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社會婚介瞄準高校 校園女生很搶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小謝說,現在她已經度過剛畢業時找不到工作的難關,那段在網上征婚的經曆在她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她來自西北,是廣州某知名高校哲學係的研究生。眼看就要畢業了,為了在廣州有個穩妥的落腳之地,她毅然通過社會征婚機構的介紹,嫁給了一個她並不很愛的男人。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征婚廣告出現在大學校園內,包括婚介公司、交友中心、社會商業人士等社會元素的麵向大學生征婚的市場機構成倍增加,江蘇省更出現了全國首家高校婚戀聯盟。“社會征婚進高校”正成為一個新趨勢。近日,時報對廣州10所高校的200名大學生展開相關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近六成學生能接受社會人士校園征婚現象,一成半學生表示會主動嚐試征婚,隻有不到三成學生表示反對。


  征婚廣告貼滿校園角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婚介公司、交友中心將眼光瞄向了高校校園,在校園內開拓高校征婚市場,各種征婚廣告貼滿了大學校園的每個角落。記者調查發現,廣州高校的征婚現象從無到有,如今已經是成倍增加。僅今年1~10月,就先後出現三四起校園征婚廣告。有婚介機構人士表示,平均每天有三四名大學生到他們那裏登記征婚。


  華南師範大學  白領俱樂部為男士征婚


  “十一”黃金周剛剛結束,華南師範大學就出現這樣一張告示:“廣州越秀區公務員,廣商學士,覓本科以上高年級女生、研究生或高校教師。”這些“求婚者”有分別來自外企、政府、電力係統的白領男士。

  記者看到,這3名男士均在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學曆均在本科以上,身份分別是日資企業高級翻譯、越秀區公務員、電力係統工作人員。“白領覓友”、“公務員征婚”等消息在華師大校園內傳得沸沸揚揚,同學們議論紛紛。同學們都認為,這種征婚方式的目標很明顯,就是瞄準了華師大的漂亮MM,而且征婚者條件不錯,不是大企業員工就是政府公務員,很能吸引女生,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好的征婚方式。然而記者調查最終發現,貼告示者乃附近一家高級單身白領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因為女大學生能吸引更多白領,所以他們就把“征婚廣告”貼進校園。


  中山大學  單身青年貼廣告“聘妻”


  前往高校征婚的還不僅僅是婚介公司或是白領俱樂部,一些社會單身青年也將目光投向了高校學生。2004年12月,中山大學各大飯堂門口,一名聲稱願做“管家丈夫”的男子在校園內張貼“招聘妻子”的廣告,還要求“應聘”者必須以碩士、博士等事業有成的高知女性為主,並表示在獲得愛情的同時,還表示女方“我願意將自己神聖的愛情商品化、禮品化,送給優秀的你……妻子一經聘任將得到100個吻、30聲我愛你,做飯20次”。除此之外,還特別要求“女性要求本科以上學曆,最好是碩士博士畢業的,而且要有房子有車事業有成!”該男子還提到,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如今已35歲,在廣州大道南購買了住房,希望各行業的女性能夠大膽示愛。


  當這一荒誕的廣告出現在中大校園時,引起了諸多大學生的非議。但一些研究生卻頗感興趣,認為有一個如此貼心的“管家丈夫”是眾多女性的心願。


  高校征婚成功率幾為零


  上述現象可看出,高校征婚現象不僅反映出一種社會現象,更具有濃厚的商業味道。婚介公司、俱樂部為何將眼光瞄準高校?對此,從事高校征婚的某俱樂部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能為許多高級單身貴族尋覓另一半,“尋覓”成功後向男方收取不少的“謝媒錢”。他們可以保證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以及保障所有會員的人身財產安全,並可為包括大學單身教師在內的高知白領提供“覓友”服務。另外,一名舉辦校園征婚活動的信息中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學生也要走入社會,需要就業和步入婚姻,通過活動提前將大學生的簡曆托管到中介公司,為更多的知識白領提供交流的平台,這並無不妥。

  記者采訪發現,比起麵向社會上的征婚現象而言,征婚公司普遍認為,麵向大學生征婚的確能夠“挖掘”到不少優秀“婚源”,大學女生青春靚麗又清純可人,比起社會上的應征者,沒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同時,大學生除了文化修養高,同時具備較高的道德標準,種種原因說明,不可否認高校是高素質女性最為集中的地方。


