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名日本人手舉著太陽旗聚集在東京池袋的“陽光城”門外。
9月26日,這個看似與平常絲毫無二的日子。東京池袋與往常一樣的繁華,路上行人匆匆,店鋪生意忙碌。沒有人會想到一場騷亂即將發生。
午後1點左右,大概有30人左右自稱前去為池袋做街道清掃,集結到池袋電車站北口附近的“陽光城”中國物產店門前。這群人手舉著日本國旗,對“陽光城”進行遊行抗議。
他們借口說“陽光城”店門前的物品擺放違反了日本道路法。為首的10多人一直大聲叫囂,他們的言語相非常粗魯,喊道“中國人為什麽能在日本的地盤上如此囂張?”以及“將支那人趕出池袋”、“把華人趕出池袋!”、“支那人滾出去”、“陽光城是中國的間諜機構”等等汙蔑華人和中國的口號。他們當中有的人用腳踢揣“陽光城”擺放的商品,有的要衝進店內。在推搡中,“陽光城”員工的工服被撕破。如沒有警方及時有效勸阻,極有可能釀成流血事件,後果不堪設想。
在辱罵滋事的過程中,他們還舉著《朝日新聞》曾經報道過的優秀華人企業家的相關文章在“陽光城”門前向民眾煽動挑唆。這群人還向周圍的人群散發傳單,傳單的內容是在攻擊剛剛上台的民主黨政治主張。
遊行招致了數名警察以及便衣前來保護現場,但警方宣稱此次遊行屬於合法政治運動,警方不會予以製止,他們僅是站成一橫排攔在“陽光城”門前以避免事態惡化。“陽光城”的員工不想將事情複雜化,按規矩將擺在門外的貨架收了進來,這群日本人久久不散去,“陽光城”方麵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會引發無法預測的後果,一直采取低調退讓的處理方式。
考慮到池袋北口屬於交通要塞地段,不能聚集大量人群,“陽光城”也想盡早驅散人群。迫於無奈,“陽光城”將大鐵門關閉了1個小時左右,這是24小時中國物產店“陽光城”成立以來第一次關閉店門。見到店門已關,這群日本人才紛紛退去。這時已近下午5點。
據在場的知情者透露,參與此次事件的日本右翼分子達100多人。他們將車停到池袋西口警察所門口,每次派出30多人輪流到陽光城門前滋事。
陽光城員工:親曆者的回憶
記者在池袋“陽光城”采訪到一位親曆了9月26日下午那次排華事件的員工。他向記者介紹,那天下午1點左右突然發現門口聚集了30多名日本人。一開始他們以商品擺在店門外為借口鬧事。事實上,不論是華人開的商店還是日本人開的商店,大家都會有這樣約定俗成,這些來滋事的日本人其實是想借題發揮。
這位員工告訴記者,自己在日本學習、生活了很多年。日本人給人的印象幾乎都是內斂和禮貌的,就算他們有不滿也不會輕易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很有內涵。這回見到的滋事的日本人是我以前所沒有見到過的。這位員工介紹,少數日本人在池袋示威並不是第一次,然而這次卻是頭一回有所指的在華人經營的店鋪前示威。他們選擇在“陽光城”前示威是有目的的,因為這裏距離電車池袋站北出口隻有數十步之遙,選擇這裏無非是要吸引路人的關注。
此類事件在日本是可以獲取保險公司的賠償。就在事發當天,“陽光城”的部長顧梓芹第一時間谘詢了投保的保險公司。但是保險公司的回應卻是需要警方提供相關證明。保險公司要根據警方的證明才能承保。
可是當顧部長從警方那裏卻得到了幾乎令自己無法想象的答複。
警方認為,在整個事件中由於未有受傷人員的現象發生,以及此事件不屬於刑事案件而作為政治運動事件做出處理。
但是“陽光城”谘詢警方能否起訴恣意鬧事者並且是否可以得到相關的保險賠償?但是,時至今日,就此事件最終結果,警方也沒有給出一個正麵的肯定的解決方案。隻是囑咐“陽光城”以後按規矩把貨架收進去,做到萬無一失,讓滋事者找不到把柄。
撥開迷霧,揭示事件背後複雜緣故
在東京乃至全日本,華人經營者有很多,但是滋事的日本人為什麽偏偏將矛頭指向了“陽光城”呢?
