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孤獨的中國老人們,困在養生局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年來,王紅花了兩萬多元購買這款維一精油。攝影/溫如軍

家住北京的王紅今年60多歲,時常腰疼腿疼,行動不便,別人走10分鍾的路程,她往往需要半小時。

有一次王紅在小區裏蹣跚散步的時候,另一個老太太王秀琴主動上前搭話,得知王紅的情況後,就向她推薦一種“神藥”。

在王秀琴的極力推薦下,王紅試用了這款名叫“白雲山維一植物精油”(以下簡稱“維一精油”)的產品。

“噴在疼痛的地方,輕揉幾下,幾秒鍾後就有灼熱感,疼痛真的減輕了。”王紅告訴《中國慈善家》。從此她就愛上了這款精油,並經常推薦給身邊的老年人。

剛開始,王紅隻是往疼痛處噴精油,後來發展到整個背部都要噴一遍,用量越來越多,複購也越來越多,一年花費了兩萬多元。

家人確定,老太太上當受騙了。但是,王紅不這麽認為。

精油變神油

“哪裏痛噴哪裏,輕輕一噴無需按摩,5秒發熱,效果立竿見影。”這是一個出售維一精油的店家早些年打出的廣告。據店主介紹,這個藥的成分都是名貴中藥。“我癱瘓了之後,體驗了一次就成了代理,三天一瓶,用了一個月,把我的腰間盤突出全部調理好以後,我就開始往外分享。”

在銷售人員口中,維一精油更是治療和緩解多種疾病的神藥,甚至對“帕金森、癱瘓、啞巴”等疑難雜症都有效。

“隻要堅持塗抹一兩年,啥病也能治好,身邊這樣的例子可太多了,我兒子當初反對我使用,後來把他的腳氣治好了。”北京一個維一精油的經銷商這樣推銷說。

《中國慈善家》記者調查發現,維一精油此前的生產商為廣州市九科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銷為廣州白雲山拜迪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目前總經銷已變為廣州白雲山維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隸屬廣州醫藥集團)。記者致電該公司,被告知維一精油是公司產品,授權寶爵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生產。這是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醫療技術研發、化妝品香料香精製造等。

“公司不對零售客戶服務,把市場全部交給經銷商,如果想購買產品需要找經銷商谘詢,誰向你推薦和介紹的就找誰谘詢購買。”維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維一精油包裝上的成分表等信息。攝影/溫如軍

當記者問及產品的性質,這位工作人員表示,維一精油是一款粵妝產品(指在廣東備案的普通妝字號備案產品),主要功能是滋潤滋養皮膚、舒緩肌膚的作用,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品,不能代替藥物使用。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公司沒有授權電商渠道售賣,如果有經銷商在電商平台銷售產品,公司會取消其代理資格。

但實際上,維一精油在多個電商平台上都有銷售,價格從14元到197元不等。多家電商宣稱,它是解決頸椎病、肩周炎、關節炎、肌肉酸痛等亞健康狀態問題的神藥。

“它是由五十多種中藥浸泡高粱酒製成的,屬於中藥成分調理類型,沒有任何西藥止痛成分。”正在售賣維一精油的電商客服介紹,其有六大作用:通絡、理氣、清毒、潤肌、舒骨、祛濕。

記者在王紅家裏見到這款產品,一瓶30毫升的精油,線下零售價高達198元。一次購買30盒以上,每盒的價格為108元。一年來,王紅購買該產品已花費近兩萬元。

“身邊很多老人都在長期使用這種藥水,啥病都能治好。”王紅說。

“那麽您的腰腿疼治好了嗎?”記者問道。王紅回答:“可能需要時間吧,我才用了一年。”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人發帖或留言稱,家裏老人連續買了兩年維一精油,一次就買了兩千多元的貨,怎麽說都不聽勸。“上線”經銷商還一直建議老人持續使用,每天還會打電話誘導其發展下線。

精神寄托

王紅的老伴早年已經去世,兒女都在外地,她已經獨居多年。每天,她出小區基本就是去菜市場。有時候會在一天裏去兩三趟菜市場——出去買菜其實並不是做飯需要,而更多是一種與外界接觸的精神需要。

對於銷售人員的套路,王紅多少有些察覺,但並不想深究。“說實話,剛開始接觸我也不想買,有時知道是騙人的,但最後還是買了。”王紅說。

維一精油並不是她迷上的第一個產品。疫情期間,她迷上了“玉床理療”養生。在北京昌平區的一家體驗館,她每天如同上班一樣,早上9點準時到店體驗。體驗之後,還能免費領到雞蛋、廚房用具等禮品。

這種“玉床”價格從1萬元到幾萬元不等,店家聲稱可以治療多種老年病。因為可以免費體驗,很多老人每天都到店裏來“躺床”。通過銷售人員的引導,不少老年人對這款“玉床”的功效深信不疑,一些人將積攢多年的養老金拿出來購買,甚至為此不惜與家人反目。

為了買“玉床”,王紅和在外地的兒子劉欣發生過多次爭吵。為了阻止母親上當,劉欣專門抽空去了趟體驗店。在那裏,他看到一個不大的房間裏擠進數十名老年人,不少行動不便的老人拄著拐杖也在排隊等待體驗。他們跟前,一位“養生專家”滔滔不絕地給老人灌輸“健康理念”,號稱這種玉床能包治百病。

