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長江九江段水位降低,裸露出來的江灘上,一道道寬寬的裂縫。受江西省缺雨和長江上中遊來水量減少,及三峽大壩蓄水的影響,長江下遊水位退落較快。當日14時長江九江段水位9.64米,較昨日下降6厘米。中新社發 胡國林攝
由於受長江流域降雨量偏少、上中遊來水量減少及三峽大壩蓄水的影響,長江下遊水位退落較快,下遊航道遭遇枯水困擾。由於河床得不到有效衝刷,航道適航條件也逐漸變差。
長江南京航道局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九月,長江安徽蕪湖水位還維持在六米左右,到本月二十二日,蕪湖水位退至兩米,為一九八六年以來同期最低值,低於曆年同期水位兩米多。
記者另從南京海事局、江蘇省水利廳獲知:至二十四日上午,長江南京下關段潮位最低僅為三點二八米,長江大通水位為五點七八米,長江鎮江段潮位為四點三八米。
長江下遊本地降水偏少也是水位回落迅猛的又一原因。江蘇省氣象台在本月發布消息稱: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區無降水,較常年偏少七成至九成。
對於擱淺船隻日益增多的情況,南京海事局等下遊海事部門利用高頻電話不間斷播放實時水位,並派出海巡艇在江麵引導偏離航道的船舶,保證江麵通航安全。
廣東湖南福建嚴重幹旱 湘江長沙段現最低水位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2763/2276343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在長江江西九江段,裸露的江灘出現幹裂(10月23日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2763/2276342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10月23日,南昌居民在幹涸的贛江上尋找河蚌。新華社發(梁振堂 攝)
點擊瀏覽更多最新圖片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四日電 題:中國社會廣角:廣東湖南等多地遭遇嚴重幹旱
廣東惠州旱情蔓延 三點八萬人飲水困難
今年以來,受雨量減少等影響,廣東惠州出現嚴重旱情,並逐漸蔓延,有三點八萬人遭遇飲水困難。
惠州市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十月二十三日止,惠州全市農作物受旱麵積三十三萬多畝,其中幹枯六千零六十九畝,重旱九萬多畝,輕旱二十二萬八千多畝。目前較為嚴重的有六萬多畝水田缺水,三點八萬人出現飲水危機。
盡管二十至二十一日偶降小雨,但仍無法遏製惠州旱情蔓延。據惠州市副市長楊燦培介紹,目前惠州市旱情及抗旱工作呈現“天上降雨少、江河上遊來水少、水庫蓄水少”和“抗旱措施多”的“三少一多”的特點。今年一月至今,全市累計平均降雨量與常年同期相比減少了兩成。
至十月二十三日最新數據顯示,全市水利工程蓄水八點五億多立方米,全市各大、中型水庫蓄水比多年同期減少,江河水量偏少,九座水庫自然幹涸,三十四座小型水庫已到死庫容,大部分山塘接近幹涸。
旱區民眾原本寄望台風“盧碧”帶來降雨,但據氣象部門指出,惠州近期仍將以晴天到多雲天氣為主,因此旱情將進一步蔓延。(黃濟舟)
廣東梅州計劃采取人工增雨緩解旱情
八月份以來,廣東梅州受幹旱少雨天氣影響,全市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四分之一,塘庫蓄水偏少近四成。
據梅州市三防辦公室統計,梅州市當前受旱麵積達二十六點七萬畝,其中輕旱二十一點二萬畝、重旱五點五萬畝,九宗小型水庫幹枯。全市有三點一三萬人因旱改變取水水源。截止到記者發稿為止,梅州仍有九千八百一十人靠挑水、載水等方式解決飲水。
