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資逾3000億扶持半導體,也恐難與美國抗衡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資料照:一名工人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檢查中國科技公司中科曙光展示的芯片與自主字樣的屏幕。

美中科技戰對期望和國際一流水平接軌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構成沉重打擊。中國決定集資逾3000億人民幣(約470億美元)支持半導體發展。不過,有分析認為,由於缺乏民間支持,加上配套落後,此舉未必有助於中國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

簡稱“國家大基金三期”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5月24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440億元人民幣,高於前兩期基金,也是中國曆來規模最大的半導體投資基金。

中國財政部出資600億為單一大股東

公司由19個股東共同持股。中國財政部出資600億元人民幣,為單一大股東。根據資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出資215億元人民幣,各自持股6.25%,交通銀行及郵儲銀行出資80億元人民幣,持股2.33%,六大國有銀行均是首次躋身“大基金”股東。

畢業於山東大學、現居澳大利亞的金融學者司令對美國之音表示,相信中國是希望“大水漫灌”,讓半導體產業在國家資本所謂長期“滋養”下,能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半導體抗衡,但是,從“大基金”要推出第三期看來,其效果並不如人意。

司令說:“事實上,過去多年中國發展高新技術行業,一直未能擺脫對於西方國家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盜竊行為,想要彎道超車或者一直想要走捷徑。在需要長期積累的工業領域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當中是沒有彎道超車一說的,必須踏踏實實一點一點積累。采用極權模式來發展IT(資訊科技)高新技術領域,注定(中國)不可能在這個領域中和歐美國家並駕齊驅。”

司令說,中國民間始終對政府缺乏信心,不願意出錢投資高新技術產業。

司令說:“也就注定中國在發展芯片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當中,企業無法得到來自中國政府明確的支持信號。即使中國的民間有人或有一些群體,想要依靠自己的原始創新技術,貢獻自己真正的力量,也不敢相信中國政府會長期信守承諾,有良好的政府信用。他們(民企)既沒有信心,也看不到前景。”

2022年,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企業向生產先進晶片的中國工廠運送設備,阻止芯片技術流入中國。北京則讉責美方向中方實施單邊製裁。外界相信,中國設立“國家大基金”旨在應對美國的製裁,減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

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誌言表示,半導體產業與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和代工廠密不可分,目前看來,中國難以出現足以和美國相抗衡的體係。

戴誌言說:“其實它們(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能力一直不錯。在它們(美國)還沒有封鎖之前,其實這些芯片的工藝水準或者設計的精密度也不會很差。但是,從被封鎖之後,它們會遇到更多挑戰,因為你的設計工具被限製了,廠商來這邊的協助也開始受限了,拉長了它探索、學習的時間。雖然中國的IC設計公司持續在推新產品,但是就結果上來看,它還是落後於西方同類產品大概兩個世代左右。代工這一塊也需要經驗的積累。以三星為例,代工的業務並不特別強大,中間也需要磨合的時間,甚至最後芯片出來的時候,也要考慮它的性能、表現是否能夠如同交給台積電或台灣廠商生產的那樣穩定。”

港媒:中國製造2025可望達標

中國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目標是在10年內實現中國製造業的自給自足,透過提升製造業的科學技術,生產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香港《南華早報》上月整理過去10年出版的官方書籍和其他權威消息來源,整理計劃中提出的260多個目標,涉及機械人、農業設備等10個關鍵領域,數據顯示“中國製造2025”中超過86%的目標已經實現,其餘部分目標有望在今明兩年間完成。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本地汽車芯片供應僅占10%左右。據《日經亞洲》5月16日報道,中國當局正敦促本國頂級汽車製造商到2025年要把芯片的本地采購比例提高到四分之一。

台灣學者戴誌言對於中國製造業明年可望實現自給自足的說法有保留。戴誌言說:“如果從計劃管理的角度來看,那當然可以宣稱‘我們已達標80%、90%’,但問題是,它要競爭的對手其實也是在往前跑。當年製定2025的時空背景,它所定下來的技術指標也好,或者性能指標也好,跟目前最新、最好的技術來相比是有落差。至於製造設備要國產化,這一塊從以往的角度上來看,也許是對的,但是,站在前瞻性的角度,也許跟它宣傳的東西又不一樣。並不是說做了出來就可以達標。如果在商業應用上無法達到一定規模的產量、有競爭力的成本結構,其實,這個東西做出來,不管是在哪個市場應用,都會麵臨比較高價的問題。”

