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砸5億,中國人誰在享受“奢侈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說,猶太人有一條做生意的金科玉律--盯住有錢人的口袋。因為有錢人其實是對商品價格最不敏感的人,他們更多在乎的是一些與實用性無關的因素。隨著“福布斯財富榜”、“胡潤百富富豪榜”這樣形形色色的“評富遊戲”在中國的關注度與日俱增,這也許就成為各色奢侈品展會高調走遍中國的原因。

剛剛落幕的第二屆上海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又讓國人大跌眼鏡,繼去年首屆“奢侈節”三天砸下2.5億元的成交天量後,今年更是勢如破竹,短短四天竟在悄無聲息中成交5億元。

誰推動了奢侈品浪潮悄然東泛?

“奢侈品”在中國已不是新詞匯,這個源於西方的概念早已飄洋過海,東渡中國,其熱潮正在蔓延。中國品牌戰略協會秘書長楊清山曾表示驚訝,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已經達到總人口的13%,而事實上“真正的富人”數量並不多,可中國卻成了全球奢侈品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

今年的上海“奢侈節”一如既往地聚集了世界最頂級的品牌:超級跑車、豪華遊艇、私人飛機、名貴珠寶等眾多世界之最雲集,展品更是遍尋稀世珍寶。正如此項展會的創始人盛磊介紹:“每年的Top Marques都會推出眾多世間少有的珍品,今年更是有多款奢侈品巨頭選擇展會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發儀式,中國已成為世界奢侈品亮相的首選平台。”

此次展會上,包括莎朗·斯通在《本能2》中的座駕:全球限量版世爵跑車、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的座駕威茲曼(Wiesmann)貴族跑車、F1冠軍賽車民用版Hulme跑車、被譽為銀行家金表的瑞金達手表等等,都首度映入國人的眼簾。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除了眾多國外頂級品牌以外,中國奢侈品的概念風頭不減,包括竹葉青極品茶葉、限量版熊貓牌香煙、天價古典工藝品、頂級紅木家具、國產油畫、頂級保健品都集體彰顯了“中國奢侈品文化精粹”。

更有趣的是,在這次展會開幕的當天,“2006胡潤百富榜”也在展廳同時發布,隨著中國新首富的誕生和中國富豪的座次排定,也將一擲千金的奢侈文化推向了最高潮,主辦方將頂級富豪與超級奢侈節捆綁出爐的用心可謂良苦,也意味著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已經從普遍撒網、培訓大眾奢侈意識進入了“精確製導”的境界,也算真正盯住了中國富人的口袋。

誰在為“奢侈瘋”買單?

5000萬元的名畫、2000萬元的翡翠、1000萬元的跑車、數百萬元的家具、數十萬元的八音盒……經曆了奢侈文化輪番熏陶的一部分國人也許對這些天價再也不會驚愕得合不攏嘴,但又是誰在為這些“奢侈瘋”買單呢?

據展會主辦方介紹,頂級奢侈品買家主要分為三類,一是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上榜富豪;二是身價千萬元以上的“隱形富豪”;三是具有非常高消費能力的金領一族,主要是外企老板和私營業主。

盛磊分析,上榜富豪多數是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的老板,這些人行事低調,不會花費巨資買車。而最喜愛豪車的大多是義烏、溫州、寧波一帶的隱形富豪,雖不見得是社會知名人士,卻能支配大量財富,而且出手都非常闊綽。去年的展會有8成成交額都來自這些“隱形富豪”,所以展會的重點邀請對象都鎖定在義烏、溫州、寧波、杭州、無錫、蘇州、昆山、深圳等地的私企老板身上。主辦方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展會期間,的確有不少神秘富豪團光臨。從地區上看,主要有北京團、太原團、深圳團、廣州團、無錫團、溫州團等,其中也不乏在大陸從商的台商團。

事實也證明,雖然展廳看似清冷,但卻是特有的“外冷內熱”--表麵看,來賓冷冷清清,展商慵慵懶懶,但這並不妨礙中國買家內心洶湧的消費欲。閃電般的成交速度、駭人的銷售金額和展館內花旗銀行貴賓房裏的熱鬧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胡潤百富榜”女富豪張茵的登頂似乎預示著女富豪實力不可小覷,而展會透露出的信息更是如此。有關人員表示,展會特地為女富豪和太太團展出了200多萬元的瑞士Reuge八音盒、180萬元的Parmigiani女表和5克拉以上的南非鑽石。

盛磊還強調,在這次展會購物的都是“陽光富豪”,幾乎沒有國企老總和上市公司高層,敢於拋頭露麵、一擲千金的都是“能掙會花”的生意人,用他的話說:“這些人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名正言順”。

誰在看“隔著櫥窗的風景”?

