這位專家認為:“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退出所謂的‘國際大學排名’,反映了中國大學、中國教育、中國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氣”。
附相關專家觀點信息來源:
http://news.cnr.cn/dj/20220509/t20220509_525820397.shtml
國足借鑒:維護中國足球主權體育主權
眾所周知,足球運動最早誕生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就已經開展蹴鞠運動,在宋朝更是風行於世。中國的足球運動體係綿延數千年,有著世界上最悠久、最豐富、最深厚的項目積累。
順便建議中國男足沿用傳統短裙著裝
我輩應當創新性發展中華體育傳統,創建中國自主的足球運動體係,維護中國足球主權和體育主權。呼籲國足退出國際比賽與世界排名,展現中國足球、中國體育的自主性與血性。
大學經驗二:照搬量化的國際規則不可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過去十多年來,很多高校存在著按照大學排行榜排名指標辦學的問題。
截圖來源:清華大學官網
但這些指標和整體的排名體係一直存在爭議,尤其世界大學排名需找到每一個大學可量化的共性指標和數據顯性指標,如規模體量、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研究生比例、國際生比例等,這樣一來就使得大家容易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重視規模而忽視內涵。
國足借鑒:以進球數和勝負來排名不可取
過去數十年來,亞洲球隊普遍存在著按照FIFA國際足聯排名的指標開展訓練、參加比賽的問題。然而,這一排名的規則製定長期被歐美國家把持,沒有充分考慮中國國情、亞洲洲情,嚴重忽視了中國球迷看球主要是為了國家榮譽感這一實際需求。
國際足聯最新男足排名
由於片麵追求這一排名,中國足球衍生了諸多問題,如為了避免輸球連續多屆回避參加世界杯決賽,又比如為了提升國際化水平引入缺乏歸屬感的歸化球員。這些做法都容易導致國足重視比賽勝負、重視進球數量,卻忽視了比賽對球隊的打磨,忽視了足球運動為國爭光的真正內涵。
足球運動沒有普適的標準,更不應該隻有一套比賽規則,建議中國足球在比賽時給主隊設置超窄球門,給客隊設置超寬球門,真正滿足球迷日益增長的榮譽感需求。
大學經驗三:除了學術科研還要比內涵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表示:大學不僅是比學術科研,還要以社會責任感引導社會、開啟民智、培養更多人才,這才是未來“雙一流”高校或中國大學的發展之路。
但這些在目前的大學排名指標體係中可能沒有一個完全的體現,因此對國際大學排名不能完全盲目相信,中國教育也需符合中國特色、體現出中國大學的內涵。
國足借鑒:除了比賽勝負還要比文明
足球不僅要比勝負、比進球數、控球時間,還要以社會責任感引導球迷,推動創建文明社會,這才是中國特色足球事業的發展之路。可惜,這些重要的內涵在當前的FIFA世界球隊排名中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國足持續整頓球員紋身取得良好成效
比如,中國男足的紋身率(疑似)全球最低,充分反映了隊員積極陽光的精神麵貌與公眾形象,對全世界的小朋友們都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再比如,中國男足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以強硬作風代言海參農產品,不僅促進農民增收,也有助於提升中國男性陽剛之氣。
男足球員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隻有徹底告別世界排名,中國男足的這些獨特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走出一條人類高質量球隊的發展之路。
基本常識寫在最後
玩笑歸玩笑,還是說幾句正題。
中國高校當前的發展的確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例如片麵重視論文發表的數量、影響因子,相對忽視應用型成果的價值,又比如為了提高國際生的比例降低標準招收留學生,還有盲目擴大招生規模提升體量……
這其中的確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迎合世界大學排名的要求,但更多是中國高等教育和科研評價體係的內生環境所存在的問題。非要把這些鍋都推給世界大學排名,隻怕是為了掩蓋真正的問題所在。
舉個簡單的反例,中國西部某三本高校,世界大學排名目測在2萬位之後(因為根本進不去排行榜),可預見的50年之內都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到世界前1000名,你說它爭那個世界大學排名有意義嗎?不存在的。
但是,它一樣存在片麵重視論文發表,低標準招收留學生,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導致就業率亮紅燈的問題。這能怪誰呢?
解決問題真正的勇氣和智慧,首先是直麵問題,而不是找一堆理由來拒絕外部評價,沉醉於自導自演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