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的“玻璃心”緣何而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澳大利亞一名學者發文指出,如果中國學生感到中國被批評,會激動回應,有人擔心澳大利亞大學的言論自由因此受到影響。另有學者認為,隨著中國留學生愈加自信,和講師發生爭論的事件也會增加。





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比例較高


澳大利亞悉尼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夏美林(Merriden Varrall)9月8日在衛報上發表評論文章。文章分析中國學生為何會如此"玻璃心"、經常使用"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種說法。她觀察到,如果澳大利亞政府的政策在國際上受到批評,澳大利亞人民不會有類似中國人民這種"受傷"的感覺。

夏美林發表這篇文章的緣由是: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講師和中國學生在台灣問題上發生爭論,相關視頻前一段時間在網上引起熱議。

據澳大利亞華語媒體8月下旬報道稱:"紐卡斯爾大學一名印度裔老師在課堂上將台灣和香港稱為'國家',遭中國學生抗議。"

文中附有一段學生和老師隻聽其聲、不見其人的爭論視頻。視頻中的老師強調,他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如果你們不想讓我影響你的看法,你們也不應該影響我的看法"。學生則指出,作為教授應該顧及所有學生的感受,不應該多次傷害他們(中國學生)。

大學聲明

紐卡斯爾大學發言人之後發表聲明稱,課堂所使用的材料引自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報告,"國家"可廣義包含國家和地區。這份聲明還指出,很可惜這一討論進行時被偷拍曝光給媒體,沒有機會通過正常的渠道、以公平與尊重他人的方式解決問題,學校感到失望。

另據中國媒體報道,針對學校的態度,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教育組在接受《今日悉尼》采訪時說,他們已與紐卡斯爾大學校長交涉,希望校方能夠認真對待。這名老師的行為觸碰到"一個中國"底線,為避免進一步損害該校聲譽以及和中方的關係,校方應盡快采取措施。

夏美林在其9月8日的文章中還介紹,一些中國人告訴她,當一個外人發表一些在中國人看來是批評中國的言論時,中國人通常會憤怒是因為他們認為國和家是不可分的,就像country/state 的中文就是"國家"二字。

中國留學生威脅澳大利亞大學開放性?

早在爭論視頻事件發生之前的8月1日,夏美林就曾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過評論文章"中國留學生威脅澳大利亞大學開放性"。

文章描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15萬中國留學生中有很多正把支持北京的立場帶入教室,扼殺辯論和開放性。" 夏美林認為:"中國學生在自我審查或監視、報告同學時,不一定是因為中國政府的壓力。而是很多中國學生認為,公開反對官方認同的觀點是不合適的。"" 因為很多中國學生已經把認同官方觀點的需要內化了,所以保持澳大利亞自由開放辯論的標準仍將是一個頗為棘手的挑戰。澳大利亞的大學可以先從直麵這個問題著手。"

針對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師和中國學生在台灣問題上發生爭論的事件,亦有學者認為,隨著中國在澳留學生增加,加上中國留學生越來越自信、敢於發言,這類事件將會越來越多。這是墨爾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卓少傑(Sow Keat Tok)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提出的觀點。但他相信,中國當局的影響並未深入到澳大利亞的教室,一些中國留學生針對他們認為"政治不正確"的看法提出異議,是出於"下意識"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