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下白領自救 “十項注意”帖子網上熱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1125/Img26083960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最新統計,上海10月份二手房交易量升價跌,圖為行人從江蘇路上的一家房屋中介所門前走過 新華社發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1125/Img26083961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國內民企積極應對金融風暴,圖為東莞新溢眼鏡製造有限公司員工在車間內工作 新華社發

  金融風暴下白領自救 “十項注意”帖網上熱傳

  “裁員多米諾骨牌”

  今年9月,惠普宣布裁員,拉開了跨國企業大裁員的序幕; 10月中旬後,這場全球性的大裁員逐漸進入高潮。

  據不完全統計,不到兩個月時間,已有17家大型企業傳出裁員的計劃,涉及人數超過3萬人。

  9月16日,惠普傳出消息,稱計劃未來三年裁員2.46萬人; 9月19日,西班牙電信宣布裁員700人; 9月23日, IC芯片製造商聯華電子將裁員400人; 9月30日,索尼愛立信表示將在北美總部裁員450人; 10月14日,思科在美國裁員129人; 10月15日,內存生產商奇夢達宣布裁員3000人; 10月21日,傳富士康將裁員10萬;10月22日,網絡門戶雅虎宣布裁員至少10%,逾1400名員工將被裁; 10月23日,芯片製造商德州儀器裁員650人; 10月24日,打印和文件服務商施樂宣布裁減3000員工; 10月25日,投資銀行高盛全球裁員3260名; 10月26日,電腦製造商戴爾計劃裁員8900人; 10月28日,家電製造商惠而浦計劃至09年末裁員5000人以降低成本; 10月30日,印刷媒體時代華納旗下子公司宣布重組,裁員600人; 10月31日,手機廠商摩托羅拉宣布裁員3000人,據稱大部分為手機部門; 11月5日,手機廠商諾基亞公布重組計劃,裁掉營銷、研發部580人; 11月6日,芯片製造商AMD下發裁員通知,計劃裁員500人。

  裁員風暴中的“釘子戶”

  在裁員風暴席卷全球各國的各行各業時,也有一些企業“堅挺”地表態:我們不裁員。這些裁員風暴中的“釘子戶”,讓很多員工感受到一絲希望和安心。

  10月25日,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稱第四輪全球裁員不涉及中國;11月23日,上海市閔行區總工會日前發出倡議,希望企業承諾“不作經濟性裁員 ”,這一倡議在兩天內得到當地239家企業的響應,目前,簽訂承諾書的企業數量還在持續增加;11月24日,普陀區政府代表、長壽社區工會、長壽路沿線企業的代表三方開會協商,製定大中型餐飲企業各主要崗位的參考工資標準,55家大中型餐飲企業承諾不裁員。

  減少加班引進心理醫生

  富士康寶源科技園一部門技術人員表示,11月開始,公司基本就不再安排加班了。 “每個月不加班,就隻能拿底薪,少了1000多元。做普工的隻有900元的底薪。”一位員工說,如果他們忙不過來,就有其他部門過來支援,但不會讓員工加班。

  減少加班,也就減少了加班工資,這樣企業減少了支出,員工減少了收入。同樣,一些企業也開始未雨綢繆,邀請心理谘詢機構進駐,將“裁員心理服務 ”請進公司。上海心理谘詢網高級督導、林紫心理谘詢中心資深心理谘詢師王懷齊表示,近半個月來,已連續接到七八家公司“裁員心理服務”的要求。王懷齊表示,裁員在每個公司都會出現,隻是最近因為金融風波而顯得比較集中,但在任何情況下,裁員都是一件需小心慎重的大事,若處理不好,後期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和成本會非常大。

  白領自救“十項注意”

  麵對不可預測的裁員形勢,申城白領圈開始了“自救”,包括“金融危機十項注意”、“第一波裁員企業名單”開始在各大白領網絡社區中流傳。

  記者看到,“金融危機十項注意”包括11項內容,分別是不要辭職,不要換工作,不要轉行,不要創業;多備份幾個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職位;不主動要求老板漲工資,裁員往往從工資高的裁起等等。 一位網友表示,該“十項注意”已取代經濟景氣時期白領普遍認同的 “隨時公休、頻繁跳槽、定期提出加薪”等行為準則。

  更震撼的貼子來自 “第一波裁員企業名單”,該名單列出數十家官方宣稱或傳言中的裁員企業名單。不過,除了一些官方宣布裁員的企業,大部分“名單”中的公司都對此不作表態。

  一個大會員工收入減一半

  企業隨意減薪,你可以說不

  羽文(化名)兩年前大學畢業後,進入滬上一家工業橡膠進出口貿易公司,不久前晉升為公司主管,每月5000元的收入在同齡人中也算過得去。
但就在幾天前,公司卻突然召開員工大會,宣布今年經濟形勢不好,要全體減薪50%左右。羽文說,11月10日,公司剛剛發放了10月份工資,現在看來這可能是他們領到的最後一筆“全額工資”了。

