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吵得再大聲點 達芬奇要在墳墓裏笑醒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達·芬奇密碼》是一堆謊言?是曆史真相?或者就是一部商業上成功的小說?每個人都堅持己見,爭論之激烈,已經達到一個臨界點。

  蒙娜麗莎還能笑得出來,真是奇跡!

  這女人原來承載著那麽多秘密:重要人物的秘密婚姻以及可能存在的繼承人;神秘組織;還有複雜的宗教政治。丹·布朗在《達·芬奇密碼》裏講的故事,簡直就是在跟《聖經》唱對台戲。

  一部虛構小說,引起西方社會各界人士互掐,究竟是為什麽?有那麽多的書跟《達·芬奇密碼》的主題相似觀點相反,為什麽就這本書引起這麽大動靜?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它的銷量實在嚇人。自它出版以來,在過去這三年裏,這本書已經在全球賣出了超過4000萬本,一直穩居暢銷書榜不下。

  而且,就在下星期四,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影,將在戛納電影節上作為開幕片全球首映(中國影院也是在這一天作全球同步首映),全世界將會有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眾多的玩具和遊戲開發商也盯準了這部電影,準備開發相關產品,這意味著更多的錢,也意味著更多的青少年將卷入這場世紀之爭。

  其實,隻要丹·布朗出來說一句,“我寫的隻是一部小說,別緊張,我編出來的”,不就好了嗎?但是丹·布朗偏偏不。他說:“我不給這件事下結論,讓神學家和曆史學家去爭出答案吧。”

  這句話,不啻是發出了這樣的信號:遊戲開始了。

  金錢的爭奪者:好萊塢

  這場爭論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娛樂界。好萊塢大片陣容的電影版《達·芬奇密碼》,票房前景看好。

  兩年前,梅爾·吉普森的《耶穌受難記》也曾引發社會各界爭議,而且因為過於暴力而被標記為R級電影,但結果是———叫好又叫座大賺一票。這次《達·芬奇密碼》在美國被標記為13歲以下父母陪同的級別,比《耶穌受難記》還要寬鬆許多。在英國,《達·芬奇密碼》也剛剛通過審查,不過修改了部分聲效和音樂來減少恐怖氣氛。

  在新加坡,電影主管部門昨天宣布該片為限製級電影,16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觀看,以免他們把電影虛構內容當真,認為隻有成年觀眾才能分辨電影中的虛構跟事實。

  可以說,該片所具有的關注度把今年的影院暑期檔拉長了,從5月份就將開始收錢的季節。

  憤怒的抗議者:教會

  之前的種種相信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包括前陣子某教堂把掛在教堂外的電影海報扯掉的事。

  上周,梵蒂岡官方正式發起一項抵製電影《達·芬奇密碼》的動議。作為回應,美國的天主教組織已經號召1000名教徒在電影公映第一天到影院門口守夜祈禱;對200名神職人員進行培訓,教他們如何應對即將上映的電影;專門成立了一個網站(www.DaVinciOutreach.com),跟這本書裏的內容較勁;還計劃組織一係列電影觀後討論會。

  但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宗教界開明人士認為,盡管他們不讚同該書的內容,但該書引起的討論卻是一件好事。他們說,丹·布朗其實是幫了教會的大忙。

  添油加醋者:閑人無數

  天時加地利,這場風暴其實滿足了各方麵的需求。

  評論家總算又找到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文章一篇又一篇,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社會學家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文化現象,有人說,丹·布朗抓住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軟肋,用一本書反映出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甚至全球社會的價值觀衝突。甚至有人得出一個結論:人們之所以這麽喜歡《達·芬奇密碼》,證明陰謀論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場。

  讀者呢?因為意猶未盡,企盼著電影的上映。“誰在乎對錯?”40歲的麥迪森太太隻是個小說愛好者,“他們總是為宗教為政治吵來吵去。其實什麽事兒都沒有。大家愛看不看,這是個故事。你可以喜歡它,也可以不喜歡它。這樣挺好的。”也有一些讀者表示,盡管他們很喜歡這本書,但也可以理解其他人的憤怒。

  “人們對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你很難想像,世界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威斯敏斯特神學院的聖經研究員認為,這才是爭論的焦點。

----------------------------------------------------------

  達·芬奇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導演: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主演: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奧黛麗·塔圖 Audrey Tautou

  讓·雷諾 Jean Reno

  喬根·普羅斯諾 Jurgen Prochnow



  劇情簡介:本片講述了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在法國巴黎出差期間的一個午夜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得知盧浮宮博物館年邁的館長被人殺害在盧浮宮的博物館裏,人們在他的屍體旁邊發現了一個難以捉摸的密碼。蘭登與法國一位頗有天分的密碼破譯專家索菲·奈芙,在對一大堆怪異的密碼進行整理的過程當中,發現一連串的線索就隱藏在達芬奇的藝術作品當中,深感震驚。這些線索,大家都清楚可見,然而卻被畫家巧妙地隱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