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清代鎮窯複燒點火儀式在景德鎮舉行
十九日上午,世界僅存的一座傳統大型柴窯——江西景德鎮鎮窯在修複後重燃窯火,這座四百年曆史的的名窯再次燒製瓷器,也讓麵臨失傳的傳統技藝有了傳承載體。
清代鎮窯是景德鎮輝煌陶瓷文明的曆史見證,該窯位於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自清朝乾隆元年(公元一千七百三十六年)建立,近四百年來曆經戰亂、地震、洪水而不毀,直到一九九五年出現裂縫而停產。
今年八月,景德鎮政府成功修複了這座鎮窯,恢複傳統燒煉生產,保護陶瓷文化遺產。十九日上午十時三十八分,十三位燒窯師傅依次將火把投入窯體,熊熊燃燒的柴火標誌著間隔十三年,這座清代鎮窯重新投入生產。
八十二歲的燒窯師傅餘恂銓在現場告訴中新社記者,景德鎮傳統製瓷燒成技藝,“集天下名窯之大成”,但近年來卻麵臨失傳的危險,此次鎮窯複燃,最大的意義是讓傳統技藝有了傳承的載體,可以讓年輕人熟悉燒瓷工藝。
據了解,鎮窯全長十八米,最高處五點六米,最寬處四點六米,窯體高高拱起,猶如一枚巨蛋,全窯容積達兩百六十立方米,一次可燒製大小瓷器兩萬餘件。整個燒窯過程中滿窯、卡火、測溫等均需要人工操作,最高溫度將達到一千三百二十度
景德鎮清代鎮窯複燒 鎮窯正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m6vyb.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與《正大綜藝》一起來拍攝鎮窯衝擊吉尼斯紀錄的王雪純
記者張愉報道:10月19日,始建於清代乾隆元年、具有200餘年曆史的鎮窯在景德鎮複燒,央視著名主持人王雪純來到複燒儀式現場,她將同《正大綜藝》一起拍攝鎮窯衝擊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過程。在接受采訪時,王雪純一語雙關地讚景德鎮“有磁力”。
鎮窯正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
景德鎮清代鎮窯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遺存最完整、最古老、體積最大、燒瓷最多的柴窯,1995年以前一直維持生產,之後因沒有正常燒煉,窯體出現了自然裂縫等損傷。
今年8月1日至9月18日,景德鎮組織現已為數不多的傳統老藝人,運用傳統營造技術,修複了這座鎮窯。據悉,鎮窯窯房長40餘米,寬19米,分上下二層,窯體呈鴨蛋形,俗稱鴨蛋窯。窯體長18米,高5.6米,煙囪高16米,一次可燒三百擔瓷器。目前,鎮窯已經被文化部列入推薦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把樁師傅將從“瓷業三聖”公祭現場傳回的火種帶入鎮窯,準備點燃鎮窯。據悉,這些師傅都是景德鎮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齡最大的已經82歲。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3usio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把樁師傅用眼睛掌握火候,一窯的瓷器燒成與否,燒好燒不好,全在把樁。他們根據判斷每隔一段時間確定如何加柴,24小時不間斷。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ryv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鎮窯全景圖
“我們《正大綜藝》特別榮幸能來景德鎮拍瓷博會這麽重要的活動。”談到拍攝清代鎮窯衝擊吉尼斯紀錄,王雪純說,“其實景德鎮的東西,還有這些國寶級的工藝手藝不需要什麽世界之最的頭銜去添彩,但通過這種申報可以讓國人和世人了解景德鎮,也不是壞事。”她笑談自己此行是來掃“瓷器盲”,並大讚景德鎮的瓷文化“實在太深了,我們所有人對景德鎮都有一種仰視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