據介紹,梅州市累計投入抗旱人數三十六萬人,投入抗旱資金八百四十六萬元人民幣,投入抗旱機動設備二點一萬台套,抗旱澆灌農作物二十四點一萬畝,累計解決了九點一二萬市民飲用水困難。
“今年我市降雨偏少,現塘庫蓄水隻能維持十五天左右,部分地方出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梅州市氣象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梅州市政府已經三次召開了防旱抗旱工作會議,初步討論決定今年十月份到二0一0年四月份前開展人工增雨計劃,緩解梅州嚴峻旱情。(楊草原楊薇)
廣東汕頭一千七百多萬元投入抗旱
今年以來,汕頭市各地降雨較常年同期少四成左右,共有五十五座山塘水庫接近幹涸。汕頭市籌集資金一千七百七十六萬元人民幣投入抗旱,用於抗旱中提水機械工具的購置維修、用電、用油和水庫、水閘的管理維修以及灌溉渠係的清淤整治等。
目前,汕頭市三防部門對韓江各出海口橋閘實施聯動水位控製,及時調撥抗旱物資,本月十三、十四兩日分別從廣州和韶關將廣東省撥給該市的六百箱“旱地龍”及發電機、抽水機運抵汕頭,並將發電機、抽水機調撥給南澳縣,將六百箱“旱地龍”調撥給農業部門。據統計,該市日最大出動抗旱人數七點五二萬人,投入大小抗旱設備工具一點七四萬台套,機動運水車輛二十多輛。
旱情較為嚴重的汕頭潮陽區及早啟動了抗旱應急響應,全力保障九萬多群眾用水;和平鎮投資五十萬元鋪設管道從牛踏內水庫引水至和平居委,解決企業用水。(李怡情)
湖南湘江長沙段出現最低水位
受持續幹旱少雨天氣影響,二十三日上午八時,湘江長沙站水位降至二十五點零四米,跌破曆史最低水位,直逼二十五米的取水的“警戒線”。目前長沙正采取“江心取水”、“圍堰取水”等多項應急工程確保居民用水安全。
降水量減少、用水量激增和河床下切是導致湘江嚴重枯水的主要原因。今年九月份以來,湘江流域降雨平均值僅為二十一毫米,較曆年同期偏少八成。氣象部門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湖南氣象幹旱縣(市)達七十八個,其中郴州、臨武、宜章三個縣(市)重旱,炎陵遭受特旱。隨著湘江沿線經濟的迅速發展,流域用水量逐年上升,也加劇了湘江枯水期水量供需矛盾。
二十五米是湘江長沙段取水的“警戒線”,一旦低於這個水位,長沙各自來水廠將麵臨無法取水的窘況。為確保城區安全正常供水,長沙日前啟動湘江枯水期應急取水工程,將各水廠的取水管道向江心延伸。該工程二十二日晚全部順利完工,六大水廠將為長沙每日提供一百二十萬噸的應急取水量,確保城區用水無憂。
正在抓緊施工的湘江壅水圍堰工程,任務是用河沙在湘江中築起一座圍堰,將湘江攔腰截斷,以截流、蓄積所剩不多的上遊來水。該工程完工後,將基本能確保枯水期長沙城區取水。
此外,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已采取相關措施從上遊調水、補水,並通過人工降雨方式,增加降雨量。各部門正采取在株洲航電樞紐以下河段禁止采沙、組織力量疏浚航道等對策,應對水危機對長沙航運的挑戰。(傅煜)
福建南部沿海地區旱情顯現
近期,福建降雨仍持續偏少,尤其是進入寡雨的秋季,降雨量少,江河徑流量不足,水庫蓄水位偏低,泉州、漳州、莆田等市的沿海地區旱情顯現。
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二十一日披露,據十月二十日統計,全省農田作物受旱麵積五萬八千多千公頃,十點九萬人發生飲水困難,三十座水庫幹涸。旱情主要分布在漳州、泉州沿海一帶,其中龍海、雲霄、東山、漳浦和南安等地局部發生安全飲水困難。
據介紹,福建東山縣從雲霄縣峰頭水庫實施跨流域調水,增加紅旗水庫蓄水量,以保障全縣供水;泉州市建立山美、金雞、南北渠、南安城關水閘等聯合調度機製,確保群眾生活用水;漳州市要求九龍江北溪最後一級水電站,出庫流量每秒不少於五十立方米,以保障廈門、漳州市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