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解放軍此次台海演習 和22年8月的有什麽不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5月23日至24日,東部戰區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南部、東部及金門島、馬祖島、烏丘嶼、東引島周邊,開展名為“聯合利劍-2024A”的聯合演訓。

演習是在無預警情況下冷啟動的,充分展示了前線解放軍的實力和戰備狀態。反獨是解放軍的天職,解放軍對任何“台獨”逆流時刻保持警惕,這是天經地義的。

但大部隊要冷啟動不容易。少量精銳部隊做到冷啟動不難,但不一定夠用。大部隊不一樣,一旦做到冷啟動,可以在無預警情況下發動就地進攻,在對方醒過神來之前就已經決定了戰場態勢。兵貴神速,不僅體現在行動迅速,也體現在啟動迅速。

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做到大部隊的冷啟動,這本身就是強大的威懾力,是頂級軍事強國才做得到的,非常考驗部隊的訓練、指揮控製和裝備完好水平。

解放軍做到了。

冷啟動肯定要有預案,但威懾一要“露一手”,二要“藏一手”。不“露一手”不足以威懾,不“藏一手”也是不行的,底牌盡露是兵家大忌。即使有壓倒優勢,依然不可以底牌盡露。不過通過比較2022年的八月大演習和當前的五月大演習,依然可以對解放軍的台海軍事戰略思路變遷有所理解。

2022年八月大演習

佩洛西竄訪台灣後,解放軍舉行了震天撼地的八月大演習,這是首次公開演練把台島“圍起來打”。在此之前,各種演習展示的基本上都是從海峽方向正麵平推。

八月大演習的演習區域有六塊,如果以平潭以東、海峽內的演習區域為A區,所有演習區按順時針標為ABCDEF區,那ABC區在台島北方,DEF在台島南方。這標識了重點作戰方向。

2022年佩洛西竄訪台灣後的八月大演習態勢

A區可以理解為直接登陸的主力,B區為北線牽製和佯攻登陸,C區以攔截琉球美日力量為主要目的。

D區在台島以東麵向西太平洋的位置,意圖是阻隔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介入作戰。E區監視和控製巴士海峽,主要任務是攔截關島方向的美國空中力量。F區麵向高雄,打擊和封鎖台島南部獨派根據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個態勢既全麵施加壓力,又保持轉換進攻軸線的靈活性。A區力量既可以直搗龍門、進攻包括新竹、桃園的大台北,也可以登陸台島中部,截斷南北的聯係,並配合B區登陸台島北端,夾攻大台北,或者配合F區首先在台島南部登陸,然後由南向比擠壓。

C區、D區的海空力量也可以調轉鋒芒,海空打擊大台北,支援A、B區的登陸作戰。南段以牽製和封鎖為主,但F區也可成為出其不意的登陸方向,就像諾曼底登陸沒有從預料的加萊方向發動一樣。

從總體上來看,這是側重於“登”的作戰方案,同時給“打”留出足夠空間。

台島軍事戰略有直接登陸(“登”)、火力打擊(“打”)、離岸封鎖(“封”)三條主要思路。

直接登陸最幹錯利落,但破壞最大,代價最高,門檻也最高。直接登陸曾經是唯一現實的選項,手段則從萬船競發演變到現代化的兩攻、氣墊船、直升機、空降兵,但本質沒變:大規模地麵部隊直接登陸台島,物理消滅一切抵抗力量。直接登陸也有利於速戰速決,不給外敵介入幹擾的機會。

在解放軍海空和遠程打擊能力越來越強大的今天,火力打擊也成為選項。火力打擊的破壞力也很大,以設施的物理摧毀為主,對人員的物理殺傷相對小些,但代價低得多,門檻大大降低。

代價低是指對解放軍。台軍的海空火力曾經遠遠超過解放軍,今天則微不足道。台軍從來不具備有意義的遠程打擊火力,今天的“雄風2E”巡航導彈也是象征性的,在數量、威力、突防能力各方麵都落後於需要。現在看來,火力打擊基本上是一麵倒的。

離岸封鎖則是利用台島孤懸一隅的特點,切斷台島的能源、物資和人員補給,讓台島在自重的壓力下自我崩潰。離岸封鎖的破壞最小,代價最低,門檻最低,但需要的時間最長,最可能受到外敵介入的幹擾,因此阻隔戰場成為主要挑戰。