“大基金”三期或重點投向人工智能芯片

“大基金”一期和二期分別在2014年和2019年成立,主要投資在集成電路產業,而第三期在美國對中國芯片和人工智能產業技術限製升級的背景下成立,規模遠超一、二期。有分析相信,“大基金”三期有機會重點投向人工智能(AI)芯片、光刻機及光刻膠等領域。

台灣勵誌協會(ITA)執行長賴榮偉對美國之音表示,“大基金”一期比較針對半導體產業的下遊,從第二期開始轉向中上遊。之所以成立第三期,很有可能是因為首二期成效不佳。雖然台灣也計劃未來10年注資3000億新台幣(約93億美元)支持本土芯片產業,但賴榮偉認為,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模式截然不同。

賴榮偉說:“談到半導體產業,台灣一開始也是政府主導、介入。政府一開始的確是用資本、用人投入進去,可是到最後都是向市場發展,可以允許有國有企業,也允許所謂民間企業,而且還樂見民間企業壯大。”

賴榮偉相信,北京集資數千億元扶持半導體產業,終極目的並不是挽救經濟,而是確保政治穩定。

賴榮偉說:“因為隻有社會上所謂的私營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它們才知道市場真正的需求。中國的主事者都是黨國的政治官僚。你投資AI,投資高科技,其實就是希望用電子科技這些東西監控中國內部越來越多人對你的不滿意,說到底,它就是過去計劃經濟的影子。你要投資什麽產業?投資哪個產業最重要?都是中共黨政幹部,都是政治局常委,甚至習近平說了算。”

賴榮偉說,盡管中國投入龐大資源扶持半導體,但缺乏競爭和創新精神始終是致命傷。

賴榮偉說:“你自己要搞供應鏈,可是產業的水準又不高。沒有自由、競爭就不會有創新。中國在打壓民營經濟。這幾年民營經濟比較象征性的代表紛紛中箭下馬。半導體高科技行業是多年來全球化分工的結果。中國是正在努力往上的發展國。在幾年內,你要靠錢來堆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供應鏈,就曆史軌跡來看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

xiaoxiao雨 發表評論於
a good competition: chips, military etc. all need money.
pop4 發表評論於
有人說什麽算GDP清朝如何如何,其實那都是拍腦袋估計出來的(比如中國產多少茶葉,國際市場多少錢,其實運到國際市場的活是英國人幹的,所以90%以上收入其實進了英國人口袋),遠比不上查檔案收入實在。

