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學者回擊西方: 中國若對俄軍援 戰爭早結束了

中國學者回擊西方: 中國若對俄軍援 戰爭早結束了

文章來源: 鳳凰大參考 於 2024-05-29 09:45:2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來源:鳳凰網 | 鳳凰大參考

▎5月26日,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落幕

編者按

5月25日至26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嘉賓們圍繞全球治理、中歐關係、人才治理和CBD創新升級等議題展開熱烈研討。本文將聚焦國際熱點,涵蓋中歐關係、中美關係以及中東等主題。

就在會議前一天(5月24日),G7財長峰會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的聲明,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盡管英日大使沒有出席,但德國大使傅融談及法德近來對華步調向美國靠攏的原因,從中可以了解中歐之間存在的誤解和歐洲方麵的政策邏輯。

核心提要

1. 德國駐華大使傅融發言折射出歐洲就經濟議題打壓中國的底層邏輯,她暗指中國,強調“原有國際秩序不應被破壞”。但中方學者回應中國隻是希望改良原有的國際秩序,並沒有破壞的打算。同理,傅融關於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建議,實質也是在改變國際秩序,在涉及國家利益時,就模糊了所謂“破壞”與“改良”的邊界。

2. 目前歐洲對華的主要誤解來源應該是俄烏戰爭。歐方認為中俄友好似乎成為中歐互信的障礙。對此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誌凱指出:“中國並沒有提供對俄軍事援助,所以俄羅斯才會轉向朝鮮,如果中國對俄進行實質軍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

3. 關於中美關係,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班多表示,在美國政策界很多人認為中美已經步入冷戰,所以對華政策愈發具有對抗性,輿論也偏向極端,出現了諸如“美國學生運動有中國參與”“攻擊中國的同性戀和變性問題”等荒唐言論。班多認為這一氛圍即便美國大選結束也會持續。

4. 埃及、約旦、巴勒斯坦等相關國家大使認為巴以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落實兩國方案,而以色列的反對是方案落地的關鍵阻礙。但台麵上的一直聲討,難掩一盤散沙的實際情況。此外,沙特的費薩爾親王認為無論誰反對兩國方案,都應該被踢出和平進程,且隻要伊朗擁核,沙特也會擁核。不能忽略的是,費薩爾親王對伊朗的不信任可能與其個人經曆有關。

《鳳凰大參考》特約作者|陳誠

編輯|楊丁閣

歐洲參與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的底層邏輯是什麽?中東亂局背後是怎樣的沙伊關係?5月26日的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帶給公眾的解答,可能會讓有些人感到意外。

1.

炒作中國產能過剩,歐洲為何向美國靠攏?

26日上午的第一輪討論,雖然主題是“多極世界的多邊主義”,但看點在中歐關係。 作為與會的重磅嘉賓,德國駐華大使傅融透露了歐洲方麵的政策邏輯。

▎ 德國駐華大使傅融在會上發言

作為傅融發言的重要背景,5月24日,G7財長峰會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的聲明,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稱中國“產能過剩”和“非市場化的經濟政策”損害了G7利益。

這個背景涉及兩個問題:首先,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政策風格並不是最近才形成的,經濟議題到底是打壓中國的“原因”,還是打壓中國的“手段”?其次,歐洲是中國重要的爭取對象,彼此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而作為G7和歐盟的重要成員,法德近來的對華步調為什麽會向美國靠攏?

▎ 在5月中旬的采訪中,德國駐華大使傅融也談及了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傅融大使的一句話同時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她強調“原有的國際秩序不應被破壞”,所指的就是中國。這番話可以這樣理解,德國是原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如果有人要破壞這個秩序,德國就會反對。

對此,會議主辦方中國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原國務院參事王輝耀,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誌凱在此後的發言中分別進行了回應,中國隻是希望改良原有的國際秩序,並沒有破壞的打算。關於重塑國際秩序,俄羅斯也許有這個意願,但中國沒有。

▎ 王輝耀表示,中國並沒有試圖推翻原有國際秩序,中國的角色是改良者

那麽歐洲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對華誤解?來源應該是俄烏戰爭。 歐洲政策中心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經濟學家祖萊格在發言中提到,目前歐洲所麵臨的最直接的危機就是俄烏衝突,大部分歐洲人認為俄烏戰爭威脅到了國家安全。而眾所周知,中俄擁有良好的雙邊關係。

延續歐洲方麵的思維脈絡,中俄友好似乎構成了中歐互信的重要障礙。 對此,高誌凱副主任進一步解釋了中方立場,中國並沒有提供對俄軍事援助,所以俄羅斯才會轉向朝鮮,如果中國對俄進行實質軍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

平心而論,傅融大使的發言本身也有矛盾之處,因為她同時認為聯合國安理會在維護和平方麵缺少建樹,需要進行改革。而安理會五常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基石之一,要求改革安理會是不是“對原有國際秩序的破壞”?所謂“破壞”與“改良”的邊界在哪?是可以根據國家利益靈活變更的嗎?