  征婚公司如此興師動眾,大學生們也應者有之,高校征婚的成功率又有多少呢?遺憾的是,記者采訪時,眾多婚介公司坦承“麵向大學生的征婚成功率幾乎為零。”某婚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學生因為沒有走出校門,單純往往讓他們對任何事都心懷戒慮。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學生因為學曆高,往往有一種天之驕子的感覺,十分自傲,這讓一些自尊心較強的成功人士產生矛盾心理。特別是“80後”出生的大學生,往往自尊、自負,缺少對別人的關愛,以自我為中心,也成為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征婚故事   女大學生征婚隻為落戶廣州


  趙燕,幾個月前還是中山大學哲學係的一名研究生。幾個月後的今天,她已經通過朋友的征婚介紹,順利地成為一名廣州媳婦,落戶廣州。回想起半年前的艱難抉擇,趙燕神色黯然:“事實上我現在的生活過得並不是很好,丈夫很大男人主義,我甚至有些為當時的決定後悔。”


  無獨有偶,今年7月畢業的廣州某高校本科生小謝也曾經以一名在校生的身份走上征婚之路。小謝不算是美女,但幹淨利索,文靜大方,如今在一家私營企業做文職工作。談到臨畢業那會的煩惱與痛苦,小謝似乎不願再去回顧,在記者多次交流下,才勉強有了下麵的對話。


  信息時報:你畢業那陣子怎麽會想到在網上征婚呢?


  小謝:因為沒找到工作,身邊也沒什麽可以提供幫助的人,所以希望找個人依靠一下。畢業那段時間,忙著找工作,忙著畢業,忙著找住處。到了7月離校的時候,學校宿舍已經不能住了,連畢業證也沒拿到,因為還欠學校學費。


  信息時報:你覺得在網上能找到你想要的對象嗎?

  小謝:現實中,我從心底有點自卑,所以在學校也沒談男朋友。我征婚主要是想改變境遇,不要浪費時間和感情,這也是一種機會吧。


  信息時報:有人和你聯係嗎?

  小謝:有幾個,都是通過網絡聯係,也和其中兩個見過麵,可要我一見麵就決定嫁給他,我還是沒有這個勇氣,或許那兩個人還不是我想要找的類型吧。如果自己心裏完全不願意就嫁人,又在這種情形下,我覺得那是出賣自己了。

  信息時報:你覺得這個經曆對你影響大嗎?

  謝:影響還是有的,它代表了我那時候的心理曆程,雖然通過網絡征婚我還沒找到自己合適的對象,不過我還是希望我能在今年找到滿意的歸宿。

  當代大學生對於頻頻“闖進”校園的征婚到底持什麽樣的態度?連日來,信息時報向廣州10所高校的200名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學生能夠接受社會人士在校園的征婚現象,一成半學生表示會主動嚐試征婚。總的來說,大學生們認為這種現象“存在即合理”,可以接受。


  不同年代大學生對校園征婚看法不同:不支持也不反對VS隻要慎重也不是壞事


  當代大學生對於校園裏的征婚現象見慣不怪,但對於畢業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大學生,他們雖然也表示可以理解,但很顯然,他們也有保留意見。


  80年代大學生:“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1987年大學畢業,現就職廣東某學院的王教授說:“我們當年別說征婚了,那時談戀愛都是違反校規被嚴格禁止的。”


  王教授指出:現在的校園征婚是一種價值取向的轉變,以前的人談到婚姻,是以感情、以責任為基礎的,而現在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放,追求物質享受也不是什麽可恥的事情,現在的青年人,思想比較浮躁,經常缺乏把持力,當然,大學生校內校外征婚,隻要不是騙局,並不是什麽大事,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的。”


  90年代大學生:“通過婚姻改變現狀,可以理解”


  1997年大學畢業,就職廣州某房地產開發公司財務部經理的李小姐對於大學校園出現的征婚廣告是這樣認為的:“這需要多方麵去看待,如果純粹是為了通過婚姻來改變現狀,是不可取的,這其實是他(她)們的無奈,也是可悲的”,同時“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麵性的,得到了一部分也必然會失去另一部分,既然我們不能強求每個人想法一樣,我們就應該給予理解,如果能有相關的引導與規範那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