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習近平是冷戰後美國最大戰略失算?(視頻)

習近平是冷戰後美國最大戰略失算?

文章來源: 美國之音 於 2020-12-29 13:14:3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駐北京資深記者裴傑(Jeremy Page)的長篇報道,稱美國在後冷戰時代的最大戰略失算之一,就是誤判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報道說,美國官員原以為習近平會像他的前任胡錦濤一樣,繼續致力於美中關係的穩定發展,讓中國更緊密地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甚至重啟停滯不前的經濟改革。但在他就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八年裏,習近平走向了獨裁,給中國定下了擴張和超民族主義的基調。

對習近平的所謂“誤判”算不算是美國冷戰後最大的戰略誤判之一?美國和西方為什麽會犯下這樣的戰略性錯誤?它對未來十到二十年的世界格局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認為,《華爾街日報》的這篇題為《後冷戰時代美國最大的戰略失算—誤判習近平》的長文折射出美國社會各界對幾十年對華接觸政策的深刻反思。但他認為,反思雖然已經開始,但還沒有真正上道,美國不僅誤讀了習近平,也誤讀了中共。

他說:“這些年美國確實在對中國問題的看法上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我認為美國的反思已經開始了。但是從這篇文章的基本結論看還沒有上道。主要它的結論好像要是不是習近平,中共會有另外一個不同的樣子。但實際上我的結論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為改革開放種下了一個原罪,就是共產黨一定要保持一黨專製的政治體製。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實際上他是想既要民間的活力來給共產黨一個新的執政正當性,同時又要共產黨能絕對控製權力,絕對不讓民間的活力威脅到它的政治統治。中國的改革開放在胡錦濤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倒退。比如胡錦濤兩個黨建文件,已經表明共產黨要全麵地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為什麽會發生這個?其實這個在人類政治史上也不乏例子。比如19世紀日本、德國都進行過憲政改革,20世紀的憲政改革都被顛覆了。就是因為它們有一個最高權力不受民主和憲政的製約,最後當遇到危機的時候它們就往回走。實際上習近平也是這樣。”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對中國認知不足,往往呈現兩種極端化的反應,要麽是一種福音主義“救世主”的心態認為西方可以改變中國,要麽認為中國已經強大到可以征服世界的地步。他表示,這兩種極端化的對中國的認知都是不可取的。

他也表示,美國當然存在對習近平和對中國誤判的問題,但與此同時,習近平治下的中共也對自身和整個中國存在誤判的問題。

他說:“《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說是不是美國人把習近平看偏了,或者說是美國把中國看偏了。這裏麵當然有這些問題,但是另一方麵,我們可不可以把這個問題反過來問一下。習近平有沒有把中國看偏了?中國有沒有把美國看偏了?中國有沒有把世界看偏了?當我們看到美國的決策整個程序或者決策體係裏麵,它的很多盲區盲點,沒有看準中國的實質要害,尤其沒有看到動態的發展。其實在中國的決策體係中,你以為它的決策體係、它的經營層、它的智庫難道比美國還要先進發達,看事情看得更深更準嗎?不是的。所以我認為其實習近平把中國也看偏了,他在把中國走向一條錯誤的路。另外,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現在對西方和對美國的理解,我認為還是一種自大狂的模式,我認為已經走向了一個非常危險的邊緣。”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認為,總體來說有三大因素導致了美國對中共和習近平的誤判。

他說:“第一個就是20世紀美國戰勝兩個集團——法西斯集團和共產主義集團,它產生的驕傲情緒,後來像福山的《曆史的終結?》提到的,它以為就可以靠著這個改變中國,挺容易的。第二個就是在全球化時代,全世界的資本聯合起來了。中國資本家和美國資本家聯合起來後,美國發現這些(中國)資本家很可愛,而且能互相幫著賺錢。於是就各自去遊說各自國家的領導人,於是各自都產生了幻覺。第三,我覺得,畢竟美國現在所有的學術——因為他們的很多東西都來自於他們的學術,是在西方的社會中發展起來的,對中國國情有隔膜。比如這篇文章來說,雖然它很有穿透力,但基本上一看就是美國在觀察的。其實像北京共識對抗華盛頓共識,北京模式對抗西方模式,這都是西方人弄出來的。中國人自己是沒有這個信心的。”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反複提到了對習近平有重要影響力的關鍵人物。他就是被稱為習近平政治顧問的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王滬寧。