這裏需要提醒各位讀者,傅融大使的發言也許有爭議,但能夠參會,更多體現了德方處理對華關係的誠意,英國和日本大使也收到了參會邀請,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成行,相比之下,說德方更加珍視對華關係,也許並不為過。

另一方麵,美國是歐洲的關鍵盟友,中美關係是影響中歐關係的又一個關鍵變量,那麽中美關係前景如何?論壇透露的內容比較悲觀。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班多在會上表示,在美國政策界,很多人認為中美已經步入冷戰,所以對華政策愈發具有對抗性。

▎ 美媒炒作中國介入美國反以學生運動

這種對抗性思維甚至出現了一些極為荒唐的表現,比如有議員稱,美國內部如火如荼的反以學生運動,背後有“境外勢力”中國的參與,更有甚者,會就同性戀和變性問題攻擊中國。班多認為,即便美國大選結束,這種極端的輿論氛圍也不會很快熄火。

2.

亂局背後的沙伊關係:如果伊朗擁核,沙特也會擁核?

26日下午的焦點在中東,巴勒斯坦駐華大使、沙特親王等重磅嘉賓分別就巴以問題、中東無核化、非國家主體(真主黨、胡塞武裝)等展開熱烈討論。

首輪討論的主題是巴以問題的解決方案,台上埃及、約旦、巴勒斯坦等相關國家大使詳細梳理了巴以問題的曆史脈絡,對以色列展開了一致聲討,他們認為巴以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落實兩國方案,而以色列的反對是方案落地的關鍵阻礙,但是很遺憾,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以色列代表在場,火藥味略顯不足。

▎ 巴勒斯坦駐華大使法裏茲·馬赫達維在26日下午的首輪討論中發言

而且台麵上的一致聲討,其實很難掩蓋事實上伊斯蘭世界一盤散沙的局麵。 關於拉法難民問題,外界非常關心毗鄰加沙的埃及是否有意願接收大批巴勒斯坦人入境。對此,討論開始前,高誌凱副主任代替埃及大使進行了解釋,將巴勒斯坦人永久驅逐出加沙很可能是以色列的一個陰謀。然而為了不讓以色列的陰謀得逞,所以“見死不救”,這種處置其實非常值得商榷。

約旦方麵也存在相似的問題。台上約旦駐華大使的對以聲討並不能掩飾這樣一個事實,近期伊朗襲擊以色列,約旦空軍協助美以攔截了伊朗方麵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

鳳凰網原本試圖現場邀請巴勒斯坦駐華大使回應,但大使表示“等會再聊”,巴方對於公開發聲頗為謹慎。

▎ 約旦在此前伊朗針對以色列的遠程打擊中攔截了伊朗導彈

參與中東討論的嘉賓中,來自沙特的費薩爾親王非常值得一提,除王族身份外,他本身也是沙特前情報官員,講話幹練,觀點坦率,而且在很多中國讀者看來,這些觀點應該頗具爭議。

關於巴以問題,費薩爾親王強調,不管是哈馬斯,還是以色列,無論誰反對兩國方案,都應該被踢出和平進程, 這在會上對以色列的一致聲討中,是一個非常另類的聲音。而我們都知道,哈馬斯跟伊朗的關係十分密切。

▎ 居中者為沙特費薩爾親王

關於核武器,費薩爾親王明確表示,隻要伊朗擁核,沙特也會擁核,這很清楚,沒什麽誤讀空間。

對於伊朗,費薩爾親王仍然流露出不信任。這可能與費薩爾親王的個人經曆有關,他本人90年代遭遇過來自真主黨的襲擊,凶手輾轉也門、伊朗等地,最終被沙特方麵在黎巴嫩抓獲,但他同時感念中國斡旋,稱沙伊關係已經出現緩和,希望這種事情以後不會重演。

結語

關於中歐、中美和中東,本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呈現了很多國內讀者並不熟悉的觀點,這些觀點在很多人看來也許並不討喜,但是開誠布公的坦率交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應有之義,而這種開放包容的研討環境,也正是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的生命力所在。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縣城中產的破產三件套,它排第一
500萬青少年中招,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脅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震驚!德州發生武裝攻占移民監獄事件 亞裔嫌犯在逃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貴州女醫生加拿大街頭遇1歲童窒息 2分鍾成功急救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FBI、CIA前局長被調查 特朗普: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美國務院:將於明日發出首批解雇通知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昆侖石刻真假之謎:當地有牧民稱40年前就曾看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學者回擊西方: 中國若對俄軍援 戰爭早結束了

