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德媒:法國“受辱”純屬活該 想左右逢源?最後像個傻瓜

德媒:法國“受辱”純屬活該 想左右逢源?最後像個傻瓜

文章來源: 德國之聲 於 2021-09-23 12:04:3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德語報刊評論版周三繼續關注被澳洲潛艇訂單事件攪動的美、歐、中三角關係。《世界報》認為,歐洲人和中國人悶聲大發財、拒絕堅定站在美國一邊,因此遭到美國懲罰純屬活該。《時代周報》則感歎,中美兩國都不再會容許歐洲左右逢源。

法國的這款潛艇,原定要售於澳大利亞

(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潛艇訂單是對默克爾中國政策行動的回應"為題,認為法國以及歐盟丟失澳大利亞潛艇訂單純屬咎由自取,因為以德法兩國為首的歐盟正在和美國的敵人中國大做生意。

"拜登不過是讓德國以及歐洲照照鏡子:假如他們在幼稚的憤怒眼淚中依舊還能看清東西的話,就會看到自己的虛偽。"

"潛艇訂單事件是對默克爾的背叛之回應。德國總理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道悄悄地完成了《歐中投資協議》的談判。當時,拜登已經勝選、但是還沒有正式上任美國總統一職。歐洲根本沒有就協議的談判谘詢過美國政府,華盛頓不得不無助地看著協議達成,歐洲也由此傳遞出一個信號:不會跟隨美國的強硬對華路線。"

"拜登對這個信號的解讀是:歐洲人一方麵想要超級大國美國提供軍事保護,另一方麵又想同時和美國的敵人做生意。在阿富汗問題上,以及在如今的潛艇問題上,拜登現在向歐洲人清楚地表示:美國不再容忍這種兩麵派外交。"

"可惜的是,歐洲人是否能夠理解拜登的這個信號,依然存疑。歐洲的外交政策其實也體現了歐洲的民意。德國民眾以及歐洲民眾依然令人驚訝地認為,對華衝突純粹是美國的麻煩。許多歐洲民眾依然對獨裁專製的中國和解放了歐洲的美國一視同仁。這是歐洲幾十年以來的反美精神分裂症。拜登總統今後將會讓歐洲人為這種偽善付出代價。"

德國還能在中美間左右逢源嗎?

漢堡出版的《時代周報》以"地球繼續轉 歐洲當觀眾"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澳洲潛艇訂單事件表明,歐洲人想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做法恐怕難以為繼。

"拜登為什麽要冒險去史無前例地得罪歐洲?因為他把對抗中國置於其他一切事務之上,因為他相信歐洲人至今沒有明白這場與中國的對抗對整個西方到底有著多麽重大的意義。在從阿富汗撤軍時,拜登就以此為由:這場持續了20年的戰爭削弱了美國及其盟友,並且分散了注意力;與此同時,中國則不斷地變得強大。麵對北京在印太地區的權力訴求、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化舉措、在台灣海峽發出的威脅,拜登想要用更強硬、更為軍事化的手段來抵禦。因此,他寄希望於他眼中最為可靠的盟友,包括澳大利亞和英國。至於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則不在其列。"

文章接著指出,北京當局一方麵擔心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後對印太軍事形勢的影響,另一方麵卻也很欣喜地看到西方陣營內部因對華政策而爭吵不休。

"然而,在這場跨大西洋的爭吵中,歐洲人也有責任。2020年底,歐盟在德國的推動下違背拜登新政府的意願,完成了《歐中投資協議》的談判,徒勞地期望這份協議能夠讓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對等待遇。"

"歐洲、尤其是德國,希望兼得魚與熊掌:盟友美國繼續提供針對核大國俄羅斯、新興超級大國的軍事保護,美國海軍繼續在包括印度洋、太平洋在內的世界各大洋保護重要航道;隻不過這一切都不能損害和中國的生意。因此,歐盟自己的印太政策依舊是'包容性'的,也就是包容中國。這聽起來很理智,但是在美中激烈對抗的現實麵前,這種盤算瀕於破產。"

"從長遠來看,在最重要盟友與最重要貿易夥伴的衝突中,歐洲幾乎不可能靈巧地左右逢源。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會容許歐洲這麽做。就在最近,中國人向德國人明確了這一點:正在駛向印太海域的德國海軍'巴伐利亞號'護衛艦請求訪問上海港,從而能夠拉攏一下中國。但是中國回絕了訪問請求。想讓所有人都滿意,很容易導致自己像個傻瓜----這在外交領域同樣適用。"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大讚愛妻"1句話"點醒他,讓他看清普丁真麵目
比起三個美國籍孩子,宗家100多億境外資產更值得關注
全球首例,深圳機器人搭地鐵為商家送貨
德州暴洪"神秘營"27女童遭衝走亡!恐怖事發全程曝光
紐約時報:“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領館:所有在美中國公民盡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記"
大連工大,你應該保護受害女生,而不是開除
川普突然變強硬真正原因,覺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川普穩賺不賠的戰爭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這樣的辦法
紐約時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
特朗普承諾軍援,象征烏克蘭戰事的重要突破
歐巴馬籲民主黨"硬起來",勿因川普重返白宮而沉默
“同誌”的年頭要回歸了?“共產”還遠嗎?
烏克蘭喜收愛國者飛彈,俄議員酸"川普威脅"沒人怕
關稅沒引起物價上漲?白宮愛國說法遭打臉 3大原因曝
美最高法院推翻禁令,讓特朗普解散教育部
中國父子德國風景區湖中溺亡 失蹤一周後找到遺體
美眾議員:習近平在川普任內不會侵台 著眼50年…
袁紅冰爆中國機要官員帶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後方案
陳立人殺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證物並要求不公開!
宗馥莉香港買豪宅 曾先用美國護照 後用中國護照…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德媒:法國“受辱”純屬活該 想左右逢源?最後像個傻瓜

