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蒙田大道上老牌拍賣行德魯奧(Drouot)的一場私人收藏專題吸引了很多歐洲買家和巴黎名流。拍品自然是好,專家稱這40來件戰後巴黎畫派和北歐“Cobra”團體畫作,都是市場上難見到的20世紀50年代法國繪畫代表作。另有原因是賣家不同一般:拍品來自明星阿蘭·德隆的私人收藏,以他的名氣和人脈,來捧場的人就多了。阿蘭·德隆沒有透露他在80年代末收藏這些作品到底花了多少錢,目前拍賣公司給出的總估價達到460萬~620萬歐元。在歐美現當代繪畫市場,戰後巴黎畫派長期都被美國戰後一代藝術家的光芒遮蔽,行情近5年才緩慢攀升,歐洲本土的收藏家開始關注這個板塊的藝術價值和市場空間。法國20世紀50年代抽象派畫家中最有國際影響力的三個人是:哈同(Hans Hartung)、蘇拉吉(Pierre Soulage)、施奈德(G. Shneider),他們作品的拍賣成交紀錄和美國戰後繪畫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2006年7月巴黎蘇富比的一場拍賣中,蘇拉吉的作品最高成交價已經達到120萬歐元。15日德魯奧拍賣阿蘭·德隆收藏的蘇拉吉作品《Peinture》,估價也在30萬~40萬歐元。
法國性格男星居多,難得有阿蘭·德隆這樣一個美男,有人形容年輕時候的他英俊得“讓人睜不開眼睛”。不過阿蘭·德隆也不算徒有其表,他有理財頭腦,在法國和瑞士都打理著大宗生意,35年前從巴黎移居日內瓦一半是因為當時官司和醜聞纏身,另一半也為逃避巨額富人稅。《巴黎競賽畫報》前不久刊發了他在瑞士的莊園生活照片,那種氣派和法國幾個商界巨頭比也不差多少。尤其是他在藝術品收藏方麵的品位,在法國早有大名。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阿蘭·德隆就是倫敦蘇富比拍賣會的常客,多年好友、法國現代藝術展覽館館長皮埃爾·德·聖西爾對他在拍賣場上的豪氣很歎服,對喜歡的藝術品他舍得掏空錢包,皮埃爾記得30 多年前為拍下一件喜歡的17世紀素描作品,阿蘭·德隆幾乎花光所有積蓄,4個月裏隻剩5000塊法郎生活。他向《費加羅報》的記者透露,拍賣是他最熱衷的遊戲,競買時候常憑直覺,誰的作品他並不特別在意。他曾在拍賣會上不惜代價拍得一幅油畫,下場後才知道那是畫家德哥特(Degottex)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巴黎藝術圈裏的人後來就將這幅畫戲稱為《德隆的眼光》。
老了反倒喜歡被曝光了,從私生活、兒女、豪宅到收藏品,阿蘭·德隆現在對媒體都好像言無不盡。10月5日,阿蘭·德隆首次向外界展示了他在日內瓦住處的私人美術館,裏麵有他40多年的全部收藏,包括素描、雕塑和油畫。阿蘭·德隆的收藏史開始於他和意大利名導演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合作時期,1964年《獵豹》拍完前夕,他在倫敦蘇富比的拍賣會上買下第一件收藏品,那是一幅很小的17世紀素描,意大利畫家斯帕達洛(Micco Spadaro)作品,他以描繪基督徒和摩爾人的戰爭場麵著稱。40多年了,阿蘭·德隆從未和這件藏畫分開過。他始終偏愛古代大師素描,這成了收藏的一條主線。在他的私人美術館裏陳列了多幅意大利17世紀素描,像威尼斯畫派名家維洛尼斯(Veronese)的《聖·喬治打敗惡龍》,盧浮宮收藏了很多這個畫家的作品,有幾幅和《蒙娜麗莎》放置在同一個展廳。對於法國繪畫,阿蘭·德隆的喜好顯得比較繁雜。從記者報道中描述的收藏品看,同一麵牆上既有古典浪漫主義的德拉克羅瓦(Delacroix),也有農民畫家米勒以及印象派畫家凡高的作品。他收藏了德拉克羅瓦名作《梅杜薩之筏》的素描稿,大師藏於盧浮宮裏的另一幅油畫《騎馬打獵的軍官》,其縮小版的草稿也被阿蘭·德隆得到,2006年裏昂市舉辦德拉克羅瓦畫展時就專門將他這兩幅珍貴藏畫借去。阿蘭·德隆還藏有上百件青銅雕塑,90件都是他偏愛的動物雕塑,其中19世紀動物雕塑名家布加迪(Rembrandt Bugatti)的作品占據多數。1990年為了買入一批看中的野獸派畫作,阿蘭·德隆以賣養藏,在倫敦蘇富比出手了40多件布加迪的雕塑作品,這件事當時是多家報刊的頭條新聞。幾年之後他手裏有了錢,又從拍賣場上把他當年賣出的幾件雕塑重新競買回來,多花了很多錢也不在乎。
阿蘭·德隆的收藏裏還有三封戴高樂的親筆書信,其中最有曆史價值的是“二戰”期間戴高樂將軍《告全體法國人書》,原件已經被他捐給了“法國抵抗運動博物館”,留下一件影印品掛在自家牆上。阿蘭·德隆是忠實的戴高樂主義者,報道說他當年為了得到這件珍貴手跡,得中間人消息後立刻從南美飛回巴黎,帶了最大額支票去和賣家見麵,準備隻要財力能及就不讓手稿流出法國。成交後,據說他抱著手稿哭了。阿蘭·德隆在收藏生涯中始終記牢了朋友皮埃爾·科內特告誡他的原則:隻買重要,不買平庸,平庸之作隻會永遠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