鳳凰大參考 2024-05-29 09:45:27

來源:鳳凰網 | 鳳凰大參考

▎5月26日,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落幕

編者按

5月25日至26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嘉賓們圍繞全球治理、中歐關係、人才治理和CBD創新升級等議題展開熱烈研討。本文將聚焦國際熱點,涵蓋中歐關係、中美關係以及中東等主題。

就在會議前一天(5月24日),G7財長峰會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的聲明,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盡管英日大使沒有出席,但德國大使傅融談及法德近來對華步調向美國靠攏的原因,從中可以了解中歐之間存在的誤解和歐洲方麵的政策邏輯。

核心提要

1. 德國駐華大使傅融發言折射出歐洲就經濟議題打壓中國的底層邏輯,她暗指中國,強調“原有國際秩序不應被破壞”。但中方學者回應中國隻是希望改良原有的國際秩序,並沒有破壞的打算。同理,傅融關於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建議,實質也是在改變國際秩序,在涉及國家利益時,就模糊了所謂“破壞”與“改良”的邊界。

2. 目前歐洲對華的主要誤解來源應該是俄烏戰爭。歐方認為中俄友好似乎成為中歐互信的障礙。對此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誌凱指出:“中國並沒有提供對俄軍事援助,所以俄羅斯才會轉向朝鮮,如果中國對俄進行實質軍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

3. 關於中美關係,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班多表示,在美國政策界很多人認為中美已經步入冷戰,所以對華政策愈發具有對抗性,輿論也偏向極端,出現了諸如“美國學生運動有中國參與”“攻擊中國的同性戀和變性問題”等荒唐言論。班多認為這一氛圍即便美國大選結束也會持續。

4. 埃及、約旦、巴勒斯坦等相關國家大使認為巴以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落實兩國方案,而以色列的反對是方案落地的關鍵阻礙。但台麵上的一直聲討,難掩一盤散沙的實際情況。此外,沙特的費薩爾親王認為無論誰反對兩國方案,都應該被踢出和平進程,且隻要伊朗擁核,沙特也會擁核。不能忽略的是,費薩爾親王對伊朗的不信任可能與其個人經曆有關。

《鳳凰大參考》特約作者|陳誠

編輯|楊丁閣

歐洲參與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的底層邏輯是什麽?中東亂局背後是怎樣的沙伊關係?5月26日的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帶給公眾的解答,可能會讓有些人感到意外。

1.

炒作中國產能過剩,歐洲為何向美國靠攏?

26日上午的第一輪討論,雖然主題是“多極世界的多邊主義”,但看點在中歐關係。 作為與會的重磅嘉賓,德國駐華大使傅融透露了歐洲方麵的政策邏輯。

▎ 德國駐華大使傅融在會上發言

作為傅融發言的重要背景,5月24日,G7財長峰會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的聲明,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稱中國“產能過剩”和“非市場化的經濟政策”損害了G7利益。

這個背景涉及兩個問題:首先,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政策風格並不是最近才形成的,經濟議題到底是打壓中國的“原因”,還是打壓中國的“手段”?其次,歐洲是中國重要的爭取對象,彼此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而作為G7和歐盟的重要成員,法德近來的對華步調為什麽會向美國靠攏?

▎ 在5月中旬的采訪中,德國駐華大使傅融也談及了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傅融大使的一句話同時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她強調“原有的國際秩序不應被破壞”,所指的就是中國。這番話可以這樣理解,德國是原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如果有人要破壞這個秩序,德國就會反對。

對此,會議主辦方中國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原國務院參事王輝耀,中國全球化智庫副主任高誌凱在此後的發言中分別進行了回應,中國隻是希望改良原有的國際秩序,並沒有破壞的打算。關於重塑國際秩序,俄羅斯也許有這個意願,但中國沒有。

▎ 王輝耀表示,中國並沒有試圖推翻原有國際秩序,中國的角色是改良者

那麽歐洲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對華誤解?來源應該是俄烏戰爭。 歐洲政策中心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經濟學家祖萊格在發言中提到,目前歐洲所麵臨的最直接的危機就是俄烏衝突,大部分歐洲人認為俄烏戰爭威脅到了國家安全。而眾所周知,中俄擁有良好的雙邊關係。

延續歐洲方麵的思維脈絡,中俄友好似乎構成了中歐互信的重要障礙。 對此,高誌凱副主任進一步解釋了中方立場,中國並沒有提供對俄軍事援助,所以俄羅斯才會轉向朝鮮,如果中國對俄進行實質軍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

平心而論,傅融大使的發言本身也有矛盾之處,因為她同時認為聯合國安理會在維護和平方麵缺少建樹,需要進行改革。而安理會五常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基石之一,要求改革安理會是不是“對原有國際秩序的破壞”?所謂“破壞”與“改良”的邊界在哪?是可以根據國家利益靈活變更的嗎?