有人說清朝稅賦低,所以財政收入少,要是加稅就足了。嗬嗬,加稅的結果是太平天國!
pop4 發表評論於
200年前大清國比英國窮7倍。

不要不信,數據在那裏,1840年清政府財政收入庫平銀是幾千萬兩,英國政府的收入換算成銀子就是清朝的7倍。

雙方檔案都還在,英鎊換算銀子金子的價值那時也是實打實的,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帝國都有周期,曆史上不論什麽帝國,真正具有帝國地位也就是一百多年,沒有更長,所謂富不過三代的規律從來沒有打破過。
因此美國也會衰落,不存在什麽中國趕不上的概念,從各方麵來看,一旦中國進入什麽領域,都會弄成白菜價,但這種現象的本質是對經濟資源的節約和生產力的提高,是人類進步不可少的,就像美國曾經把汽車做成白菜價讓普通人買得起一樣。
畢竟中國還是處在上升期,也不存在曆史上日本或者歐盟不得不接受美國軍事和政治打壓的局麵,任何技術封鎖都會隨著資本的轉移而打破,而資本永遠追求上升的市場。
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可以不依賴ASML的光刻機實現5納米量產,而且成為世界第二大芯片代工廠,超過了美國和三星,僅次於台積電,西方甚至連怎麽實現的都弄不懂,隻能看到生產量。趕上和超過台積電還需要多長時間?台積電的石英砂都需要由大陸供應,光刻機也不是自己的技術。
ASML的光刻機不得不做成portable,因為荷蘭自己並不生產芯片,光刻機就不得不可移動。而中國並不在乎這個角度,清華的所謂光刻機廠是利用粒子加速器實現1納米的光源,這並不是什麽新理論,但確實是中國第一個實現。
光源實現了,也就解決了光刻機最大的問題。
因此中國在五年左右在芯片製造領域整體超過美國是可預期的,看看如今intel的股票也知道美國在成熟芯片上已經比如中國超過,而英偉達最近在中國的AI芯片即使降價到低於華為也賣不過華為的AI芯片。
芯片這種東西不在於最好的,而在於夠用的。而且美國很快就麵臨AI芯片因為電力不夠而發展受到製約的困境,電力係統的發展不是短時間的事情,而中國不存在電力不夠用的問題,畢竟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第四代核電站技術,並且正在建造30座,和新能源應用比例最高的國家。
這類事情需要從曆史規律看,美國的曆史優勢是移民政策,曆史上幾次大規模移民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知識財富。但如今在美國誰還敢說還是對移民友好的國家?移民問題上是不存在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概念的,這僅僅是個法律詞匯,移民就是移民,尤其是不同種族的麵孔。
從另一個角度講,3000億人民幣對中國政府才多少錢?才幾百億美元。拜登為了與中國在芯片產業對陣,政府直接出資320億美元的所謂芯片法案,再要求企業集資4500億美元投資在芯片產業上。當然,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如同發展武器一樣,美國在發展同類武器上花費的錢是中國的20倍,這是奧斯汀在國會的作證,這意味美國的生產力很低,是不可能在長期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的,在芯片領域,看看intel目前的局麵多少就知道了。
不久前去東部玩,見到一個在英偉達的人,也算是一級技術主管,說是在中國也有一個辦公室,經常需要去,美國都是五六十上下的人,而中國辦公室的幾十個人基本在三十多,不是美國這裏能比的。
可以想象一下,需要多長時間英偉達的技術會轉移到中國?省錢嘛。
唱衰也好,吹誰也好,看趨勢,曆史做參考,不能機械對比。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不是有錢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或有錢就什麽都能做成!200前大清國比英國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更有錢,可惜4億人的大國讓2萬英軍打敗,大概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吧? 有本事砸10000億培養出個愛因斯坦來!
羅馬軍團 發表評論於
2025中國製造的最大產品就是:台灣獨立。

我早就說過:2025,台灣獨立。這是新冷戰開打的標誌。
大吃大喝 發表評論於
沒有台積電,美國能生產出3納米芯片嗎?
沒有ASML, 台積電能生產出芯片嗎?
沒有日本生產半導體上遊產品,台積電和美國能生產出高端芯片嗎?
中國目前確實落後,但趕上來隻是時間問題。
京西觀察使 發表評論於
中國電動車的自焚功能沒有追趕,一降生就是世界第一,遙遙領先。
============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4-05-29 07:52:00
中國隻是追趕,持續追趕,總有一天會追上並超越的。北鬥,航天,高鐵,電動車,都是這麽走過來的。
luting 發表評論於
不是和美國抗衡,也就是隻夠在牌局上接著玩下去。老實說,3000億不如全部投入海軍兩棲登陸,然後一舉拿下台灣機會還大一些,否則大概率還是打水漂。聲明一下,我隻是從旁觀角度看問題,我個人反對武力統一台灣。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中國隻是追趕,持續追趕,總有一天會追上並超越的。北鬥,航天,高鐵,電動車,都是這麽走過來的。
laotian1989 發表評論於
美國500億扶持半導體產業,中國470億就不可以?中國就一定失敗?美國之音這種沒腦子的文章沒有任何調查研究,完全是先有主題再作文章!
一騎絕沉 發表評論於
習嘴炮的代價
hillmodel 發表評論於
頂樓下“美國越打壓,中國政府越要扶持,不然就是廣場協議後的日本”
已經眾多網友持有的比較客觀的類似的觀點。
如果中國沒有一個專製的強勢政府,大概率和現在的印度類似。拜登也不會為打擊中國的威脅而焦頭爛額
照妖鏡007 發表評論於
幾十年前日本新幹線是神一樣的存在,那時候誰都說,中國的列車恐難以…
somers 發表評論於
不是“恐難與美國抗衡”,而是“肯定不能與美國抗衡”。
照妖鏡007 發表評論於
美國越打壓,中國政府越要扶持,不然就是廣場協議後的日本
海之塵HZC 發表評論於
感謝海外這些背叛祖國的華裔,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抹黑中國,成功地讓美國人相信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從根子上是搞不了高科技的,隻能靠偷和騙,所以最後促成美國政府用這種比中國加關稅還徹底的方法來生生創造了一個高科技產品美國替代的需求和市場,一個巨大的市場。市場經濟的開創者不相信市場經濟了,這個恐怕是以後曆史學家打破頭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海之塵HZC 發表評論於
嗯中國不會成功的,都馬上要崩潰了不是嗎,你們美國人繼續陶醉吧。
goldeyeball1 發表評論於
美國人還能造出芯片嗎?設計靠在美國的一群華人,生產靠在台灣的一群華人。

