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鈞:孫國慶《上上簽》 何以求禪何為上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幾年來人們似乎已經忘了孫國慶是個歌手,因為他太多地活躍在主持人的舞台上,欄目越做越多,口碑也還不錯。聯想到目前炙手可熱的劉儀偉、戴軍,我們曾笑說大藏公司培養歌手的結果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這幾位大藏公司的歌手現在都成了主持人。可見娛樂圈真是風雲難測。

然而孫國慶沒有放棄他的音樂情結,從早年參與搖滾樂,轉而成


功地演唱了《籬笆牆的影子》等一批流行歌曲,繼而以一首《梅》再度成功地帶動了一批藝術化流行歌曲的風潮,出身於大提琴演奏者的他似乎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屬於他自己的音樂”。有意思的是,每一次他的尋找對於他自己來說都是一次風格上的轉型,對歌壇來講也常常暗合甚至帶動了一股新的動向。《上上簽》的推出按他自己的話說是他再次尋找自己的音樂“一次偶然的機會”的結果。

近年來,一股暗暗流動的音樂在悄悄地蔓延。這種音樂大體上以宗教特別是佛教題材為內容,采用一定的宗教音樂元素,但仍然以現代流行音樂或者“世界音樂”的表現形式出現,似乎也在不經意之間得到了不少的聽眾。

但,這些作品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宗教音樂,我倒以為不妨冠以“心靈音樂”更恰合實際。它實際上是在當代條件下,特別是在大家共識為“浮躁”年代的今天人們追求心靈撫慰和心靈的安寧的心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音樂。

且看《上上簽》的歌詞:

“鬆柏掩映的屋簷,風鈴在耳邊參禪。情若是前世的緣,注定了今生會遇見。鍾聲沐浴著心田,撫平所有的波瀾。愛若是宿命的箭,能否將一生都洞穿。

悲喜紅塵的畫麵,恩怨交織著上演。不過蠢蠢欲念任其泛濫愛恨糾纏。

一部經書誦讀了千年,麵壁隻為破解這情關。愛的麵前誰能抽一個上上簽?

一個愛字書寫並不難,誰能測出情海的深淺。傷過痛過為何還依然癡癡苦戀?”

其實歌詞是矛盾的混合體,若談“參禪”與“洞穿”,則“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歌聲中又何必不肯離開“情”和“愛”。若是鍾聲真能撫平所有的波瀾,又何必祈求一個上上簽?

問題實際上還是在於:“悲喜紅塵的畫麵,恩怨交織著上演。不過蠢蠢欲念任其泛濫愛恨糾纏。”

所以,《上上簽》就我看來本意仍然是非“禪”而禪的。這意味著,麵對“悲喜紅塵的畫麵”,麵對擺不脫的“蠢蠢欲念”和“恩怨”“愛恨”,人能否達到破解“情關”,測出“情海深淺”,從而抽一個“上上簽”的結果。也就是說,作者在困惑與“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之餘,感受到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參禪”的必要。

其實這也就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我們今天很多人的內心訴求。確實,當愛已經被“欲”取代,當情為“利”所吞噬的時候,當娛樂代替了藝術,當真情變成做秀,當學問墮落到表演,當謾罵逼問了批評的時候。人們怎麽能不“浮躁”從而從心靈深處發生真切的恐懼。

孫國慶風風雨雨20多年擔當了“藝人”的角色,恐怕他選擇了這首歌“推薦給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歌友們”,也正是這首歌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他的心路曆程。因此,這首歌對於那些雖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聽眾們來說無疑會在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共鳴之餘也會帶去某種思考和默想。何以求禪?何為上簽?其實也許與“禪”無關,也與“上上”無關。我們需要的也許仍然是在浮躁中尋找一點沉著,在喧囂中尋找一點平靜,在無休無止的名利場上尋找一方屬於自己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