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口述:同性戀並不等於艾滋 渴望社會承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同性愛”防艾誌願者的自述 由於男同性戀人群的特殊性和隱蔽性,依靠同性戀者互相轉告、滾雪球似的同伴教育成為針對這一人群防艾滋病的主要幹預方式。“濟南同心愛工作組”是一個“同性愛”防艾民間組織。記者采訪的小夏,就是這個組織的牽頭者。 昨天,22歲的在校大學生小夏(化名)主動打電話到本報要求接受采訪,講述作為“同性愛”誌願者的心路曆程。 “三重身份”的尷尬 小夏主動打開了話匣子。“直到高三暑假,我才開始正式進入‘同誌’圈子。” “我進入這個圈子的第一步是和網友見麵。和很多異性戀一樣,我們約在了泉城廣場。”小夏告訴記者,慢慢地,有朋友帶他去專門的酒吧,他認識了越來越多的人。 在學校是喜好熱鬧的好學生,在家中是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在他的“同誌”眼中又是重感情有責任感的“知心愛人”。他說:“除了疾控中心的專家、誌願者和記者外,現在知道我身份的人也就是兩三個同學。”世俗的壓力使他小心翼翼地麵對周圍不知情的人。 “我們是社會大家庭的一部分” “除了性取向之外,我們和其他人並沒有不同,我們最希望的是得到社會的承認。”小夏這樣告訴記者。 在一次艾滋病幹預活動上,一名大夫對小夏說:“我最近在網上也看了一些寫同性戀的小說,我覺得他們的感情也挺真摯的,和異性戀沒有什麽兩樣。”這番話讓小夏頗為感動。來自主流人群的關注使“小夏”們試著和周圍的人溝通,並試著承認自己的身份。 在亮明身份的前提下進行公益活動,也是他們爭取社會承認、體現自身價值的重要方式。“近期我們會組織一次獻血活動。為了打消很多人的顧慮,參加這一活動的‘同性愛’人群將會事先接受嚴格的監測。”小夏說。 “‘同性愛’不等於艾滋病” 男同性戀常常被人等同於艾滋病。一位艾滋病防治專家告訴記者,男同性戀成為目前排名第二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原因有三:一是同性戀本身不被社會承認,具有隱蔽性大、多性伴的特點;二是由於不存在懷孕可能,使用安全套者少;三是性器官在接觸時更容易破裂,增加感染可能!鞍?灘『汀?型??揮斜厝還叵擔?灰??斜匾?姆闌ぃ?耆?芄槐苊狻!閉饢徊輝竿嘎緞彰?淖?腋嫠嘸欽摺?/P>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由於男同性戀人群的特殊性和隱蔽性,依靠同性戀者互相轉告、滾雪球似的同伴教育成為針對這一人群防艾的主要幹預方式。由小夏牽頭組織的“濟南同心愛工作組”就是其中一個“同性愛”防艾民間組織。今年3月,“濟南同心愛工作組”正式成立,現在已有19名成員,他們大多是30歲以下的在校學生或在職人士。部分酒吧等場所是他們平時的聚點,也是他們實施幹預的主要地點。“目前幹預的主要方式是發放宣傳資料、調查問卷和安全套。”小夏告訴記者。 尋求合作是小夏主動向媒體靠近的重要原因。作為邊緣人群,他們渴望能有定點治療性病的醫療機構,省去掛號和就診時遭遇的尷尬,他們渴望能有專家,為其提供心理、情感、法律谘詢與支持;作為民間組織,他們渴望能有政府部門幫著聯係一些國家項目,爭取一些資金支持;作為這一特殊人群中的誌願者,他們渴望有更多的“同誌”或“直人”(普通人)加入到自覺宣傳防艾的隊伍中;作為剛剛籌建的工作組,目前的網絡宣傳隻能通過博客進行,他們渴望能有網絡公司給他們捐助一個網站……“‘同性愛’不等於艾滋病。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大家平和地生活在一起。”小夏說。最後,小夏公布了同心愛工作組的郵箱gaychinese2006@yahoo.com.cn和QQ號碼601199843。 采訪手記 從“同性戀”到“同性愛” 自我稱呼代表著一種自我認同。“對我們這個圈子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同性戀這個名詞並不受歡迎,我們更喜歡被稱為‘同性愛’,我們認為這也是愛情;同樣,我們不喜歡被叫做男同性戀,更願意被叫做‘同誌’。” 也許,作為“主流群體”,我們要做的是承認並接受同性戀這一現象的存在,同時盡可能減少其危害性。否則,輿論壓力將使越來越多的“男同”不得不選擇結婚生子這條道路,從而給家人和自己帶來傷害,客觀上也增加了艾滋病向普通大眾擴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