曾經與王滬寧有過共事經曆的紐約城市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夏明說,習近平與王滬寧是一種“陽和陰”的關係,兩人相互影響。

他說:“如果你把習近平和王滬寧來看,他們的關係就是陽跟陰的關係。習近平注入了他的權力意誌,他的強人性格。而王滬寧加進了他的文人思維服務於這種權力意誌和強人人格,所以我覺得他們兩個人當然就可以合作。所以我認為王滬寧的問題在於他跟習近平合作,他也沒有盲點。因為習近平如果他有他的很多的問題,他需要王滬寧幫他把這些問題補缺,幫他站位站好,把漏洞補堵住。但是我認為習近平的盲點正好沒有被王滬寧所覆蓋;相反習近平的弱點、問題,或者缺陷,可能會被王滬寧放大。一個是習近平確實有一種盲目自信的強勢人格。而王滬寧是喜歡順著這種強勢人格去吹捧他,讓習近平更加堅信他這種強勢的權力意誌,沒有反思的餘地,沒有要防止它走極端的危險。這是一個我認為王滬寧給習近平這個危險放大了。第二習近平其實麵臨的中國的主要矛盾是經濟的危機,但是恰好王滬寧對經濟,對市場經濟,對全球目前的經濟的格局,我認為他有點盲點。這就是為什麽開始我就講到到底是習近平對中國判斷錯了,中國對美國判斷錯了、對世界判斷錯了。我認為從這種角度看,確實他們對世界、對美國,包括王滬寧對世界經濟走向和世界市場經濟,我覺得都判斷錯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方檢出興奮劑物質近一年後,美方FDA承認了
囚號“3617”,尹錫悅出庭受審,形象大變
蔡磊深夜發文:我還有眼睛和耳朵 寧可戰死 不會等死
42歲女市長多次與已婚男下屬進酒店:我們去開會
美國“戰爭部”頒布緊急全球召集令,要有大事發生?




24小時討論排行

FBI前局長被起訴 特朗普:他是這個國家最垃圾的人
默克爾自述:蘇聯解體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殘酷的紀實:加沙饑餓家庭的一天
最高100%!新一波特朗普關稅襲來 這些企業在哀嚎
中國首個移植豬腎的人,手術後存活超過200天
智利總統:我不想內塔尼亞胡被殺,我想他受審判
被丈夫推下懸崖6年後,她隻想離婚
首例!以軍被爆使用微軟雲服務大規模監控巴勒斯坦人
特朗普與馬斯克“再聯手” 為聯邦機構推“政府版Grok”
曾說“收複台灣捐5000萬”的他,怎麽也被封了?
“不會屈膝而活!” 特朗普與前FBI局長8年恩怨迎爆點
陝西小村莊,住一晚居然已經要兩千了
青年的呐喊:抗議之聲點燃“亞洲之春”
中國在北極冰區首次成功實現載人深潛
是不是不想做了?西貝再一次上演史詩級災難公關
美計劃明年初執行載人繞月探測任務“阿爾忒彌斯2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習近平是冷戰後美國最大戰略失算?

美國之音 2020-12-29 13:14:33

《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駐北京資深記者裴傑(Jeremy Page)的長篇報道,稱美國在後冷戰時代的最大戰略失算之一,就是誤判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報道說,美國官員原以為習近平會像他的前任胡錦濤一樣,繼續致力於美中關係的穩定發展,讓中國更緊密地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甚至重啟停滯不前的經濟改革。但在他就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八年裏,習近平走向了獨裁,給中國定下了擴張和超民族主義的基調。

對習近平的所謂“誤判”算不算是美國冷戰後最大的戰略誤判之一?美國和西方為什麽會犯下這樣的戰略性錯誤?它對未來十到二十年的世界格局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認為,《華爾街日報》的這篇題為《後冷戰時代美國最大的戰略失算—誤判習近平》的長文折射出美國社會各界對幾十年對華接觸政策的深刻反思。但他認為,反思雖然已經開始,但還沒有真正上道,美國不僅誤讀了習近平,也誤讀了中共。