主辦方宣稱,這項展會的宗旨是打造中國富豪追捧的社交生活圈。還將秉承展覽前三天不對外開放的慣例,通過自有的專業高端客戶邀請係統,僅邀請VIP客戶參觀。貴賓分為鑽石VIP及普通VIP,享受禮遇有所不同。鑽石VIP一般都是最頂級富豪精英、社會名流等,普通VIP也都是企業業主以及高層管理人員。

據介紹,今年的貴賓主要來自花旗銀行的高端客戶,龐巴迪私人飛機的客戶,頂級跑車和豪華轎車主、名貴手表藏家、頂級藝術品藏家、江浙私營業主、頂級會所會員、高檔消費場所客戶等。

雖然高盛的報告稱,中國目前的奢侈品消費人群已達總人口的13%。但據業內人士透露,從各大銀行匯集的統計數據來看,在上海及周邊地區能夠每月消費刷卡金額超過50萬元人民幣的“超級大腕”數量總共不超過3000人,而上海現有的奢侈品展所針對的都是這個狹窄的客戶群。

雖然是極少數的人群,卻砸到了大眾的眼球。毋庸置疑,許多“大眾”都充滿著好奇心,試圖撥開這層“極小眾”的簾子,一探究竟。盡管展會有一天為公眾日,但要價百多元的門券和嚴格限製的客流量還是阻擋了大眾“獵奇”的腳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展會期間,上海的本地互聯網尤其熱鬧,許多人在網上甩賣VIP貴賓券,據說原價高達588元,據了解,這些“富豪編外人員”還是以各種各樣的渠道搞到了這些貴賓券,與此相對應的是,展廳門外的倒票“黃牛”也很活躍。

在開展當天,浦東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展館室外停著加長悍馬、直升飛機之類的大型展品,一位遊客正通過豪車的車窗向內探望,看得津津有味。這位來自江西的王先生說,他正好在陸家嘴遊玩,看到這個展覽很新奇,本想進去開開眼界,不想被保安拒之門外。

他說:“我們老百姓隻是來看熱鬧的,這些東西好是好,就是價錢太嚇人。其實就是好奇,這些東西我們八輩子也買不起。”

在上海某事業單位工作的賴先生通過朋友拿到公眾票在展會上逛了一圈,回去後就把自己msn的名字改成了“隔著櫥窗的風景”,意味深長。他說,奢侈品其實跟絕大多數人沒什麽關係,但櫥窗裏麵畢竟誘人,但真把腦袋探進去了又是說不出的滋味。

誰營造了“未富先奢”的怪圈?

上海“奢侈節”其實既不是某種標本,也算不上是特別的個案,因為這種奢侈品風潮已經在中國大地上逐步蔓延開來,圍繞奢侈品消費的各種廣告宣傳、展覽演出已讓公眾對這些貴的驚人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從北京、天津、杭州、上海直到深圳,都在舉辦形形色色、規模各異的奢侈品展,而且已逐漸從一線城市波及二線城市,頻率已經高到幾乎每個月都能辦展。

但隻要有利益驅動,商家還是樂此不疲。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並不太起眼的中小城市雖然市民平均收入不算太高,但一部分人的消費力卻很驚人,而且花錢更是不假思索,基本是隻要你敢賣,他們就敢買。

以上海為例,從某些高檔商場主辦、到各種機構操辦、再到搭著各種文化時尚活動的便車搞起來的各種奢侈品展、精品展、外國生活方式展數不勝數,公眾難免已經審美疲勞。

售價超過500萬元的荷蘭世爵跑車公關經理王昵告訴記者,國內各地對辦奢侈品展會興致頗高,世爵作為比較“正宗”的奢侈品,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各種邀請,參加各種展覽,其實不少也是“撐撐門麵”,因為現在的“奢侈節”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不久前結束的京城首屆奢侈品展淪入奢侈不“奢”、“名流”不“名”的名不副實尷尬之中。而且幾個奢侈品展,主辦方之間的互相“踩點”,互相挖牆腳的行為已經成為彼此競爭的潛規則,這也是這種本不該“擴大化”的“奢侈節”盲目擴容的直接後果。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南京大學教授杜駿飛分析,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財富的4%左右去購買,而在中國,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況並不罕見,這就是非理性消費的表現。而中國目前“奢侈節”紮堆,似乎正在刻意培養著這種非理性消費心理的土壤。

重慶市榮格心理谘詢所周矩所長在媒體上表示,奢侈品是一種與窮人為敵的武器,它被用來告訴別人它的使用者不僅與眾不同,而且在智力、財富和社會地位上都高人一等。因此,有人對奢侈品大舉進軍中國感到憂慮,認為它並非是一種完全正常的消費行為,而帶有一種自我炫耀的成分。事實上,全球奢侈品產業的活力所在(日本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量的1/4)就被國際市場人士認為主要源於日本人病態的消費心理。

也有一位專家引用了孟德斯鳩的觀點“富人不奢侈,窮人便餓死”,認為奢侈品消費促進了某種財富流動,在一定範圍內將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但必須掌握一個平衡度。他擔心,奢侈品在中國可能被曲解為沒有精神的極品物質,這種有偏差的大眾意識傾向將帶來很大的問題。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社會學家直言不諱地指出,看看中國的國情就知道中國還遠未到全民奢侈品消費的時代,而中國恰恰又是全球奢侈品消費成長最快的國家,這其中有很多因素,很大的原因就是社會輿論的推動,外國品牌商的狂轟濫炸、國內展會的此起彼伏再加上媒體的追捧,烘托出了異化的消費心理和不成熟的消費市場,但必須提醒的是:未富先奢,不利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