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 克裏斯滕森
近日,備受關注的“章瑩穎案”有最新進展。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檢方在最新的文件中披露,檢方在嫌犯公寓中,發現手印狀血跡及探測到屍體痕跡,這或有助證實嫌犯曾綁架並殺害章瑩穎。
對此,2月9日,章瑩穎家人的代理律師王誌東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些並非“最新證據”,而是采集於2017年,且血手印、屍體等描述不準確。
事件 章瑩穎失聯案備受關注
據北青報此前報道,2017年6月9日,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失聯。同年6月17日,章瑩穎父親章榮高赴美尋女。美國當地時間6月30日晚,聯邦調查局宣布逮捕此次綁架事件的嫌疑人克裏斯滕森。警方認為,章瑩穎已經遇害。事件曝光後,引發國內外關注。
當年7月3日和7月12日,嫌犯兩次被提審,但其堅持無罪辯護。同年10月11日,嫌犯克裏斯滕森再次參加法庭提審,對於聯邦當局提出的“綁架致死罪”,克裏斯滕森拒絕認罪。
此案當時在中美兩國都引發強烈關注。對於嫌犯的表態,章瑩穎的家人委托律師表示,“希望嫌犯被判處極刑,也就是死刑”。
據了解,案件將於2019年4月2日開庭審理,屆時包括章瑩穎父親在內的親屬,將前往美國參與庭審。
對於有媒體指出“章瑩穎案”有最新進展一事,昨日,章瑩穎家人的代理律師王誌東稱:“在嫌犯克裏斯滕森的公寓內發現血跡,並不是最新進展。”
細節 血手印、屍體等描述不準確
王誌東解釋,嫌犯被捕後,在很短的時間內相關部門采集到了這些證據。“現在被誤認為是‘新證據’,實際上是因在檢方日前向法庭遞交的一份文件當中,再次披露了這些證據”。
檢方日前向法庭提交的文件,實際上是回應辯方律師團隊在去年8月向法庭提交的一份動議。“該動議要求排查在嫌犯公寓內搜集的血跡、DNA和血清等證據”。
王誌東律師指出,在檢辯雙方的文件中提到血跡(包括形狀、大小、位置)、血清、DNA、手印等,但並沒有明確提到有“血手印”這一細節。
“警方在偵查過程當中使用了警犬,所以在向法庭遞交的文件當中講到警犬在嫌犯公寓衛生間內嗅到人體的氣味。文件當中對應‘人體’一詞的英文單詞是‘Body’。部分中文報道把‘人體’翻譯成‘屍體’,是不準確的。‘Body’在特定情況下可能翻譯成屍體,但在此處完全不恰當。”王誌東律師補充道。
進展 血跡等能否作為證據有待裁決
王誌東律師告訴北青報記者,美國的警方和檢方曾數次向受害者家人報告偵查的結果和進展,“包括但不限於以上的內容。為了配合警方的偵查和檢方為審判所作的準備,家人承諾不向外透露任何非公開的信息”。
此外,“關於血跡、血清、DNA等技術鑒定報告,以及警犬的發現,是否能夠在審判中作為證據使用,目前還在等待法官的裁決”。
律師強調,這些證據的重要性在於,如果能夠得到使用,將與其他證據,譬如:證人EH(姓氏縮寫)指證,嫌犯於事發當天上午試圖用同樣方法冒充便衣警察引誘EH進入其車輛;又如,嫌犯供稱自己曾於事發時間搭載受害人通過幾個街口;再如,嫌犯女友與警方配合攜帶竊聽設備,錄下嫌犯親口描述其綁架受害人至其公寓等證據相配合,形成較為完整的證據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