在東京池袋地區大約有2萬名華人聚居。包括1萬名常住人口和400家華人店鋪。
據介紹,當地日本人曾經表達過對華人聚居的擔憂。在池袋,華人企業的形態是各種各樣的,有超過150家的中華料理店(包括日本人開的中華料理店),還有物產店、旅行社、美療院、學校、托兒所、華人服務公司、不動產中介、媒體等。池袋地區首先是交通中心,其次有大量的華人商家店鋪提供各式服務吸引客人,還有許多免費中文報刊提供社會信息和生活情報,因此,池袋成為不少華人聚會的重要場所,特別在周末成為消費熱點。
記者采訪了“陽光城”的董事長吉田吾郎先生。吉田先生來到日本已經有21個年頭了。說到他的創業經曆,90年代初的創業到現在的“陽光城”中國物產連鎖店,吉田先生親身經曆了日本從80年代末期經濟高速發展的到現在停滯不前的全過程。
他向記者談起9月26日的那次排華事件,先是無奈地一笑,半開玩笑地講到:“陽光城門前那天真的飄滿了太陽旗啊。”他告訴記者,其實那回事件是“陽光城”純屬扮演了“出頭鳥”的角色被偶然卷入到一場政治事件中。
旁觀日本人騷擾池袋中國物產店事件
原因之一 產經新聞報道了池袋要成立“中華街”
說到事情的原委還要追究到今年年初2月3日日本產經新聞對陽光城所做的首次報道,報道中宣傳了中國人在池袋商店街經營的紅火場麵,還描述了預計繼橫濱中華街之後這裏會成立第二條華人街。其實當時來講,成立池袋中華街和吉田的設想有些衝突,吉田隻是想利用網絡的力量建立一條虛擬中華街,但日方產經新聞的宣傳口氣有些許誇張,過分突出了在日華人的佼佼成績。眾所周之,產經新聞和朝日新聞與日本少數份子常年以來就有著政治意見方麵的衝突。無獨有偶,朝日新聞在 9月21日時也做了一篇相關報道,對於華人對日本經濟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很高評價。這次受日本少數分子關注程度再次升級。
由於少數日本人常年以來對橫濱中華街帶有的一種仇視心理,而各種報道中又多少涉及池袋將成為第二條中華街的苗頭。這些人自然也對池袋地區產生了連帶心理。再加上“陽光城”顯眼的地理位置,更方便這些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近10年以來,在日本的中國人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池袋這樣的現象特別凸顯。在日華人的產業發展繁榮了地區經濟,這同時也引起了日本各方的高度重視,在日本的諸多媒體上,出現了許多正麵報道池袋中國人產業與消費熱點的報道。這一新事物的出現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很大的震動,也有少數日本人宣傳車橫行池袋,叫嚷“粉碎中華街”。
原因之二 少數日本人不滿民主黨對外國移民新政
近幾十年來,日本高齡化、少子化現象在全球各國中尤顯嚴重。據日本厚勞省在2007年年初和2006年年底的統計,目前日本正呈現人口和勞動力急劇雙重下滑的狀態,到2055年,日本的人口將減至 8993萬人,到2050年,勞動力人口將減至4471萬人,日本的老齡化和少子化社會將提前到來,這個將導致諸多諸多社會問題的發生,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日本社會保障係統麵臨崩潰。
2006年年底的“日本將來人口推測”報告和2007年有關勞動力人口的報告都大大打破了維持日本年金與社會保障製度的最低值,如果這種趨勢得不到扭轉,日本退休金製度的前提將徹底崩潰,高齡者醫療製度、護理保險製度和其他的社會保障製度都將難以為繼。這些資料也顯示:日本依靠自身人口因素已難以有光明的未來,引進外國勞動力和人口,將非移民國家變成移民國家,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因此無論前執政黨自民黨還是現執政黨民主黨都主張推進日本的國際化進程。
今年8月底大選過後,隨著民主黨的上台,民主黨政府製定了大量對外國人的有益政策。最近國會討論尤為激烈的是否接受大量外國人移民問題以及是否同意外國人參政等問題頗受關注,這些政策遭到了少數日本人的強烈反對。所以他們這次的聲討對象主要鎖定在外國人身上。
原因之三 少數日本人認為,大量中國人在日本滯留,影響本國國民就業
由於中國人近年來在日本留學和工作的數量越來越大,目前合法的已經70多萬,還有非法滯在的也不少,一般認為總共超過100萬中國人在日本。留學生絕大部分也都在打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本人的就業,特別是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本來無所謂的事情,也變得尖銳起來。
