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多年不見的倪萍阿姨確實讓人不得不感歎歲月如梭,光陰似劍。容顏易變,但倪阿婕天生的煽情能事依然如昨。有點納悶的是,倪阿姨居然從央視立媒的台前開始殺入南周紙媒的幕後,開始另一次生命曆程中的指點江山。 倪萍出任南方周末副總編輯: 當南方周末遇上倪阿姨?
楊一
中國夢行者,以及我們還能致敬什麽?
27日,平生第一次前往上海,並於當天下午在上海東方衛視四樓演播廳參加了以“致敬――中國夢·踐行者”為主題的南方周末25周年華誕慶典,隨後又參加了慶典晚宴。
許是對現代都市的同質化印象太過深刻也太過抵觸,加之對繁華與喧囂的極度厭倦,以及對觸目皆是的灰白色的、充滿距離與冷漠的上海城市建築主流色彩的自然腹誹,第一次滬上行,並沒讓我對上海產生什麽興趣。因此,逗留的兩天,我幾乎沒有涉足上海任何被人追捧的地方,包括沒去感受磁懸浮列車的如電飛逝,沒去膜拜東方明珠的攝人魅力。
不過,此行終還得幸,參加南方周末華誕慶典,讓我很容易也比較愜意地近距離目睹了江平、龍永圖、胡祖六、馮小剛、章子儀、王石、易中天等名流、大腕二十多年來的逐夢風采,也讓我再度動容地麵對高端媒體對汶川大地震這一中國災難的解讀與銘記。
炫華之下,我聽到中國夢行者們應該算是真實的夢想及踐夢感悟。比如,馮小剛一直沒有實現擁有一部自行車的夢想,而其下一部電影夢想,主題是唐山大地震;章子怡業已走過青澀並以中國最年輕最中國的魔力闖入好萊烏,盛名之下,她開始將自己的征戰放在了幕後製作,第一部製片處女作即將問世;王石原以為自己已經很成功,可以激流勇退,登登山、代代言,以待壽終正寢,但是,伴隨著汶川大地震捐款門所凸顯的企業家社會責任之疾,以及其後一年來的顛簸於各種風口浪尖,讓他在中國夢的致敬舞台上繼續進行著言語躬身,或者說繼續進行著若隱若現、或真或假的自損式道歉,而對於成功及人生,前車之鑒讓他不得不承認才剛剛開始,夢想才剛剛開始……
然而,印象特深的卻是晚宴上陳丹青的一席話。在由央視名嘴白岩鬆和淡出多年的倪萍聯袂主持的慶典晚宴上,已非中國籍的陳丹青直言不諱地說,對於中國的媒體,除了南方周末和鳳凰衛視外,他幾乎不看別的,特別是從不看CCTV,從不看CCTV新聞!白岩鬆仿佛對此緘而不語,隻是在席間的另一飯桌,與此間宣布正式擔綱南方周末副總編輯的倪萍竊竊私語。
我知道抵製CCTV的人們的真正無奈。其實,我也能夠感受到諸如小白和老倪等眾多中國新聞人或娛樂人的某些無奈。不過,那些不是我等小人能夠隨便、自由、不擔責任之乎者也的。
對於小白,此行我的印象有所改觀。他成長得似乎沉厚內斂了一些,應該可以叫做老白了,而且技術層麵的主持應變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譬如,當慶典致敬的第一人,推動中國包括民法、物權法在內的許多法律製定、出台的年近八十的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不小心在舞台上趔趄前行、險此絆倒時,老白待江老領過獎座後,上前攜過江老且輕挽之,並十分真誠地在正式訪談前拋出這樣的一句應變和壓驚之辭:就像法治中國艱難行進的步伐,江老的出場也遇到了坎坎坷坷,但是,不管路途多麽艱險,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中國法製建設向前萬進,就像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江老以及像江老一樣的人們對法治中國的積極推動,讓我們向江老致敬!話音剛落,掌聲雷動。其實,大家在為江老鼓掌的同時,也在為老白的機變擊掌。
隻是,多年不見的倪萍阿姨確實讓人不得不感歎歲月如梭,光陰似劍。容顏易變,但倪阿婕天生的煽情能事依然如昨。有點納悶的是,倪阿姨居然從央視立媒的台前開始殺入南周紙媒的幕後,開始另一次生命曆程中的指點江山。隻是,一直令我喜歡的南方周末,是不是因此又要開始新一程的蛻化。今不如昨的南方周末已在時代發展的需求洪潮中漸漸消隱了那時的銳氣和血氣,會不會因此繼續的把應有的文化含量都給輕浮起來。就像有人已經在擔心,當有文化的南方周末遇上沒文化的倪阿姨,將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罷了罷了,一切,一切的一切,就讓我們期待,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