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爸的富貴鳥皮鞋穿了十年沒壞,但這家公司十年都沒撐過去。
近日,企查查顯示,昔日“鞋王”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記狀態由存續變更為注銷,注銷原因為宣告破產。
這家曾經擁有近萬名員工、3000家門店和百億市值的鞋業巨頭,在六年前宣布破產後,最終走完了司法清算的最後一程。

一代鞋王
富貴鳥的故事始於1984年。在福建石獅,林和平湊了4萬元,聯合19個堂兄弟創辦了石獅市旅遊紀念品廠。
這家小廠正是富貴鳥的最早前身,當時工廠規模很小,員工也就幾十人,這些創始人既當股東又當工人,廠子主要生產人造革材質的涼鞋和拖鞋。
人造革鞋產品附加值低、競爭激烈,初期經營持續低迷,五年間19位合夥人中15人陸續撤股,隻剩下了4位核心創始人。他們意識到“低端人造革產品難成氣候”,結合當時國內真皮鞋履市場的空白與消費升級趨勢,最終敲定“轉向真皮鞋類、打造自有品牌”的戰略調整。
1989年,工廠迎來關鍵轉型,從生產人造革鞋轉向真皮休閑鞋,並申請注冊“富貴鳥”商標。這一轉變恰逢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皮鞋需求上升的浪潮,憑借可靠的品質和創新設計,富貴鳥迅速占領市場。此次轉型,也成為富貴鳥從小作坊向品牌企業的重要轉折點。
轉型後的第一年,富貴鳥就迎來了開門紅,接到了來自國外的大訂單,一舉賣出10萬雙鞋。這一成績讓一家初出茅廬的小廠有了雄踞天下的資本。
1993年,在全國首屆鞋業大王博覽會上,富貴鳥的鞋子被評定為“首屆中國鞋王”。自此,富貴鳥品牌一炮而紅,訂單、榮譽、金錢紛至遝來。
在1998年至2012年期間,其皮鞋產品多次獲得“中國真皮鞋王”稱號,成為全國領先的商務休閑鞋品牌。在那個年代,結婚買雙富貴鳥皮鞋,幾乎是很多地方新郎的標配。
2013年,富貴鳥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巔峰時期,其市值一度逼近百億港元。此時的富貴鳥,擁有多條產品線、員工近萬人、門店3000多家,市場規模空前,堪稱當之無愧的中國鞋業巨頭。
然而,富貴鳥的高光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因戰略失焦,盲目跨界金融等領域,導致經營狀況急轉直下。
公開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淨利3.92億元,同比減少13.09%;2016年淨利潤銳減約59.16%至1.63億元;2017年上半年更是出現1088.7萬元的淨虧損。
2016年9月1日,富貴鳥正式宣布停牌。2017年年中後,富貴鳥不再向外界披露財報數據。

富貴鳥隕落
富貴鳥的隕落不是突然的,而是一步步自找的。
當其他競爭對手都開始進行品牌年輕化時,富貴鳥仿佛還活在上個時代。2013年淘寶雙十一銷售額衝到350億元時,富貴鳥管理層公開說“電商是低價假貨平台,我們不參與”。
這種傲慢,讓它錯過了最佳轉型期。
直到2015年,富貴鳥才倉促上線天貓店,頁麵粗糙、銷量慘淡,而富貴鳥所依仗的實體店受到電商的衝擊紛紛閉店。2016年,富貴鳥新開零售門店263家,關閉976家。
渠道老化的同時,富貴鳥的產品創新也幾乎停滯。
據財報顯示,2015年富貴鳥短期負債增加,而研發費用縮水一半。皮料采購成本被壓縮,設計部門幾年沒出新款,門店裏擺的還是老式三接頭皮鞋。有離職員工在網上爆料:“公司開會都在談金融回報率,沒人提鞋子該怎麽改。”
這種本末倒置的管理思路,直接導致了品牌價值的流失。
不過,真正的致命一擊來自它對“鞋王”身份的背叛。當鞋業市場競爭加劇,電商開始衝擊線下渠道時,富貴鳥沒有深耕主業,反而被資本泡沫迷了眼。
從2015年開始,為了刺激企業發展,富貴鳥開始通過投資P2P項目賺快錢,便先後投了共贏社、叮咚錢包等多項理財項目,還開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
這種“棄實投虛”的瘋狂,很快釀出債務毒酒。
那些年,富貴鳥為關聯公司提供了至少42億元擔保,而這些公司多數是高風險業務。2016年金融監管收緊,P2P爆雷,擔保鏈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2017年富貴鳥債務危機爆發,審計發現賬麵20億元“神秘消失”。
當時,國泰君安披露的消息顯示,富貴鳥至少存在49.09億元的資產金額“可能無法收回”。這些錢收不回來造成的直接影響是,富貴鳥自己為支持公司業務轉型而發行的債券產品到期,公司卻拿不出錢來支付。
主業收入持續下滑,積壓的庫存又占用了巨大的資金,副業投資失敗導致巨額債務,三者疊加致使一代鞋王從此富貴不再。
2019年,富貴鳥的危機全麵爆發。先是當年7月,富貴鳥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破產重整,並將根據破產重整的進度安排複牌計劃。僅僅一個月後,富貴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法院民事裁定書,宣告富貴鳥破產。
2019年8月26日,富貴鳥正式退市,從港交所的舞台上徹底謝幕。

時代歎息
富貴鳥隕落的同時,曾經火熱的皮鞋市場也在急劇萎縮。
中國皮革協會數據顯示,皮鞋產量從2015年的46.2億雙驟降至2020年的35.4億雙,預計2026年將腰斬至17億雙;而2024年運動鞋服市場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較十年前增長近2倍。
滔搏運動調研顯示,37.2%的年輕人擁有5-10雙運動鞋,皮鞋年均購買量不足0.3雙,“除了婚禮,五年不穿皮鞋”成為常態。
盡管公司破產注銷,可是品牌卻依舊在延續生命。如今,穿梭於各大城市商圈,依然可能看到“富貴鳥”的店鋪,但物是人非,此“富貴鳥”已非彼“富貴鳥”。
2019年,“富貴鳥”係列品牌商標及相關知識產權,通過司法拍賣,由盛悅晟(廈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2.34億元競得。2020年10月,富貴鳥(廈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廈門觀音山簽約胡軍為新代言人。
就在富貴鳥曾經的公司主體注銷後,富貴鳥品牌現運營方富貴鳥(廈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破產注銷,係其獨立的企業行為,與該主體目前運營的“富貴鳥”品牌已無任何法律及經營上的關聯,目前品牌運營一切正常。
從昔日“鞋王”到破產注銷,富貴鳥的故事令人唏噓,也給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鍾。
富貴鳥成在堅守本分,敗在不守本分,其所犯下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把資產泡沫當機會並投身其中,等泡沫退去就會發現已身無一物。
對於富貴鳥的隕落,一位網友評價道:“我爸的富貴鳥皮鞋穿了十年沒壞,但這家公司十年都沒撐過去。”
產品質量沒輸,卻輸光了時代機會,曾經的富貴鳥最終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黯然退場,隻留下了一聲歎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