三條思路不互相排斥,隻是主次的差別,但孰主孰次一直是坊間爭論不休的話題,焦點在於敵強我弱還是敵弱我強的基本認知。

敵強我弱的話,要避免夜長夢多,速戰速決盡管代價大、門檻高,依然是最優選擇。快速造成既成事實,迅速轉入穩固防守,鞏固戰場的有利態勢,防備和打退強敵反撲。

敵弱我強的話,擔心夜長夢多的就是敵人,最低代價就是首要準則,最低門檻則大大增加了決策的靈活性。快速造成台島上防禦和一般機製的失能後,可靠阻斷外敵介入幹涉是主要任務。

八月大演習可以說是以登為主、以打為輔的思路,封鎖是比較次要的輔助手段,反映的是速戰速決、力圖避免外敵介入幹擾的大思路和敵強我弱的基本認知。要注意的是,這裏的“敵”包括美日台。光算台軍的話,解放軍早就擁有壓倒性優勢了。

2024年五月大演習

當前大演習則不同,是打封結合、敵弱我強的思路,直接登陸則是關鍵時候的補刀。

五月大演習的主要演習區域有5塊。以台島北方為A區,按順時針標為ABCDE區的話,與八月大演習的區域有貌似不大、其實很大的不同。


2024年五月大演習態勢

海峽內渡海主攻的方向沒有了,台島北方隻剩A區,但也不完全是八月大演習的ABC區合一,範圍有所縮小,方位向西偏移。在作用上,依然是對台島北方的牽製,但以打封為主,登陸不再是主要目的。對琉球方向的攔截力度也有所減弱。

大台北是台島的政治經濟人口中心,也是台軍的防禦重心。直擊中心有利於動搖防禦體係,但也要求以強敵強。盡管解放軍具有壓倒優勢,在敵人被打垮之前,還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敵人一觸即潰上。

牽製作戰就對兵力、火力的要求低多了,但打擊、封鎖基隆和台北還是綽綽有餘。A區還兼顧攔截琉球方向,沒有專門設立一個作戰方向應該是考慮到現實可能的美日幹涉強度。

嘉手納的美軍作戰飛機曾經是解放軍的心腹大患。但在解放軍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巡飛彈、艦地導彈、空地導彈、潛地導彈和空中力量的綜合威懾下,已經不能作為可以靠得住的前沿基地了。事實上,近些年來,美國空軍的重點越來越向關島偏移,就是因為認識到嘉手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被打啞。

日本的態度也曖昧。美軍在台海介入作戰的話,日本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這是否構成觸發美日安保條約的條件。眼下可以威脅琉球的解放軍常規打擊力量也開始覆蓋日本本島,海空態勢對比迅速向中國傾斜,這使得日本介入門檻迅速提高,中國反擊門檻迅速降低。

日本一些人不斷叫囂“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日本必須越來越認真地對待把戰火引到日本本島的問題。台灣不是日本領土,美軍在台海作戰不自動觸發美日安保條約。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玩戰略模糊,日本何嚐不是?在美日安保條約之外,琉球美軍介入台海作戰就需要日本批準了。如果日本拒絕觸發美日安保條約,日本就可能拒絕批準琉球美軍可能把戰火帶回日本的作戰行動。

政治壓力和軍事威懾實際上使得琉球美軍介入台海的可能性降低了,五月大演習的態勢反映了這一認知。

B區與八月大演習的D區相比,位置有點相似,但靠花蓮更近,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八月大演習的時候,D區的主要作用是阻隔西太平洋上的美國艦隊,次要作用才是威脅花蓮和蘇澳。現在,B區的主要作用就是威脅花蓮和蘇澳,次要作用才是阻隔西太平洋上的美國艦隊。

蘇澳是麵向太平洋的深水港,花蓮則擁有島上最大的山洞機場。前者可能成為台灣潛艇的主要戰時基地,後者則已經是台灣空軍的主要戰時基地。

如何打花蓮的佳山基地有很多討論,但最直接的辦法還是由艦隊和飛機抵近攻擊。台島西海岸的新竹、台中基地在大陸火力下是“白送”,用導彈、遠火、巡飛彈還是炸彈打已經不重要了,十八般武器競相上場,怕的不是打不掉,而是沒輪到自己上場目標就已經打沒了。

東海岸花蓮的佳山基地和台南的誌航基地因此特別重要,其中佳山基地尤甚,更大,洞更深,曆史更久,設施更完善。


但在頂到花蓮鼻子上的B區的威脅下,佳山基地根本無法存活。理論上,佳山基地的F-16可以和B區的海空力量對打一番,但解放軍敢把B區頂到花蓮的鼻子上,就是因為有碾壓的把握。