  記者昨日采訪相關部門及勞動法專家獲悉,“減薪”不是公司單方麵開個員工大會、貼紙公告宣布就行了,必須經過員工同意,才可實施。麵對企業隨意減薪,你可以大膽說不。

  企業不能隨意減薪

  勞動法專家、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陸敬波說,任何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隨意減薪。《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製定、修改或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製度或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製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製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告知勞動者。

  陸敬波解釋說,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簽訂的協議。一旦有所改變就應得到雙方協商認可。合法的減薪程序有兩種:一種是企業與員工個別協商,單獨簽訂協議;另一種是走民主程序,企業與職代會、工會集體協商,達成集體協議。勞資雙方的共識應采用書麵的形式公告全體。在合法程序前提下,企業才可以實施減薪,但減薪仍有個底線,即員工的勞動報酬標準不得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

  企業“免責條款”無效

  如今,不少企業在製定合同時都會附一個類似“免責條款”的規定。大致內容為,企業有權根據經營狀況調整員工崗位及薪資。不少員工麵臨減薪,也隻好就範。勞動專家認為,這種條款根本達不到企業當初設立該條款時所預期的效果,任何企業的規定都不能與法律規定相違背。

  企業有權製定職工晉級增薪、降級減薪的辦法,自主決定事實上晉級增薪、降級減薪的條件和時間。這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利,但這種權利不是不受任何限製的。企業的用人自主權和工資分配權主要體現在招用勞動者之前,企業可自行設置崗位和組織架構,可自行設定各崗位的工資待遇(但不得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但如企業招用勞動者後,就不能再以企業用人自主權和工資分配權,擅自調整勞動者的崗位和工資待遇。遭遇企業隨意減薪,員工無需因這類“免責條款”而放棄維權。

  ■晚報提醒

  無理減薪維權有道

  陸敬波提醒,企業若擅自減薪,按照法律規定,員工可通過勞動仲裁要求企業足額補發工資,並支付月收入25%的經濟補償金。可憑借企業不足額及時發放勞動報酬的理由,無需一個月的等待期炒老板的魷魚。辭職時可要求企業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此外,還可通過勞動監察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 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本市勞動合同簽訂率98.58%

今天上午,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聽取市政府關於本市貫徹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有關情況的報告。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周海洋介紹,《勞動合同法》頒布後,本市開展大規模宣傳教育活動,僅市政府相關部門就組織了《勞動合同法》培訓5000餘場,約46萬人次參加學習培訓。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後的一段時間裏,部分用人單位試圖通過 “一退一招”、“買斷工齡”等方式,規避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因而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招退工現象,對此,本市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及時開展監督指導。經過努力,從二季度開始單位招退工情況趨於正常,全市沒有發生集中裁員等引發社會不穩定的群體性事件。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動蕩的情況下,盡管對本市企業的直接影響尚未顯現,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未雨綢繆,通過調查研究,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積極做好應對預案,全力維護勞動關係的和諧與穩定。

  從市政府有關部門開展的調研看,本市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58%,比去年年底提高了2個百分點。

  中國人壽明年不裁員


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加上保險業國家政策的調控變化,明年保險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陡然增多,讓保險業整體陷入迷茫狀態。昨日,中國人壽總裁萬峰坦言,未來幾年經濟形勢的變化讓公司難以分辨,自己心中沒底。

  萬峰指出,明年有四大不確定因素衝擊國內保險業。首先是明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指標可能乏力,這直接影響了居民的保險需求,目前並不清楚老百姓到底能拿出多少錢來買保險。其次是政策影響,財政部已公布了會計準則2號解釋,規定投資型保險產品保費中的保障性部分才認可為保費收入,這將使行業的保費規模發生巨大變化。第三是行業自身發展的不確定性,明年各公司都會主動調整自身業務發展戰略,特別是產品業務,其效果還有待觀察。最後,資本市場明年的走勢也難以確定,目前保險業的發展需要兩個輪子協調前進,一個是自身業務發展,一個是資金運用。資本市場走勢對保險公司至關重要,央行今年3次降息,各方預測未來可能會繼續降,最後會降到什麽水平,這對於保險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影響很大。

  由於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花旗、匯豐、高盛等金融巨頭紛紛裁員減薪。對此,萬峰透露,中國人壽剛剛開完全係統的預算會議,達成了“一保一減”的策略。“一保”的重要目標就是不裁員,也不會降低員工工資。“不僅不會降薪,根據我們剛製定的預算,明年全係統的工資總額還會適度增長,相比2008年有不到10%的增長。”“一減”就是明年減少行政費用開支。


  有能力就多擔待一點吧


  一家企業減薪一半,另一家企業裁員五分之一。看到這樣的新聞,任何工薪族都會深感壓力,在金融危機下,誰都不能保證這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裁員減薪不僅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痛苦,也會給社會造成負擔。因而,大家本能地希望企業不要采取這些措施,並且最好明確對此作出承諾以安定人心。在當前特殊情況下,需要全社會共渡難關,企業有能力就多承擔一點吧。

