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s/m/2009-04-21/U3349P28T3D2484535F329DT2009042117492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小沈陽
丫蛋婚後首亮相 小沈陽出演唐僧
一年一度的博鼇亞洲論壇於19日在海南圓滿落幕。剛剛大婚的丫蛋,在博鼇告別晚宴後的聯歡晚會上奉獻了其婚後的首個演出。王金龍首先模仿演唱了楊坤的《無所謂》,隨後又與丫蛋“夫唱婦隨”,帶來了一段精彩的二人轉。
小沈陽則現場模仿劉歡演繹了《我和你》,並推廣起了二人轉。“不管南方還是北方,越來越多人喜歡二人轉了,我很高興。”小沈陽說。隨後,小沈陽與妻子演繹了一出二人轉版的《大話西遊》,以鞋墊做僧帽、以破布做袈裟,搞怪至極。
拉莫斯捧場 趙本山圓夢
聯歡晚會中,博鼇亞洲論壇理事長、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坐在主會場首排的拉莫斯也十分親切地與現場觀眾揮手致意。稍後的二人轉演出,拉莫斯更是為趙本山看足全場。壓軸出場的趙本山接過徒弟小沈陽的麥克風,十分窩心地說:“在博鼇亞洲論壇年會上表演,是我的夢想,也是‘二人轉’的夢想,我深感榮幸,二人轉已經有300多年的曆史,能走到今天,我……”
“二人轉”起源於清朝雍正年間遼寧黑山一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作為二人轉演員,趙本山在今年以前,一直是以自己的力量來振興著這一民間藝術。小品中的混合運用、電視劇《馬大帥》,已經不能滿足趙本山推廣二人轉的野心。
鎖定電影名導演
今年初,趙本山的本山傳媒終於有了全新動作,馮小剛、張藝謀、王家衛紛紛走進“本山傳媒”,洽談電影合作。對此,趙本山曾說:“我希望能借電影這個平台讓東北二人轉走向世界。”深知靠自己一人之力發揚二人轉是不夠的,借助國際導演,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提攜徒弟 多麵開花
2009春晚以後,小沈陽真的火了,邀約、商演洽談不斷。這也足以讓趙本山對二人轉的野心更加根深蒂固。就算再多人罵小沈陽低俗,但他就是活生生地被捧上了天。就算李敖之女李文質疑小沈陽,但成龍還是邀請其參加鳥巢個唱。趙本山的愛徒成功上位,歌、影、視全麵發展,多麵開花,自然也是推廣二人轉的最佳捷徑。
與傳媒間的戰略合作
為了更好地打造二人轉品牌,趙本山也選擇了傳統且有影響的合作方式,與傳媒合作。繼年初與某門戶網站戰略合作以後,本月12日,本山傳媒與黑龍江衛視合力打造的娛樂欄目劇《本山快樂營》,也在北京舉行媒體見麵會,預計將在5月中播出。與傳媒間的戰略合作,影響力毋庸置疑
13億建博鼇影視基地
今年初,趙本山悄然成立了本山傳媒海南分公司。而借博鼇論壇之際,趙本山更表示正在籌劃用13億巨資建設海南博鼇影視基地。在海南的影視基地落成之後,將要拍攝一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電影劇本由本山親自創作,故事主人公還是東北人,而《劉老根》第三部也在計劃拍攝之中,看來趙本山的野心,是要將東北特色進行到底。
二人轉走向世界的三大問題
作為流傳了300多年的民間藝術,二人轉以其獨特的方式吸引著一些人,但同時更存在著反對聲音。小沈陽走紅以後,是非不斷,“爆粗口事件”更突顯二人轉尺度較大的特點。就算趙本山成腕兒了、小沈陽紅了,二人轉走向世界,還仍存在三大主要問題。
演員普遍沒文化
二人轉來自民間,演出地點在從前是田間地頭、村舍茶室。而包括小沈陽在內的這些演員也是來自民間的“野生”演員,普遍都是小學文化,這種現狀對於二人轉的良性發展存在很大問題。而二人轉損人、說粗話的特點,也使其存在很大局限性,發展並不樂觀。
丟了傳統撿了雜耍
小沈陽的出現,的的確確讓二人轉普及到了一定程度,但同時,這種普及也讓大眾認為二人轉就應如此。所以,越來越多的二人轉演員,為了取悅觀眾,就在舞台上大肆演唱、搞笑雜耍,二人轉已經逐漸走形。民間藝人認為“老的節目不吃香了,二人轉有的可添,有的可去,丟掉了傳統,並不可取”。那二人轉的傳統精髓如何把握?值得討論。
東西方文化差異
一個春晚,國內南北方的收視率還大不同,就不要說世界的東西方文化了。二人轉的俗和色,與曆史上東北的特殊曆史環境有關係,是道德觀念相對薄弱的產物。但這些可能非東北人不會懂,更別指望外國人會懂。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是二人轉走向世界的致命問題。
王蒙:趙本山的“文化革命”
趙本山攜徒弟演出的小品《不差錢》,經2009年央視春晚的舞台,一下傳遍大江南北。對此,王蒙於日前撰寫了《趙本山的“文化革命”》一文,對趙本山及其文化意義進行了評述。
日前,王蒙參與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就“小沈陽”等熱點文化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王蒙在該期節目中表示,自己喜歡小沈陽,也愛看。希望小沈陽不僅走別人的路,而且走出自己的路來,而且要走得比別人更好。王蒙相信,這一點小沈陽不是不可能做到。
與此同時,王蒙還就“趙本山現象”發表了一些獨到見解。他認為“趙本山現象”是中國文化體製改革的典型現象,他一方麵肯定了趙本山的“文化革命 ”,一方麵又擔心“僅僅靠趙本山等可愛的土明星恐不足以向曆史交代”。同時,呼籲全社會反思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並尋求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