“這個所謂的玉床,就是個‘一眼假’的東西。”劉欣告訴記者。當時,他就要拉著母親離開,卻被老人家當著眾人的麵訓斥一番,說他“不孝順”。

看到母子爭吵,旁邊有幾位老人開始現身說法:“你還別不信,我睡了這幾天,渾身舒坦了,沒有那麽僵了。”“睡這床之前我的身體容易發冷,躺到這床上,身體會發熱出汗,真的特別舒服。”……還有人說,自己的腿疼腰疼、高血壓都治好了。

劉欣懷疑他們是店家的“托”,就問起他們住在哪個小區,他們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

“你是來搗亂的吧?”有老人質問劉欣,警告他馬上離開,別影響大家體驗。

最後,王紅以3萬多元的價格買了“玉床”。劉欣知道後想去找商家理論,卻因為母親以斷絕母子關係為威脅而作罷。

那張重金買來的玉床請回家後,沒過多久就閑置了,王紅都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用過它了。

不過,和記者聊起這個床的時候,王紅不認為自己是上當受騙。她表示,要是沒有玉床,自己腰腿疼會比現在更加嚴重。在她的認知裏,像她這種年齡和身體狀態的老人,之所以還能到處溜達,就是因為得到玉床、維一精油等的加持。

精準坑老

5月22日,上海警方公布一起涉老詐騙案件,共抓獲74名嫌疑人。警方批露,從2022年以來,該團夥非法獲利1200多萬元,被騙老人達上百人。

根據案情介紹,家在上海浦東的老人王女士向警方報案稱,有一天她在接小孩放學過程中接到“免費體驗足浴按摩”傳單,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了這家“健康管理中心”。

在體驗過程中,按摩師一邊按摩,一邊旁敲側擊詢問老人經濟狀況以及身體情況,誇大編造疾病,使老人產生恐懼心理。在店內按摩師和“專家”勸說推薦下,老人充值22萬元購買了高價精油按摩養生療程。家人獲知後,決定報警。

最終警方破獲了一個使用劣質精油詐騙老年人錢財的犯罪團夥,逮捕74名犯罪嫌疑人,搜獲作案工具精油、賬本、話術單、客戶資料等大量物證書證。

近年來,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在全國頻繁出現。盡管多地采取措施來幫助老年人預防上當受騙,但收效甚微。

在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常務委員江淑一看來,針對老年人的騙局越來越多,其中一個原因是老年人的認知存在明顯的“信息繭房”現象:老人較少主動對信息進行搜索,他們的朋友圈通常也是以老年人居多,這導致他們判斷事物的邏輯存在信息鴻溝。

2023年7月1日,北京,馬路邊一位休息的老人。

此外,老年人社交圈子變小,尤其那些獨居老人,他們缺少精神寄托,常年有一種孤獨感。而很多騙子恰恰了解老年人的這種孤獨感,經常打電話陪聊,甚至送點禮品,漸漸地讓老人對他們產生了依賴,明知對方有所圖,但就是無法拒絕。

“騙子通常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提供滿足他們心理需求的服務,老年人對比被騙後的損失與獲得的心理滿足之後,還是覺得比較劃算,所以就會有明知受騙但仍然接受的情況。”江淑一告訴《中國慈善家》。

她表示,人在變老的時候,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體上逐漸出現的衰退,讓老人們不得不考慮如何麵對死亡,由此會產生健康焦慮,他們想通過購買保健品來緩解這種焦慮。而騙子往往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通過精準推銷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1.1%。武漢大學教授趙耀輝近日就老年人居住問題研究後測算,中國獨立居住的60+老人占全國老年人比例的54%。而家庭結構小型化、子女外出就業等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常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因此主動或是被動地過著獨立居住的生活,對老年人的家庭照料現在已經麵臨人力短缺的困境,未來這種情況還會加劇。

而老人陷入騙局之後,維權往往特別困難。廣東穗江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功武處理過多起老年人維權案件,他告訴《中國慈善家》,很多老年人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這給取證工作帶來阻力。而另一方麵,行騙者反偵察能力強,以不斷變化營銷模式來毀滅相關證據。不良商家為了規避風險,往往會采取錯開工作時間、不斷更換地點等方式,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違法違規經營活動,這也加大對“坑老”的治理難度。

劉功武建議,子女要引導老人在消費過程中養成保留存票據憑證的習慣,對一些講座、推銷會最好能以錄音或錄像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消費權益受到損害時,維權有依據。

劉欣也希望能夠喚醒母親的認知。每次看到關於老人受騙的新聞,他都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媽媽,但老人不以為然,“不是一回事,同樣是感冒藥,它們的療效還不一樣呢。這個藥(維一精油)要是假的,警察怎麽不把生產銷售的人都抓了?”

現在,王紅每天都要在手機上聽“大師”的養生課。60分鍾的課,在線聽完會得到2元的現金獎賞。“大師”講課過程中常常夾帶私貨,直接或間接推銷某種保健品。

“我從來不買老師推薦的保健品,聽課完全是為了領兩元紅包。”王紅向記者強調。但記者發現,老人家裏的各種保健品堆滿了整個茶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