  有位做人事的朋友告訴我,他所在的日企今年還在招聘人員,明年初的加薪應該也會繼續,隻是到下半年,公司的效益就很難保證了。另一位在美企的人事經理也說,今年聖誕前公司不會裁員,而且還會發年終獎,但是到了元旦就會裁掉一大批人,因為公司無法在明年繼續承擔目前的人力開支。兩位人事經理大概透露了兩個信息。第一,目前的經濟形勢還不是最壞的;第二,裁員是為了應付更壞的局麵。

  在目前金融危機波及經濟景氣的現實下,很多企業遇到了困難,為此,企業必須采取措施,調整經營方式,渡過危機。在這些調整方式中,就包括了法律允許的裁員、減薪等手段。當然,企業裁員、減薪,降低員工福利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辦理。從經營的角度來看,企業也應該善待員工以維係企業的競爭力。

  法律允許企業采用裁員、減薪的手段,並不是鼓勵企業把包袱扔給社會,而是確保企業能夠減負上陣,在經營危機中活下來。隻有讓企業活下來,而且活得更好,才能保證大多數人有工作,並且有更好的工作。社會才不會背上企業破產帶來的更重的包袱。

  應對“寒冬”,滬上房產中介收縮戰線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大有向實體經濟蔓延的趨勢,對於向來敏感的房地產行業,今年的冬天必定難過。昨天有消息傳出,中原地產將關閉所有虧損及租約到期門店,旗下門店由最多時182家,調整至目前的160家左右,約15%的業務員由於長期沒有達到業績要求而麵臨離職。

  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就國內外各大企業紛紛裁員減薪以自保的大環境下,截至目前,本市房產中介行業尚未有大規模裁員情況出現,有的隻是部分中介門店的收縮、人員的重組。

  虧損難免調整渡危機

  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市場觀望氣氛濃重。上海中原及寶原地產董事總經理譚百強認為,目前二手房市場仍處於低位運行,市民的購房信心仍未完全恢複。

  “樓市大氣候對中介公司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上海美聯物業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房產中介行業的業績下滑明顯,虧損在所難免。

  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截至目前,上海房產中介行業盡管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關店的現象,但各大房產中介主動收縮規模,關閉一些效益不高的門店,實現人員重新合並,這確實存在。市場中最容易撐不下去的是那些中小型房產中介,其開店規模一般在10—15家門店左右。

  據業內人士透露,滬上諸如中原、漢宇、信義、上房置換等大型房產中介都比較穩定,相反一些南方中介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

  在譚百強看來,縮減門店是中介公司應對市場危機的正常反應。

  【記者目擊】

  中介變身“遊擊隊”擺地攤

  

  樓市低迷拖累中介行業,記者昨日對中介門店的暗訪了解到,房產中介行業“收縮戰線”、關閉或是停止新開門店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一批中介“遊擊隊”的橫空出世,中介業不得不與樓市一起“過冬”。

  中介一條街人去樓空

  浦東張揚路的陸家嘴國際華城的臨街商鋪,曾經聚集的30家中介門店目前隻剩下了2-3家。住在國際華城的張阿姨告訴記者,“05到07年,這裏的商鋪幾乎全部被中介霸占了。走出家門,全部是中介門店。 ”

  “而到今年年初,有一兩家中介門店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從下半年開始門店數量開始急劇減少,關店的速度比開店還快。”張阿姨不解地表示,“近 30家門店最後隻剩3家了,包括一些還挺知名的中介品牌,真是來去匆匆。”記者了解到,連綿的“中介長廊”曾經是國際華城的一大特色,而如今隻剩下3家門店在苦撐門麵。事實上,浦東、徐匯等不少新建的高檔小區商鋪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中介是跟著樓盤跑的,樓盤開到哪裏,中介就開到哪裏。 ”一中介店長向記者透露,“房地產市場興旺時,中介搶灘高檔小區沿街商鋪並不少見。”然而,當成交低迷時,高檔樓盤商鋪高昂的租金無疑成為中介的“死穴 ”。 “幾個月沒有成交,也就沒有收入,付不起租金,想不關門都難。 ”

  變身“遊擊隊”擺攤頭

  而在浦東錦繡路附近的世紀公園板塊,“中介遊擊隊”更是成為一大奇景。據附近居民介紹,周圍不少中介門店關門後,“樓去人不空”。每逢雙休日,梅花路等社區小路上寫有各色房源的小黑板就會排滿整個人行道,失去門店的中介變身“遊擊隊”擺起了攤頭。

  “以前在這邊開門店的,但是房租太高不得不關門。但是房源還是在我手上,擺擺路邊攤,隻要找到上下家,一樣可以做生意。”現場“遊擊人員”向記者表示。據悉,這類遊擊人員找準了上下家後,就找一家中介“掛靠”,完成交易後,傭金個人拿大頭。

  事實上,中介擺地攤也是無奈之舉。 “付得起房租誰願意擺地攤?房產交易持續低迷,就算開個門店也是個空殼子。這樣做比開門店的時候節省了一大塊成本,隻能這樣將就著過了,期待房地產市場回暖後可以重新有一家自己的門店。”該人士期盼。

  業內認為,房產中介收縮戰線已經是毋庸爭辯的事實。“去看看這家報紙的中介廣告就知道了,以前是一疊中介廣告,現在隻剩下一張了。”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論上海的中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