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送進福利院
老人被判5次刑獄中住了大半生
“政府好啊,想不到我作了這麽多孽,還能活著出監獄……”10月24日上午9時30分,當河南省第三監獄的幹警們用輪椅將孫來有推上警車時,老人的情緒仍然激動。
孫來有生於1923年10月,家住漯河市天橋街。根據檔案顯示:老人在1954年,因盜竊罪入獄一年;1964年,因盜竊罪被判無期徒刑;1985年被假釋後,1988年,又因盜竊罪被判刑8年;1993年,因盜竊罪被判刑10年,隨後其因病被保外就醫,正保外期間,老人又於1996年 7月因強奸,被判有期徒刑17年。
服刑期間,由於表現較好,老人先後被減刑3次。
擔心出獄無人養老人哭著不出獄
“領導,我不走了!”今年9月份,當監獄幹警向孫來有宣布刑滿釋放後,老人的情緒激動。
由於孫來有年紀較大,患有高血壓後遺症。幾年前,因腦血栓病又出現行走不便、小便失禁症狀。但監獄照管讓他非常滿意,監獄在給孫來有看病的同時,還專門派兩個人照顧他。兩人專門為他疊被子,打飯,換洗衣服,推著他到醫院打針治療。為保證孫來有的營養,監獄領導專門要求,除正常夥食外,每天必須保證孫來有吃上兩個雞蛋,喝一碗雞蛋湯、一杯牛奶。
由於細心照料,孫的身體好轉很快。目前,除行走不便外,他能吃能喝、身體硬朗,已具備出獄條件。但隨著出獄日子的臨近,老人的情緒卻日漸煩躁。幾次找到分管幹警哭訴,表示不願出獄。
而幹警調查後得知,老人不願出獄的原因是,擔心出獄後無人照顧,會死在大街上。
幹警多方奔波幫老人找歸宿
老人的想法讓幹警很意外,此前老人曾說過自己有兒有女。但多次查找,卻找不到他的兒女。
監獄幹警翻看孫來有的檔案資料發現,裏麵隻顯示孫是漯河市天橋街人,無具體住址,當時戶口也注銷了。幹警到天橋街去調查,結果顯示,孫來有屬於沒住所、沒親屬、沒生活來源的“三無”人員。
監獄該怎麽辦?難道真把他扔在大街上?河南省第三監獄苗監獄長告訴記者:“雖然他以前犯過罪,但已經受到懲罰,現在出獄了,應該享受公民的基本權利,所以一定要將他安頓好。”
為解除老人的後顧之憂,省第三監獄按照省司法廳關於刑釋人員無縫對接方案要求,專門派人跑到漯河市,與漯河市司法局、民政局等多部門協商,最終確定,將孫來有安置在漯河市社會福利院,並為他辦理了低保和入戶手續。
獲悉這一消息,老人的情緒才平靜下來。
回家恍若隔世對“新家”很滿意
10月24日早上5時,老人就起床了。監獄給老人買來了新衣服,老人換下囚服後,不停地和人打招呼。
早飯時,老人的胃口也顯得非常好,吃了一個饅頭、一碗菜,喝了一碗湯。飯後,盡管幹警一再告訴他,出獄後什麽也不用帶,但老人堅持讓人把他的被褥包起來。
出獄時,他時不時地抹著眼淚,幹警不停地勸他。一個多小時後,車到漯河市。在天橋街,老人已找不到昔日的街景。以前,街上有兩家醫院,一個麵條鋪,而如今街道上則商鋪高樓林立。
老人被帶到漯河市社會福利院,福利院為他留了午飯。當服務人員一口一口喂他吃飯時,孫來有又哭了……
省第三監獄副監獄長張玉周說:孫來有雖然是一個死有餘辜的慣犯,5次判刑,在獄中度過43年。1996年入獄後10多年沒有一個人來看他,人們已經忘了他,但按照國家的有關法規,孫來有最終將在福利院內度過餘生,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我國的司法文明和法治社會的進步,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一個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