日本的食品自給率隻有不到40%,絕大部分是不得不進口的,其中的絕大部分又是來自中國的,這是事實。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中國的產品的,這個事實誰也改變不了。
陽光城生意紅火的客觀因素再加上反對外國人參政的導火索以及綜合各種原因造成了池袋“陽光城”此次成為日本少數滋事者的直接首選攻擊對象。這些人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場看似是對陽光經營上采取反抗行動的真正目的實則是要攻擊剛剛上台的民主黨諸多政策。
排華騷擾之後,在日華人紛紛伸出援手
9月26日的池袋“陽光城”事件發生之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日眾多華文媒體爭相報道此事,中國國內的各媒體對此事也表示出極大的關注。國內同胞和在日華人,在互聯網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抱著同情的態度看待“陽光城”,認為此事件純屬日方少數份子的無理取鬧。並且相當數量的網友都支持“陽光城”的這種低調處理方式。吉田董事長在網絡上看到大家紛紛跟帖並對“陽光城”送來的祝福,同時他也接到了無數從日本和中國國內的朋友們打來的慰問電話,這使得他感到特別的欣慰和溫暖。
事件之後,在日的中國同胞得知“陽光城”,一窩蜂前去“捧場”。本月的3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佳節,有不少人是專程前來“池袋陽光城”買月餅的。據吉田先生介紹,那一天的月餅的銷售額傳下了曆史新高。
在日華人對“池袋陽光”事件
記者就9月26日的“池袋陽光”事件采訪了在日本的華人。
張小姐,26歲。明年4月份就要大學畢業了。她原計劃畢業後在日本發展。可是上個月,遠在國內的父親得知了“池袋陽光”事件之後,多次打電話讓她畢業後回國發展。並且一再強調,國內的經濟形勢非常好,機會特別多。不用再日本感受這種受歧視的不安。
陳先生,今年60歲。在日本已經生活了30多年的華僑。他對記者歎息道,十多年過去了,日本人喊出的還是那句話“中國人滾回去”。十多年前,陳先生的兒子在日本的中學上學,在學校兒子被同學們欺負,換了幾個學校也沒有太多的改變,那時候同學們就在對他喊“中國人滾回去”。被迫無奈,兒子獨身一人遠渡重洋去美國求學。陳先生說,看來這個觀念,日本人已經是根深蒂固了。我由衷地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強大到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或民族敢於蔑視我們。我感覺我們的祖國距離這一天不遠了。
康先生,46歲。在池袋經營著一家中華料理店。他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擔憂。他說,這件事情不知道是不是隻是一個開頭?他介紹同在一條街上,因為中華料理的生意非常好,再加之日本經濟蕭條,這樣少數日本人就會滋生出狹隘的排華情緒。並且發展成為有組織的排華事條。其實我們有時候也希望日本的經濟也能夠變得好起來,這樣日本人就找到了“平衡點”。或許這樣的心態是他們今生不會改變的,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他們可以變得胸懷寬廣,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出一個開放包容的現代國家。
李教授,56歲。關西某大學教授。李先生多年從事日中關係的研究。他表示,這次“池袋陽光”事件,其實反映出了日本人的一個典型心理。中國現在日益強大,在國際民族之林的形象有了巨大的改變。特別是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這其實是少數日本人內心所不能接受的。我們中國人其實有時候是很尷尬的,“落後了就要被挨打,可是發展了卻要被排擠”,這無奈中其實包含著很多悲哀。
李教授告訴記者,全球經濟一體化這個概念很早就提出,世界各國間互相交流彼此溝通已經成為現實,希望日本能夠為早日趕上世界發展而改變,如果固執不通,堅持不變,麵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日本會在國際社會,民族之林中越來越失去本應屬於自己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