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法國又亂套了: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法國又亂套了: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文章來源: ZAKER 於 2025-07-21 19:22: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法國又亂套了: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法國又亂套了。亂得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因為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看報道,最近幾天,法國的多個城市,針對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實施宵禁,宵禁時間從晚上11點半至次日早上6點;有的城市,幹脆直接將年齡線,放到了13歲以下。

16歲以下,13歲以下,肯定都還是孩子。

但法國的這幫孩子,讓法國警察頭疼壞了。

就前幾天,在法國城市利摩日,上百名蒙麵持械分子與警方對峙。當地市長稱,這是一場“城市遊擊戰”,不法分子“有組織、有領導、有預謀,有計劃、有武器,還伏擊警方和行人。”

要知道,暑假來臨,利摩日未雨綢繆,剛對孩子們實行暑假宵禁。

但市長承認,“目前來看,(宵禁)效果不理想。我們看到年輕人舉行集會,卻沒人阻攔、逮捕他們,宵禁毫無作用。如果沒有警力來執行這項措施,則毫無意義。”



在另一個法國城市尼姆,情況更加糟糕。

按照網上的說法,這座城市不少街區,已被販毒集團控製,他們發送威脅信息,阻止當地居民離開。

比如,有信息威脅稱:“5歲小孩我們也殺,所有看到我們黑衣人的人,都會被槍眼打穿,快把你們的孩子關在家裏”……

社交媒體上,還出現兩名戴著頭巾、手持衝鋒槍的男子,阻止清潔工進入社區。逼得清潔工要求警察保護,他們才敢去社區運送垃圾。

前幾天,尼姆附近村莊,還發現了一名被打死的19歲年輕人屍體,屍體部分被燒毀。

沒辦法,尼姆從7月21日起實施宵禁,每天晚上9點至次日淩晨6點,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外出,宵禁至少15天。

尼姆副市長希耶文說,“宵禁是為了保護無辜未成年人,同時也是預防十幾歲未成年人被毒販利用。”



為什麽會這樣?

不得不說,這與時間點有關,更與法國國情有關。

因為法國騷亂的一個特點,“主力軍”是年輕人,甚至很多是未成年的孩子。

我記得,馬克龍有一次在譴責暴力的同時,就強烈請求法國家長們,看好自己的孩子,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造成今天局麵的有組織、暴力和武裝團夥……有許多是年輕人。把孩子們看好在家裏,這是父母的責任。”

他警告:“共和國沒有義務取代監護人(的責任)。”

一些法國父母,確實也行動了起來。

記得一年騷亂中,有一個場景就讓人忍俊不禁。一位法國老父親,逮住自己在外麵鬧事的兒子,二話不說,將兒子塞進汽車後備廂,直接帶離了現場……



為什麽現在多個城市對未成年人宵禁?

因為現在放暑假了,很多法國孩子不用上學,更無法無天了。

當然,這背後,更有法國的種族問題、宗教問題、移民問題、經濟問題、教育問題、社會問題,等等,交織在一起。這要說起來,那就是6月裏凍死老綿羊——說來話長了。

反正,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看到,巴黎街頭必定要亂一次,法國汽車肯定會被燒一次。

這樣的背景下,法國孩子能學好嗎?

所以,今年5月,就發生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巴黎聖日耳曼5比0橫掃國際米蘭,在德國慕尼黑拿下歐冠獎杯,這也是該隊有史以來第一次捧得歐冠。

消息傳到巴黎,巴黎沸騰了,然後巴黎又上演傳統保留曲目,燒汽車,砸玻璃,跟警察“玩遊戲”……

可憐很多巴黎汽車,又要換全新的了。

可憐很多巴黎商家,都來不及關門釘上門板。

這其中,很多都是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



怎麽辦?

法國城市能想到的,就是宵禁。你們這些未成年人,乖乖呆在家裏,別出來。

關鍵是,這能落實嗎?

