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帶壞頭 揭穿娛樂圈策劃緋聞新套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明星鬧緋聞→查証→闢謠→引爆媒體口水戰……這種現象,我們見慣了。

  但這隻是表麵現象。不管明星本人裝得多麽苦惱,顯得多冤,其實絕大多數在耍弄大眾,是明星有意在用“有色炸彈”轟自己。我們是看見又有明星鬧緋聞了,千萬不必太當真。放眼望去,如今娛樂圈每一條緋聞隱私背後,都十分可疑地藏著新節目、新電影、新電視劇、新專輯、新書即將問世的消息。看得多了,隻有一個直覺:一個個騙局。

  1 娛樂圈不再按常理出牌:負麵的消息一樣讓人氣抬升

  讀者應當記得,李湘頭天宣布離婚,第二天湖南衛視就“配合默契”地發布消息,說李將主持該台一檔新節目《名聲大震》。緊接著,一所高校瞅準了風口浪尖上的李湘,逆輿論而上封她個教授的頭銜,讓這輪炒作多了個看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w2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意大利偉大的左後衛”的激情狂吼之後,黃健翔的辭職高調得令人難以置信。從傳聞被眾多媒體哄搶,到與某娛記結怨,博客上一派口水飛揚的“罵街”景象,有如懸疑片一樣環環相扣、高潮迭起。

  繼李湘婚變之後,娛樂圈模範夫婦鄢頗和梅婷的婚姻被傳亮紅燈。可再往下看你會發現,他們合作的電視劇《新結婚時代》正在多個地方台熱播。

  橫空殺出的女演員張鈺以性愛錄像為武器,曝光著名導演的性醜聞,直指娛樂圈“潛規則”。不久,半路又殺出個“留洋博士向張鈺求婚”。有了這些濃墨重彩的鋪墊,張的自傳開價100萬元還算高嗎?

  隨著電影《墨攻》上映,“話題女王”範冰冰被爆出雇“禦用寫手”炒作;饒穎與趙忠祥的陳年舊飯被拿出來翻炒沒幾天,就傳來老趙自費出版了一本“不公開發行,不對外銷售”的掛曆的消息。

  何潔車禍是炒作?黃曉明和秦嵐分手是炒作?數得出來的“疑似炒作”事件還有很多。拋磚引玉,聲東擊西,欲擒故縱,甚至離間計、苦肉計都運用自如。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娛樂圈的宣傳不再按常理出牌,輿論被一個又一個的噱頭吸引,大眾則被一個又一個的炒作忽悠。

  炒作,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大力宣傳鼓吹,主要指正麵鼓吹。對娛樂圈,這樣的解釋顯然早已過時。這是一個炒作的年代,該脫不該脫的都脫了,該裸不該裸的都裸了。這還不夠,未婚懷孕、婚變、性醜聞、車禍、辭職等等一係列私人得不能再私人的事兒,不由分說都成了炒作的作料。正麵新聞提高名望,負麵的也能讓人氣抬升,讓大眾越來越難看清鍋裏的真材實料。

  2 不良風氣:無人喝彩,就得坐冷板凳

  前幾年,湖南某高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開了一門“炒作學”課程,一時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大惑不解:這種東西也能形成學科?也能登上大學講台?而僅僅一兩年後的今天,炒作在國內娛樂圈卻屢見不鮮了。

  一頓“瘋炒”之下,黃健翔迅速升級為全國級話題人物,媒體曝光率無人可敵。不用做詳細統計,僅僅去Google和百度上搜索一下,動輒幾百萬篇的相關網頁顯示著黃已是紅透半邊天。像黃健翔一樣去炒作!黃健翔的躥紅速度實在令同行們豔羨不已。

  去年和今年“超女”的火爆,也是職業策劃人團隊的成功案例。如何吸引媒體眼球,然後再將大眾關心的話題以幕後爆料人的身份利用網絡散布出去,這樣“爆料→闢謠→爆料”的循環,硬生生將《超級女聲》炒成最火爆的選秀節目。

  正像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娛樂圈的人員布局很像金字塔的造型:以眾多的無名小星作為根基,一層層堆積直到塔頂,最終登上頂端的不過是十幾個常常露麵的一線演員。從小星星變成大明星,單純地做好本職工作或者苦熬輩分年頭,在聲色犭馬的娛樂圈似乎不太可能,想成名,那些不痛不癢就事論事的新聞顯然不行,必須適時拋出擲地有聲的“重磅有色炸彈”。

  於是,一些明顯低估了受眾智商的無厘頭炒作開始粉墨登場:為了宣傳自己的新片《我不是女生》,大嘴宋祖德成功策劃了一次有關變性的炒作;“光棍節”前夕,號稱“80後作家”的張一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公開征婚,宣稱不要演藝圈明星做老婆,實際上是要趁機炒賣自己的新書;某當紅女星在一位自由撰稿人老鄉的策劃下,幹脆走起了“負麵越多人越紅”的路線,發動一次次充滿爭議的曝光,不顧一切地吸引眼球。

  炒作這個詞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句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有相關業內人士披露,娛樂圈接二連三出現的事件、風波,炒作麵越來越廣,多數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

