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歌手爭著奉獻背後是否有黑幕或暗箱操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有媒體報道稱,今年的大小歌手爭著上春節晚會的人數比往年要多,競爭也更加白熱化。其他各路演員依然以老麵孔居多。

記得去年的春節晚會,除了一些主旋律歌手和“腕”級歌手能有幾分鍾比較寬裕的時間歌頌新生活以外,不少的流行歌手隻是捆綁似地客串了一把,盡管隻有短短幾十秒的亮嗓,但依然有眾多知名度不高的歌手煞費心機卻未能如願的比比皆是。這不,前不久,一位女歌手就自曝為了上央視春節晚會而被騙了幾十萬。

伴隨著2007年央視春節晚會的日益臨近,想象著億萬觀眾期盼的眼神,再考慮到因為在春節晚會的曝光而即將帶來的名和利的雙贏,不知有多少歌手已經提前半年就把亮相春節晚會這一課題提上了議事日程。這裏不分新老歌手。畢竟,包裝和宣傳是誰也推辭不掉的必修科目。當然,一些無名小卒想上春節晚會的心情要比“腕”級歌手急迫得多,也賣力得多。

據悉,有相當一部分無名歌手是通過“各種路子”方才墊高了自己並如願以償地邁上了春節晚會的舞台。聽說有一位稍有些知名度的歌手奮鬥了好幾年,花了好幾萬塊甚至幾十萬才在春節晚會上與別人聯唱了一段口水歌。好在這位歌手在流行歌壇還有點人緣,如果是沒有什麽門路的歌壇新人,如果再沒有什麽獻身精神,想借著春節晚會的風水寶地踏上藝術的殿堂,比登天還難。這讓我不得不懷疑,歌手高歌奉獻背後有黑幕或者暗箱操作。

觀眾如果留意的話,不難從屏幕看到這樣的鏡頭:某大腕在引吭高歌,他的身後或旁邊會有成排的美少女和俊少男一字排開,這時攝像機逐個一掃而過。這就是說,這裏的“星星”至少是做了感情或物質上的投資。就像曾經的“詞壇怪傑”張俊以一樣,我們看慣了他在央視春節晚會上一張“秀”臉,沒有某些物質或感情上的投資,攝像機可能對他情有獨鍾嗎?當然不可能。因為行賄張俊以被法院判了有期徒刑而坐了勞,這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事實。

以前歌手上春節晚會是沒有任何報酬的,純屬打義工。據說,從2001年的春節晚會開始,不管是港台巨星還是內地歌星都有1000元的報酬。那為什麽眾多歌手寧願放棄春節賺錢的黃金檔期,也要分文不收甚至自掏腰包地往央視春節晚會這樁獨木橋上擠呢?很明顯,他們看中的是春節晚會的高收視率。這就像某位演員說的那樣,吃小虧占大便宜。上了春節晚會,歌手的身價就會水漲船高,來年的收入肯定飆升。如果瞎貓碰見死耗子,這段小調出人意料地火了,說不準他搖身一變就成了什麽“腕”了。現在的流行歌壇有一個怪癖,如果歌手有一首歌火了,那他在歌壇的地位基本上也就敲定了,現在靠一首歌在歌壇單打獨鬥的歌手比比皆是。

相對於二、三線的歌手,“腕”級歌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同樣是參加晚會,“腕”級歌手可以名利雙收。比如,某年央視春節晚會上,梁朝偉、張曼玉合唱的那首廣告歌《花樣年華》,要知道,張曼玉是從來就不唱歌的,但有了廣告商的慷慨解囊,張曼玉沒有理由拒絕開啟金口。同樣的伎倆又被章子怡和鄭伊健演繹了一遍。他倆合唱了某電視機廣告的主題歌,盡管章小姐的唱功很業餘,但仍擋不住她唱歌的熱情。這種軟性廣告,廣告商滿意,歌手撈實惠,央視的好處自然更落不下,可謂“三全其美”、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

越是年味正濃的時候,我等平民百姓忙著趕著回家過年的時候,也正是大小歌手爭著搶著要為央視奉獻之時,究竟大小歌手能為央視做出何等水準的奉獻,而央視又為全國人民作出何等水準的奉獻,咱老百姓隻有騎著毛驢看書本——走著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