利摩日的警匪對峙,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不得不說,法國很多地方,治安一直很糟糕,治理一直乏善可陳,一些地方甚至被毒販控製,真是匪夷所思。

法國警察在哪裏?

法國警察很忙,宵禁都忙不過來。

即便是法國首都巴黎,我們都知道,巴黎很繁華,巴黎很時尚,但巴黎一些地段,很多人平常是不敢去的。

去過巴黎的中國遊客,不少也留下過刻骨銘心的記憶,神不知鬼不覺,自己的包包居然被偷了,甚至項鏈被公然搶了……

巴黎的問題,法國的問題,讓人匪夷所思,但就僅僅發生在法國?

倫敦就沒有?柏林就沒有?芝加哥就沒有?紐約就沒有?

這其實是西方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甚至有的時候,紐約芝加哥比巴黎比法國城市更厲害。

在特朗普1.0時期,在拜登執政時期,美國街頭就發生了多少次大火?多少輛汽車被付之一炬?多少家商店遭遇了“零元購”?

甚至有的時候,連美國的警察局都被燒了。





一個國家,有多元聲音是好事。但社會各種撕裂,經濟乏善可陳,街頭縱火鬧事,法治形同虛設,這就真不是什麽好現象了。

破窗效應之下,一些未成年人都成了犯罪的主力軍,不禁讓人發問:教育怎麽了?

教育根本沒起到教化應有的作用,學校教育是這樣,家庭教育更是這樣。

更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是,有了街頭“實踐”經驗,這些孩子長大後,街頭會更加平靜還是更加熱鬧?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兩兄弟共娶一妻 村民載歌載舞三天 “為傳統感到自豪”
紐約華女坐街邊突遭從背後撞飛 肇事者4月剛奪一命
驚魂!美客機險與轟炸機相撞 乘客驚呼:巨鳥近在咫尺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版N號房?爆十萬人電報群 涉偷拍性侵 90萬受害者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印度為何深感憂慮
加入日本國籍的原中國人,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美國務院:一名美籍專利與商標局職員被中國禁止離境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高考錄取風向又變了,名校被踩在腳下摩擦
以軍子彈“傾瀉而下”,領食物饑民慘曆“致命一天”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拜登兒子"狂飆髒話"怒轟喬治克隆尼,記恨老爸被逼退選
氣候變化壓力增加,人類是否應該減少吃米?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戴項煉"瞬間吸入MRI機器"亡!家屬曝他慘卡1hr才脫困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五角大樓驚爆雲係統由中國工程師維運 防長勒令清查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法國又亂套了: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ZAKER 2025-07-21 19:22:11
法國又亂套了: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法國又亂套了。亂得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因為亂的主角,居然是未成年人。

看報道,最近幾天,法國的多個城市,針對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實施宵禁,宵禁時間從晚上11點半至次日早上6點;有的城市,幹脆直接將年齡線,放到了13歲以下。

16歲以下,13歲以下,肯定都還是孩子。

但法國的這幫孩子,讓法國警察頭疼壞了。

就前幾天,在法國城市利摩日,上百名蒙麵持械分子與警方對峙。當地市長稱,這是一場“城市遊擊戰”,不法分子“有組織、有領導、有預謀,有計劃、有武器,還伏擊警方和行人。”

要知道,暑假來臨,利摩日未雨綢繆,剛對孩子們實行暑假宵禁。

但市長承認,“目前來看,(宵禁)效果不理想。我們看到年輕人舉行集會,卻沒人阻攔、逮捕他們,宵禁毫無作用。如果沒有警力來執行這項措施,則毫無意義。”



在另一個法國城市尼姆,情況更加糟糕。

按照網上的說法,這座城市不少街區,已被販毒集團控製,他們發送威脅信息,阻止當地居民離開。

比如,有信息威脅稱:“5歲小孩我們也殺,所有看到我們黑衣人的人,都會被槍眼打穿,快把你們的孩子關在家裏”……

社交媒體上,還出現兩名戴著頭巾、手持衝鋒槍的男子,阻止清潔工進入社區。逼得清潔工要求警察保護,他們才敢去社區運送垃圾。

前幾天,尼姆附近村莊,還發現了一名被打死的19歲年輕人屍體,屍體部分被燒毀。

沒辦法,尼姆從7月21日起實施宵禁,每天晚上9點至次日淩晨6點,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外出,宵禁至少15天。

尼姆副市長希耶文說,“宵禁是為了保護無辜未成年人,同時也是預防十幾歲未成年人被毒販利用。”



為什麽會這樣?