這裏需要提醒各位讀者,傅融大使的發言也許有爭議,但能夠參會,更多體現了德方處理對華關係的誠意,英國和日本大使也收到了參會邀請,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成行,相比之下,說德方更加珍視對華關係,也許並不為過。

另一方麵,美國是歐洲的關鍵盟友,中美關係是影響中歐關係的又一個關鍵變量,那麽中美關係前景如何?論壇透露的內容比較悲觀。美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班多在會上表示,在美國政策界,很多人認為中美已經步入冷戰,所以對華政策愈發具有對抗性。

▎ 美媒炒作中國介入美國反以學生運動

這種對抗性思維甚至出現了一些極為荒唐的表現,比如有議員稱,美國內部如火如荼的反以學生運動,背後有“境外勢力”中國的參與,更有甚者,會就同性戀和變性問題攻擊中國。班多認為,即便美國大選結束,這種極端的輿論氛圍也不會很快熄火。

2.

亂局背後的沙伊關係:如果伊朗擁核,沙特也會擁核?

26日下午的焦點在中東,巴勒斯坦駐華大使、沙特親王等重磅嘉賓分別就巴以問題、中東無核化、非國家主體(真主黨、胡塞武裝)等展開熱烈討論。

首輪討論的主題是巴以問題的解決方案,台上埃及、約旦、巴勒斯坦等相關國家大使詳細梳理了巴以問題的曆史脈絡,對以色列展開了一致聲討,他們認為巴以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落實兩國方案,而以色列的反對是方案落地的關鍵阻礙,但是很遺憾,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以色列代表在場,火藥味略顯不足。

▎ 巴勒斯坦駐華大使法裏茲·馬赫達維在26日下午的首輪討論中發言

而且台麵上的一致聲討,其實很難掩蓋事實上伊斯蘭世界一盤散沙的局麵。 關於拉法難民問題,外界非常關心毗鄰加沙的埃及是否有意願接收大批巴勒斯坦人入境。對此,討論開始前,高誌凱副主任代替埃及大使進行了解釋,將巴勒斯坦人永久驅逐出加沙很可能是以色列的一個陰謀。然而為了不讓以色列的陰謀得逞,所以“見死不救”,這種處置其實非常值得商榷。

約旦方麵也存在相似的問題。台上約旦駐華大使的對以聲討並不能掩飾這樣一個事實,近期伊朗襲擊以色列,約旦空軍協助美以攔截了伊朗方麵發射的導彈和無人機。

鳳凰網原本試圖現場邀請巴勒斯坦駐華大使回應,但大使表示“等會再聊”,巴方對於公開發聲頗為謹慎。

▎ 約旦在此前伊朗針對以色列的遠程打擊中攔截了伊朗導彈

參與中東討論的嘉賓中,來自沙特的費薩爾親王非常值得一提,除王族身份外,他本身也是沙特前情報官員,講話幹練,觀點坦率,而且在很多中國讀者看來,這些觀點應該頗具爭議。

關於巴以問題,費薩爾親王強調,不管是哈馬斯,還是以色列,無論誰反對兩國方案,都應該被踢出和平進程, 這在會上對以色列的一致聲討中,是一個非常另類的聲音。而我們都知道,哈馬斯跟伊朗的關係十分密切。

▎ 居中者為沙特費薩爾親王

關於核武器,費薩爾親王明確表示,隻要伊朗擁核,沙特也會擁核,這很清楚,沒什麽誤讀空間。

對於伊朗,費薩爾親王仍然流露出不信任。這可能與費薩爾親王的個人經曆有關,他本人90年代遭遇過來自真主黨的襲擊,凶手輾轉也門、伊朗等地,最終被沙特方麵在黎巴嫩抓獲,但他同時感念中國斡旋,稱沙伊關係已經出現緩和,希望這種事情以後不會重演。

結語

關於中歐、中美和中東,本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呈現了很多國內讀者並不熟悉的觀點,這些觀點在很多人看來也許並不討喜,但是開誠布公的坦率交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應有之義,而這種開放包容的研討環境,也正是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