美國人剩下的,除了嘴炮,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叫啥好不好 發表評論於
共產黨這麽多年一點也沒有任何改變 總是希望以大躍進的方式超越別人 餓死了幾千萬人,至今還不接受教訓 投入多少錢也沒用 因為永遠有一個瓶脛卡的死死的 那就是光刻機 無論從經度上還是材料上,中國根本不可能獨立造出高精度的光刻機 一個連高質量的汽車發動機的造不出來的國家 想都不用想 隻可惜共產黨總是咬著屎橛子當大醬 蠻幹硬幹 老百姓的血汗錢就是這樣不斷地打了水漂
男人喜歡的網站 發表評論於
不夠騙子騙的
===================
國產經典群P,與公司5個男同事群P,
讓他們排著隊性交aiai99.vip
bingwood 發表評論於
用3000億當買海外半導體人才和偷盜海外的先進半導體技術作為“經費”大概夠了吧!?嗬嗬.....
groogle 發表評論於
這點錢太少了吧 再多砸點錢才行啊 哈哈哈 加油幹
jw2009 發表評論於
去年在上海舉辦的半導體技術展覽會上中國長江存儲的CEO在談到美國的製裁就說到,美國對半導體設備技術從禁令可以讓長江存儲的半導體設備成為一堆廢鐵。
jw2009 發表評論於
Indignant 發表評論於 2024-05-29 03:29:06
問題是,美國不生產半導體,隻會在紙上畫。代工還要靠台積電和三星。
-------------------------------------------
但是,台積電和三星生產芯片的有許多都是美國的設備或使用著美國技術的設備,現在正在中國生產芯片的半導體設備也多半來自美國。美國如要卡死,在技術上是可以這樣做都。
smart321 發表評論於
中國在高科技方麵大規模的投入對美國不是壞事,美國在高科技方麵具有競爭優勢,而中國把錢投入到高科技領域會造成民生越來越艱難
Indignant 發表評論於
問題是,美國不生產半導體,隻會在紙上畫。代工還要靠台積電和三星。假以時日,中國在半導體方麵趕超美國,完全沒有懸念。美國曾大力現在中國航天事業,現在成了笑話。可以參考下麵這個條款

沃爾夫條款(英語:Wolf Amendment),由弗蘭克·魯道夫·沃爾夫提出,內容是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技術交流,也不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聯合開展任何科學活動。2011年4月,第112屆美國國會批準了SEC 539 國會法,並由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所謂“抗衡”純屬冷戰思維。花大錢辦事,能辦到什麽程度辦到什麽程度,如此而已。這個錢是必須花的,即使是學費也必須要繳。
令胡衝 發表評論於



中國本來也不必抗衡美國。不要低估產業基金的能力,中國新能源產業就比美國強。中國文化適合產業政策。美國文化適合自由創新,搞半導體產業政策是瞎花錢。中美可以互相學習借鑒,但文化本性截然不同,誰也不比強求自己。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不與美國抗衡,目標是趕超台灣。台灣未來十年花90億美元,大陸未來5年花470億美元。目標可期。
sunsetocean 發表評論於
不用抗衡,隻要能夠脫離美國控製能夠生存就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