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發文談維穩影射六四 崔永元評價引熱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六四事件”專題頁麵


崔永元因舉報範冰冰案備受關注(圖源:VCG)

中國央視前主持人崔永元自從舉報範冰冰偷稅事件後,他的一舉一動廣受關注。

北京時間11月14日,崔永元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賬號“小崔讀書匯”中評價了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發布的一篇關於就中國多元社會治理的看法。

對於胡錫進發布的長篇文章,崔永元用“自己能把這論點重複一遍不咬舌頭,就是好樣的”這樣的一句話來評價,引起網友熱議。

在中國社交平台上,胡錫進的身影一直都在。

而他的成名因其主編的《環球時報》時期的宣揚民族主義以及緊隨中共官方態度而聞名。

胡錫進認為中國媒體應主動回應西方媒體的誤讀,主張中國媒體應主動掌握報道主動權;但他否認《環球時報》是保守左派“憤青大本營”一說,自認為《環球時報》“代表了普通中國老百姓真正的心聲”;他的這個定位,亦引發不少中國讀者的嘲諷,直接尖銳地指出胡錫進和其主導的《環球時報》是“接飛盤的小醜”。

這次胡錫進發布文章談對中國維穩的看法,也提及“六四事件”,雖未言明,但是字裏行間透露著自己的看法。

胡錫進11月13日發布在微博上的文章如下。

改革開放離不開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最核心的問題之一是如何把握推動發展與維護國家安全或者說社會穩定的關係。

竊以為,光要穩定,犧牲發展,這肯定不行,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條死路。然而隻顧發展,忽視社會穩定的底線,導致國家政治上的失控,國家就會完蛋得更快。蘇聯、南斯拉夫的解體真是血淋淋的例子,我跟蹤、親曆了它們,絕不能讓那樣的悲劇在中國重演。

中國過去40年處理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總的來說把握得不錯,那就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實現穩定,這樣的邏輯是對的。

但是我們也有困惑,對於批評、乃至一些反對性力量,該怎麽對待呢?是包容,還是限製,或者包容、限製到什麽程度呢?

個人認為,這是個高度實踐性的問題。

大家知道,社會上會自然存在不同意見和反對性力量,所有社會都有,沒有是假的。那麽我們要清楚,第一,不能試圖改變社會的天性,讓全社會在思想政治上高度統一。這是做不到的。

第二,要防止反對力量因治理方式有問題而不斷壯大,直到與憲法規定的共產黨領導形成抵觸。

我覺得中國已經有這方麵豐富的正反經驗了。八十年代末的事情,還有法LG的事情,都是教訓。而且這些教訓不僅是領導層的,也是深入到民間思想中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把握平衡在中國有了更多可能性。

當前要注意一點,就是要讓自信充分釋放,不要誇大不同意見甚至存在比較邊緣的政治異見的危險,防止社會越穩定越好的認識過了頭,導致一些地方工作的畏首畏尾。

社會不是越穩定越好,而是要在發展中實現動態的穩定才是好的。有批評,有反對意見,都不可怕,隻要它們不破壞社會治理體係的運行,就可視為正常生態的一部分。應防止把建設性批評當成對抗性批評,把激烈批評當成對國家的顛覆行動。當然,顛覆者確實有,但要防止對他們的認定擴大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事,中國都能處理,法LG那樣的聚集,也能處理。試想,有幾個人搞出點事,國家現在是不是更有力量對付了呢?

要爭取大多數的人心,要發展,讓多元化的正麵意義充分發揮,搞好國家的主流。主流強大了,負麵的東西雖然存在,就掀不起大浪。

多元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別怕多元,別抑製多元本身,而是要引導多元,釋放它建設性,抑製它的非建設性。大家都不要對“出事”太過敏感,政府和社會的承受力都強一些,那樣我們的社會就會不斷內生出更多動力,改革開放將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