不得不說,這與時間點有關,更與法國國情有關。

因為法國騷亂的一個特點,“主力軍”是年輕人,甚至很多是未成年的孩子。

我記得,馬克龍有一次在譴責暴力的同時,就強烈請求法國家長們,看好自己的孩子,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造成今天局麵的有組織、暴力和武裝團夥……有許多是年輕人。把孩子們看好在家裏,這是父母的責任。”

他警告:“共和國沒有義務取代監護人(的責任)。”

一些法國父母,確實也行動了起來。

記得一年騷亂中,有一個場景就讓人忍俊不禁。一位法國老父親,逮住自己在外麵鬧事的兒子,二話不說,將兒子塞進汽車後備廂,直接帶離了現場……



為什麽現在多個城市對未成年人宵禁?

因為現在放暑假了,很多法國孩子不用上學,更無法無天了。

當然,這背後,更有法國的種族問題、宗教問題、移民問題、經濟問題、教育問題、社會問題,等等,交織在一起。這要說起來,那就是6月裏凍死老綿羊——說來話長了。

反正,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看到,巴黎街頭必定要亂一次,法國汽車肯定會被燒一次。

這樣的背景下,法國孩子能學好嗎?

所以,今年5月,就發生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巴黎聖日耳曼5比0橫掃國際米蘭,在德國慕尼黑拿下歐冠獎杯,這也是該隊有史以來第一次捧得歐冠。

消息傳到巴黎,巴黎沸騰了,然後巴黎又上演傳統保留曲目,燒汽車,砸玻璃,跟警察“玩遊戲”……

可憐很多巴黎汽車,又要換全新的了。

可憐很多巴黎商家,都來不及關門釘上門板。

這其中,很多都是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



怎麽辦?

法國城市能想到的,就是宵禁。你們這些未成年人,乖乖呆在家裏,別出來。

關鍵是,這能落實嗎?

利摩日的警匪對峙,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不得不說,法國很多地方,治安一直很糟糕,治理一直乏善可陳,一些地方甚至被毒販控製,真是匪夷所思。

法國警察在哪裏?

法國警察很忙,宵禁都忙不過來。

即便是法國首都巴黎,我們都知道,巴黎很繁華,巴黎很時尚,但巴黎一些地段,很多人平常是不敢去的。

去過巴黎的中國遊客,不少也留下過刻骨銘心的記憶,神不知鬼不覺,自己的包包居然被偷了,甚至項鏈被公然搶了……

巴黎的問題,法國的問題,讓人匪夷所思,但就僅僅發生在法國?

倫敦就沒有?柏林就沒有?芝加哥就沒有?紐約就沒有?

這其實是西方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甚至有的時候,紐約芝加哥比巴黎比法國城市更厲害。

在特朗普1.0時期,在拜登執政時期,美國街頭就發生了多少次大火?多少輛汽車被付之一炬?多少家商店遭遇了“零元購”?

甚至有的時候,連美國的警察局都被燒了。





一個國家,有多元聲音是好事。但社會各種撕裂,經濟乏善可陳,街頭縱火鬧事,法治形同虛設,這就真不是什麽好現象了。

破窗效應之下,一些未成年人都成了犯罪的主力軍,不禁讓人發問:教育怎麽了?

教育根本沒起到教化應有的作用,學校教育是這樣,家庭教育更是這樣。

更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是,有了街頭“實踐”經驗,這些孩子長大後,街頭會更加平靜還是更加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