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川普(Donald Trump)突然對外宣布:“中美已經簽署了一項協議,這是一場很棒的交易。”隨後,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確認了這一消息,但強調的不是“達成協議”,而是確認了“框架細節”。雖然有落差,但可以確認美方開始“落實共識”了。
根據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的說法,經過兩週的磋商,近日中美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製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採取的一係列“限製性措施”。
所謂“框架細節”,實際上就是落實元首電話會晤和倫敦會談成果共識。美方最關心的是稀土相關材料,中國要求的是取消“消極舉措”,也就是解決“關稅外懲罰措施”問題。
雖然日內瓦會談部分解決了雙方的關稅問題,但美方在此期間新增了一係列“消極舉措”,這是中國不能容忍的。也因此,中方出台了稀土相關材料出口管製的懲罰性措施。正是這一舉措擊中了美國的痛點,這才有了元首通話和倫敦會談。然而,倫敦會談成果隻是達成了落實“兩個共識”的框架,細節問題尚未確定。這兩周多的時間實際上就是雙方就細節方麵進行協商溝通。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6月4日撰文指,他很喜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都喜歡,將來也永遠喜歡,但他非常強硬,很難跟他達成協議。(X@TrumpTruthOnX)
中方已經明示,必須在美方取消消極措施的情況下,中方才能解除稀土相關材料的反製措施。可川普似乎並不打算在消極措施方麵做出讓步,隻希望中方單方麵取消懲罰措施。如今確認的框架細節是,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製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採取的一係列限製性措施。
但現實來說,美方限製高端芯片對華出口,中國限製稀土用於美國軍用,這恐怕得長期存在。即便如此,這也就意味著,川普在封殺中國芯片等產品的限製性措施問題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讓步,以換取中方的部分稀土出口管製鬆綁。
這是繼關稅讓步後的又一次讓步,川普也不得不在中方的強硬反製下低頭。雖然還沒有完全解決貿易爭端問題,但這畢竟是朝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
一向擅長“極限施壓”迫使對手讓步的川普,這一次為何硬不起來而向中國作出“讓步”了呢?表麵上看,是中國的稀土管製或懲罰措施迫使其讓步,但實際上並非全部如此。
首先,實力是硬道理。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的表現搶眼。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正在得到進一步釋放,中國經貿新政的效果也正在逐步顯現。經貿打壓阻擋不了更破壞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繼續井噴式發展,科技封殺非但沒有起效,反而成為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助力。封殺中國半導體芯片的結果就是美國將完全失去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迫使川普不得不做出調整。
在高科技與核心製造方麵,中國正在實現超越。雖然美方不希望與中國合作共贏,但與中國“一損俱損”的能力與心氣已經嚴重不足。現在已經不是美國要不要與中國脫鈎的問題,而是中國在被迫加速“去美國化”。中美不能共存,那中國就隻能是另尋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國之外的體係。儘管美國在推動脫鈎戰略,但在沒有重振美國空虛的製造業以及沒有把中國踢出美國供應鏈體係之前,美國對中國就有依賴。所以,美國與中國展開激烈冷戰的勇氣都沒有了,至少目前還不能與中國翻臉,所以隻能對中國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讓步。
其二,美國經濟承壓嚴重。儘管推出了各項有利於美國優先的政策措施,但美國經濟偏偏非常不爭氣。特別是物價和貿易方麵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季度已經是衰退的數據,二季度恐怕也好不到哪裏去。一旦經濟繼續下滑,不排除突然引爆危機的可能。即使不引爆經濟衰退危機,川普也要承受更大的政治壓力,他的支持率會下滑更大。
其三,與其它國家談“對等關稅”協議的需要。儘管一開始就有70多個國家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儘管絕大多數國家強調不會與美國硬碰硬,但也沒有一個國家表示可以無條件妥協讓步。距離關稅暫停生效日期還有10餘天的時間,可到目前為止一個國家也沒有做出重大讓步的意思。如今,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已經表示,川普設定的7月8日和9日重啟關稅的最後期限“並不重要”,延長與否由總統決定。
很明顯,儘管這些國家肯定會對美國做出一定的讓步,也就是川普一定會收割到一定的好處,但問題是川普關稅戰爭的主要目標無法實現。川普這一次發起全球關稅戰的主要目標並非單純為了收割世界財富或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而是要重新控製世界經濟體係,鞏固美國的金融經濟霸權。如此,他必然要繼續對盟友國家強力施壓。

2025年6月5日,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在其社交平台預警,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將讓美國今年下半年陷入經濟衰退(recession)。(X@elonmusk)
連日韓加澳等一向聽話的國家都態度強硬,這是川普沒有想到的。這些國家之所以不到最後一刻不妥協,也正是因為想看一下中美激鬥的結果。因此,他必須先“搞定”中國。一方麵藉此對盟友國家施壓;另一方麵就是一旦盟友發起關稅對轟的時候,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可以緩解美國的經濟壓力。
其四,川普急於實現元首會晤,更想能夠儘快實現訪華或互訪。這樣的消息時不時就會傳出,都是美方釋放試探。但中國一直很謹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無法確定川普的“確定性”。也隻有在經貿協議或框架協議基本達成並實施的情況之下,雙方領導人才有見麵的機會。

圖為2017年11月9日,習近平在北京為到訪的川普舉行歡迎儀式。(Getty Images)
儘管說川普已經做出了部分讓步,但以他的性格是不會甘心就這麽認慫的。目前第一步是中國部分放寬稀土管製,美國也將部分取消消極措施。隻是川普是否按著談好的框架來執行則又將是一個問題。
還有就是,確認目前的框架是第一步,意在避免中美貿易戰惡化。之後的談判將是更艱難的考驗。要川普完全放棄遏製中國政策是不可能的。中美還得是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下去,最主要的恐怕就是要看誰先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