這可能是海軍航母的主要行動方向之一,光靠岸基飛機路途遙遠,時效不好,戰鬥力不夠。

台軍已經是紙老虎了,把台軍的海空力量打掉後,就是死老虎了。

但還是要防備美軍幹擾,這就是C區和D區的任務了。與八月大演習時代不同的是,美軍不僅加強在關島的力量,還在營造菲律賓作戰方向。

關島已經成為亞太美軍最重要的基地,這將是B-1、B-2、B-21、B-52、F-22、F-35的主要基地。“關島快遞”能擾亂關島安德森基地的運作,但火力密度還不足以摧毀安德森,火力持續性也難做到持續封閉。

這決定了C區將成為攔截關島美軍飛機的主戰場。與八月大演習E區以巴士海峽為主要攔截陣地不同,當前的C區位置更加前出,反映了一點:八月大演習裏還是以阻止美軍飛機從巴士海峽向台灣海峽內解放軍船隊發射LRASM反艦導彈,以及向東南沿海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為主,現在需要在美軍飛機於台島東南就發射LRASM和“戰斧”巡航導彈之前就發動攔截,同時也為B區提供側翼掩護,防止關島美軍幹擾威脅花蓮的作戰。

C區還肩負攔截西太平洋美國海軍的重任,這可能是海軍航母的另一主要使用方向。同時,岸基飛機在加油機的支援下,協助航母行動。

D區則麵對菲律賓方向。

菲律賓北方的呂宋島離台島隻有400公裏,巴士海峽中一些小島離台島隻有200多公裏。小馬科斯上台後,試圖拉美國壓中國,與美國立足菲律賓介入台海戰爭的想法不謀而合,美菲在呂宋島的戰場建設成為台海軍事態勢中最大的新變數。


美國陸軍在呂宋島進駐“堤豐”導彈係統,這是陸基“宙斯盾”的陸攻簡化版,主要用於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和SM6“高超音速導彈”(其實是艦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盡管這是聯合演習期間的臨時部署,依然顯示了美軍的意圖和戰時的可能性。

美國海軍陸戰隊有意在巴士海峽的小島上部署瀕海戰鬥團,用攜帶的反艦導彈、巡航導彈、防空導彈打造機動靈活的火力基地,以島製海、以島製空、以島製陸。

美國空軍最終也會進駐,為島上美軍提供空中掩護,並形成獨立的空中打擊力量,介入台海作戰。

美菲安保條約也有觸發條件的問題,但菲律賓比日本更聽話,美國或許能使得菲律賓為美軍行動開綠燈。

琉球美軍最後是靠“打”來威懾的,菲律賓美軍最終也不能靠“防”來阻隔,在理想情況下也需要有航母參與,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就台海戰場而言,D區的任務是有效阻隔菲律賓美軍的介入幹擾。

D區也對高雄起到封閉作用,關閉台島南方的主要海運通道,困死台灣,並打擊台獨的精神家園。

E區有意思,麵對澎湖方向,這是八月大演習裏沒有的。

打台灣是否應該先打澎湖,這一直是激烈爭論的問題。施琅打台灣就是先打澎湖,澎湖打下後,島上的鄭家小朝廷就投降了。在現代,先打澎湖可能有同樣的好處,問題是夜長夢多,給外敵介入的機會,當年鄭家小朝廷就是因為孤立無援才投降的。

然而,打封結合的目的就是確保台島不能得到外援。澎湖離台島不遠不近,遠到足夠可以孤立起來先打下來,近到澎湖遠火可以有效覆蓋台島南半部,極大放大打封結合中“打”的部分。

相對較近的距離也有利於對台灣本島的二次登陸,70多公裏的距離是登陸艇、直升機的舒適距離,甚至有可能由高性能兩棲裝甲車輛直接渡海衝灘,極大增強登陸部隊的實力。

這裏離大陸也相對近,岸基飛機和岸基火力就足以提供主要支援,不需要航母在這裏分心。

設想一下:A區將台島北方台軍主力緊緊牽製住,海空和遠程火力打擊重創台灣,並看住琉球美軍。B區將台灣空軍的最後主力打垮,至少使之不能升空。C區頂住關島和西太平洋美軍的壓力,不使馳援。D區壓製住菲律賓美軍,並把高雄死死封住。E區則強勢奪取澎湖,威脅本島。

在這樣的組合拳下,台軍隻有困死和投降兩個出路。至於“北平模式”,傅作義當年是看到除了投降都是死路後才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