  每天報紙、雜誌、網絡中的娛樂新聞幾乎有80%以上屬於炒作。炒作的手法千奇百怪,炒作的人才成了特需資源。

  一個嚐過炒作甜頭的歌星曾私下對記者說,藝人那麽多,人家憑什麽老盯著你?市場經濟就是眼球經濟,誰吸引了眼球誰就擁有了人氣和市場。甭管你信不信,離開炒作你就無人喝彩,就得坐冷板凳。

  3 “神秘”職業──娛樂明星策劃人浮出水麵

  隨著一輪又一輪花樣頻出的炒作,一個“神秘”的職業──娛樂明星策劃人浮出了水麵。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策劃人對娛樂圈運作方式、明星包裝等了如指掌,他們的本來身份不是娛樂記者就是職業撰稿人、經紀人,有的明星也會親自參與出謀劃策。

  而網絡上,一個新興的職業──明星槍手也正在形成規模。很多大公司都找專業槍手在網上發帖,為旗下明星炒作,這已是公開的秘密。網絡是很好的免費宣傳平台,於是經紀公司就在網吧召集一些熱衷上網的年輕人,當起職業槍手,每天在各大網站注冊很多ID發布帖子。罵和讚都有,都針對一些明星的猛料和隱私,經紀公司還提供一些“獨家”照片,讓猛料看起來更加真實,由此引發粉絲之間的罵戰,吸引更多媒體關注。

  不管這些炒作多麽荒唐離譜,它們卻總能如期進入大眾的視野,並產生流行性感冒一樣的快速傳播效果,因為對於這類八卦新聞,總有一些媒體表現出空前的熱情,跟著起哄抬莊,為的是從“娛樂GDP”中掙得更多的銅板,這也是近來娛樂圈接二連三猛料出爐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公眾對這些鬧劇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和窺視欲。台下的觀眾越熱情,台上的演員自然也就越起勁兒。當這一唱一和的循環逐漸形成一種默契的時候,娛樂圈的炒作離瘋狂也就不遠了。

  就拿金雞百花電影節上的“變性事件”來說,當宋祖德在杭州發布會現場大放厥詞的時候,多數主流媒體的記者在震驚之餘都是不屑一顧,不想一家網站對此事興趣濃厚,搶在第一時間詳細向網友披露,以至於這段瘋狂的言辭到後來廣為傳播到“地球人都知道”。範冰冰近來相繼被曝的一連串負麵新聞,經過一番連環戰之後,在天涯的那個發帖人身份被揭開,竟是西安的兩名初中生受“演員姐姐”唆使才發帖,並向範道歉。範在看到道歉信後專門在博客撰寫長篇文章表達心中的痛心與憤怒,並揚言還是要找出那個幕後黑手,再次引發議論。至於做整容鑒定一事被網友再次疑為賄賂醫院,範冰冰同樣將計就計,變被動為主動,又大紅了一把。

  究竟這些炒作是成是敗,是高明還是低劣?正像一位娛樂明星策劃人說的那樣,這些人用的是一種極端的炒作方式,這種炒作表明,在媒體麵前,他們已經無招可出,隻能用最邊緣化的、最沒有技術含量的炒作手段來維持自己的曝光率。在這位策劃人看來,他們幫助明星採取非正當手段得到一些名氣不難,但明星想保有這份名氣就非得靠真本事不可。

  4 拒絕被人忽悠:別當不拿報酬的群眾演員

  “娛樂圈這樣的事多了,沒有反而不正常。”

  “這樣的炒作純屬鬧劇,對鬧劇的主配角應該有寬容的心態,是他們讓我們的娛樂生活更豐富多彩……”

  炒作風氣的盛行已經讓觀眾們學會在漫天飛舞的唾沫星子裏泰然自若,其實在漫天的炒作與風雲突變之間,我們隻要仔細分析近來的炒作高招,就不難作出自己的判斷,嚐試一下“反炒作”的感覺,這首先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稍微冷靜的人都會發現傳聞中不攻自破的漏洞。

  盡管策劃人對娛樂圈的遊戲規則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但這項憑借智慧賺取金錢的腦力工作也並非沒有風險。策劃人水平參差不齊,絞盡腦汁想出的辦法也並非一炒一個準,有些策劃人更因手法拙劣,不僅讓明星紅上加紅成了泡影,還毀了明星現有的名聲。俗話說眾口鑠金,要識破這種神話般的炒作最直接的辦法是,眼見為實,捕風捉影的東西不要完全相信;靜觀其變,要是從一開始大家的關注沒那麽密集,而是待以時日分析事物的發展,炒作者自己恐怕也就沒了炒下去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做人最怕的就是沒有主心骨。“名氣不夠,炒作來湊”如今在娛樂圈中已經演變為“有了名氣,也要炒作”。總是等到一場場狂歡收場之後,主角們“大義凜然”地站出來表明身份和態度,這時大眾才恍然大悟,自己不過當了一回沒拿報酬的群眾演員,被人忽悠了。

  美國評論家蘇珊珊桑塔格曾指出:“以前,對私生活的種種隱秘,人們幾乎守口如瓶,而現在,人們卻吵著要上電視節目,抖露隱私。顯示出來的,是那種毫無廉恥感的文化。”

  當公眾普遍清醒地認識到緋聞炒作的醜陋用意時,那一場場鬧劇都將落入尷尬的地步,被大眾嗤之以鼻。那些明星沒有炒出什麽來,反而弄得一身狐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