德國之聲 2021-09-23 12:04:35

德語報刊評論版周三繼續關注被澳洲潛艇訂單事件攪動的美、歐、中三角關係。《世界報》認為,歐洲人和中國人悶聲大發財、拒絕堅定站在美國一邊,因此遭到美國懲罰純屬活該。《時代周報》則感歎,中美兩國都不再會容許歐洲左右逢源。

法國的這款潛艇,原定要售於澳大利亞

(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世界報》以"潛艇訂單是對默克爾中國政策行動的回應"為題,認為法國以及歐盟丟失澳大利亞潛艇訂單純屬咎由自取,因為以德法兩國為首的歐盟正在和美國的敵人中國大做生意。

"拜登不過是讓德國以及歐洲照照鏡子:假如他們在幼稚的憤怒眼淚中依舊還能看清東西的話,就會看到自己的虛偽。"

"潛艇訂單事件是對默克爾的背叛之回應。德國總理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道悄悄地完成了《歐中投資協議》的談判。當時,拜登已經勝選、但是還沒有正式上任美國總統一職。歐洲根本沒有就協議的談判谘詢過美國政府,華盛頓不得不無助地看著協議達成,歐洲也由此傳遞出一個信號:不會跟隨美國的強硬對華路線。"

"拜登對這個信號的解讀是:歐洲人一方麵想要超級大國美國提供軍事保護,另一方麵又想同時和美國的敵人做生意。在阿富汗問題上,以及在如今的潛艇問題上,拜登現在向歐洲人清楚地表示:美國不再容忍這種兩麵派外交。"

"可惜的是,歐洲人是否能夠理解拜登的這個信號,依然存疑。歐洲的外交政策其實也體現了歐洲的民意。德國民眾以及歐洲民眾依然令人驚訝地認為,對華衝突純粹是美國的麻煩。許多歐洲民眾依然對獨裁專製的中國和解放了歐洲的美國一視同仁。這是歐洲幾十年以來的反美精神分裂症。拜登總統今後將會讓歐洲人為這種偽善付出代價。"

德國還能在中美間左右逢源嗎?

漢堡出版的《時代周報》以"地球繼續轉 歐洲當觀眾"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澳洲潛艇訂單事件表明,歐洲人想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做法恐怕難以為繼。

"拜登為什麽要冒險去史無前例地得罪歐洲?因為他把對抗中國置於其他一切事務之上,因為他相信歐洲人至今沒有明白這場與中國的對抗對整個西方到底有著多麽重大的意義。在從阿富汗撤軍時,拜登就以此為由:這場持續了20年的戰爭削弱了美國及其盟友,並且分散了注意力;與此同時,中國則不斷地變得強大。麵對北京在印太地區的權力訴求、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化舉措、在台灣海峽發出的威脅,拜登想要用更強硬、更為軍事化的手段來抵禦。因此,他寄希望於他眼中最為可靠的盟友,包括澳大利亞和英國。至於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則不在其列。"

文章接著指出,北京當局一方麵擔心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後對印太軍事形勢的影響,另一方麵卻也很欣喜地看到西方陣營內部因對華政策而爭吵不休。

"然而,在這場跨大西洋的爭吵中,歐洲人也有責任。2020年底,歐盟在德國的推動下違背拜登新政府的意願,完成了《歐中投資協議》的談判,徒勞地期望這份協議能夠讓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對等待遇。"

"歐洲、尤其是德國,希望兼得魚與熊掌:盟友美國繼續提供針對核大國俄羅斯、新興超級大國的軍事保護,美國海軍繼續在包括印度洋、太平洋在內的世界各大洋保護重要航道;隻不過這一切都不能損害和中國的生意。因此,歐盟自己的印太政策依舊是'包容性'的,也就是包容中國。這聽起來很理智,但是在美中激烈對抗的現實麵前,這種盤算瀕於破產。"

"從長遠來看,在最重要盟友與最重要貿易夥伴的衝突中,歐洲幾乎不可能靈巧地左右逢源。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會容許歐洲這麽做。就在最近,中國人向德國人明確了這一點:正在駛向印太海域的德國海軍'巴伐利亞號'護衛艦請求訪問上海港,從而能夠拉攏一下中國。但是中國回絕了訪問請求。想讓所有人都滿意,很容易導致自己像個傻瓜----這在外交領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