他說:“這些年美國確實在對中國問題的看法上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我認為美國的反思已經開始了。但是從這篇文章的基本結論看還沒有上道。主要它的結論好像要是不是習近平,中共會有另外一個不同的樣子。但實際上我的結論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為改革開放種下了一個原罪,就是共產黨一定要保持一黨專製的政治體製。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實際上他是想既要民間的活力來給共產黨一個新的執政正當性,同時又要共產黨能絕對控製權力,絕對不讓民間的活力威脅到它的政治統治。中國的改革開放在胡錦濤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倒退。比如胡錦濤兩個黨建文件,已經表明共產黨要全麵地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為什麽會發生這個?其實這個在人類政治史上也不乏例子。比如19世紀日本、德國都進行過憲政改革,20世紀的憲政改革都被顛覆了。就是因為它們有一個最高權力不受民主和憲政的製約,最後當遇到危機的時候它們就往回走。實際上習近平也是這樣。”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對中國認知不足,往往呈現兩種極端化的反應,要麽是一種福音主義“救世主”的心態認為西方可以改變中國,要麽認為中國已經強大到可以征服世界的地步。他表示,這兩種極端化的對中國的認知都是不可取的。

他也表示,美國當然存在對習近平和對中國誤判的問題,但與此同時,習近平治下的中共也對自身和整個中國存在誤判的問題。

他說:“《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說是不是美國人把習近平看偏了,或者說是美國把中國看偏了。這裏麵當然有這些問題,但是另一方麵,我們可不可以把這個問題反過來問一下。習近平有沒有把中國看偏了?中國有沒有把美國看偏了?中國有沒有把世界看偏了?當我們看到美國的決策整個程序或者決策體係裏麵,它的很多盲區盲點,沒有看準中國的實質要害,尤其沒有看到動態的發展。其實在中國的決策體係中,你以為它的決策體係、它的經營層、它的智庫難道比美國還要先進發達,看事情看得更深更準嗎?不是的。所以我認為其實習近平把中國也看偏了,他在把中國走向一條錯誤的路。另外,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現在對西方和對美國的理解,我認為還是一種自大狂的模式,我認為已經走向了一個非常危險的邊緣。”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認為,總體來說有三大因素導致了美國對中共和習近平的誤判。

他說:“第一個就是20世紀美國戰勝兩個集團——法西斯集團和共產主義集團,它產生的驕傲情緒,後來像福山的《曆史的終結?》提到的,它以為就可以靠著這個改變中國,挺容易的。第二個就是在全球化時代,全世界的資本聯合起來了。中國資本家和美國資本家聯合起來後,美國發現這些(中國)資本家很可愛,而且能互相幫著賺錢。於是就各自去遊說各自國家的領導人,於是各自都產生了幻覺。第三,我覺得,畢竟美國現在所有的學術——因為他們的很多東西都來自於他們的學術,是在西方的社會中發展起來的,對中國國情有隔膜。比如這篇文章來說,雖然它很有穿透力,但基本上一看就是美國在觀察的。其實像北京共識對抗華盛頓共識,北京模式對抗西方模式,這都是西方人弄出來的。中國人自己是沒有這個信心的。”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反複提到了對習近平有重要影響力的關鍵人物。他就是被稱為習近平政治顧問的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王滬寧。

曾經與王滬寧有過共事經曆的紐約城市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夏明說,習近平與王滬寧是一種“陽和陰”的關係,兩人相互影響。

他說:“如果你把習近平和王滬寧來看,他們的關係就是陽跟陰的關係。習近平注入了他的權力意誌,他的強人性格。而王滬寧加進了他的文人思維服務於這種權力意誌和強人人格,所以我覺得他們兩個人當然就可以合作。所以我認為王滬寧的問題在於他跟習近平合作,他也沒有盲點。因為習近平如果他有他的很多的問題,他需要王滬寧幫他把這些問題補缺,幫他站位站好,把漏洞補堵住。但是我認為習近平的盲點正好沒有被王滬寧所覆蓋;相反習近平的弱點、問題,或者缺陷,可能會被王滬寧放大。一個是習近平確實有一種盲目自信的強勢人格。而王滬寧是喜歡順著這種強勢人格去吹捧他,讓習近平更加堅信他這種強勢的權力意誌,沒有反思的餘地,沒有要防止它走極端的危險。這是一個我認為王滬寧給習近平這個危險放大了。第二習近平其實麵臨的中國的主要矛盾是經濟的危機,但是恰好王滬寧對經濟,對市場經濟,對全球目前的經濟的格局,我認為他有點盲點。這就是為什麽開始我就講到到底是習近平對中國判斷錯了,中國對美國判斷錯了、對世界判斷錯了。我認為從這種角度看,確實他們對世界、對美國,包括王滬寧對世界經濟走向和世界市場經濟,我覺得都判斷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