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車》撞斷《斷背山》的七個理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撞車》撞斷《斷背山》的七個理由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綜述之一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3月6日上午北京時間12點30分在洛杉磯降下幃幕,此前被視為最大熱門的由華裔導演李安執導的《斷背山》,最終有點“背”,最佳影片大獎這座金光閃閃的小金人意外地被一匹黑馬《撞車》“撞飛”。不過李安本人還是獲得了一個銀牌——最佳導演獎,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捧走奧斯卡的亞洲導演,連在國際上聲望最高的亞洲電影大師黑澤明也隻是獲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和終身成就獎,從未染指過導演獎。 盡管《斷背山》最終“夢斷”最佳影片獎,但還是應當恭喜李安!奧斯卡舉辦七十八年來,縈繞在國人心中“剪不斷、理還亂”的奧斯卡情結終於由李安替我們來完成了。五年前他憑著一部武俠片《臥虎藏龍》使華語片實現了在奧斯卡曆史上“零的突破”,五年後,還是李安,在第二次衝擊最佳導演寶座的情況下,成功加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李安甚至比希區柯克、庫布裏克、斯科西斯還有今年被授予終身成就獎的羅伯特-阿爾特曼幸運,這些在電影史上早已名垂千古的大師都是與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失之交臂,盡管他們已經多次被提名。 然而《斷背山》被意外一匹黑馬“撞車”,還是爆出了本屆奧斯卡的最大冷門。對於很多媒體來講確實有點大跌眼鏡,之前國內各大報刊影評人也基本上一邊倒的預測《斷背山》“贏定了”,那天我在新浪網主持直播奧斯卡的聊天活動中,現場請到的嘉賓周黎明,這位被國內影迷親切的稱之為“周老大”的權威影評人,在奧斯卡其它獎項的預測方麵幾乎達到了90%以上的準確率,惟獨在最佳影片的預測方麵“馬失前蹄”,當宣布《撞車》得獎時,他和現場另兩位嘉賓也感意外。據說連李安都在現場驚呆得半天說不出話來,甚至氣得一晚上覺都沒睡好。一部連金球獎都未入圍、隻是最後搭上了奧斯卡提名的“末班車”,而且成本不足六百萬美元的小製作,竟然在最後關頭上演了一場奧斯卡曆史上不多見的“絕地大反攻”,值得我們好好分析一下。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戰況,發現《撞車》能“撞飛”《斷背山》唾手可得的小金人,看似一場意外“車禍”,其實早有草蛇灰線,埋下伏筆,在頒獎典禮前一天,我就看出了不祥之兆(參見前文《斷背山衝奧之路遇上“撞車”?!》),現在再把前因後果一起總結一下: 一、從題材上看 《斷背山》雖然是以西部牛仔作主角,骨子裏卻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同性戀題材,畢竟太“小眾”。《撞車》成本低,反映的卻是美國現代都市的種族問題,雖不是嚴格意義的主流電影,但肯定比《斷背山》要大眾化,奧斯卡不是表彰先鋒電影的,那是威尼斯、戛納幹的事兒,作為一個在全世界影響很大的主流電影獎,肯定要照顧大多數。 二、 從對現實的關注度來看 描寫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中西部牛仔感情生活的故事,肯定不如尖銳地觸及美國大都市種族矛盾的社會現實問題更觸動人心。作為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國家,種族問題(不僅僅是黑人與白人的矛盾)一直是困擾美國社會的“老大難”問題,《撞車》的獲獎也反映出911之後種族問題依然是美國社會令人關注的熱點之一。還有一點很切中要害,《撞車》的故事發生地是洛杉磯,而絕大多數奧斯卡評委也住在洛杉磯,發生在“家門口“的事兒肯定感同身受,能引起共鳴,從這個意義來講,《撞車》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便宜。 三、 從宗教信仰和社會風俗來看 美國是一個以信仰基督教為主的國家,在基督教義中,“同性戀”絕對是異端,雖然美國同性戀者人數不少,但始終不是社會的主流,如果公然在影響很大的奧斯卡上對一部歌頌同性戀的影片進行毫無節製地大肆褒獎,肯定會觸犯美國的主流民意,而且勇敢善戰、錚錚鐵骨的西部牛仔一直是美國人引以為豪的象征,是精神“圖騰”,現在連牛仔也在銀幕上堂而皇之地搞起了“同性戀”,這還得了?!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可忍嬸不可忍”!從《斷背山》在美國公映後遭受保守勢力的種種抵製來看,奧斯卡最終的選擇也不想使它的輿論導向出現偏差。 四、 從奧斯卡的價值取向看 雖然演同性戀容易獲影帝、影後獎,那隻是從表演的層麵進行表彰,但是最佳影片這樣一個最重要的“風水寶地”是不會輕易讓出的,這就好比是日本的“藝伎”,陪客人喝點酒,唱個小曲,乃至摟摟抱抱都無傷大雅,但要出賣“貞操”肯定義正言辭。奧斯卡在這方麵從來也是旗幟鮮明的,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同誌電影在眾目睽睽之下捧走過最佳影片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有一部描寫男妓生涯的《午夜牛郎》授予過最佳影片,但裏麵的男妓都是為富婆服務的,並不是同性戀者,相反還時不時拿同性戀取笑和揶揄。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保守的奧斯卡顯然還不想在《斷背山》上開這個先河。而反映尖銳的社會矛盾的影片一度是奧斯卡的“寵兒”,尤其在六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此類影片獲“最佳”者俯拾皆是:如揭露黑手黨醜惡發家史的《教父》、抨擊美國專製體製黑暗的《飛越瘋人院》、當然也有反映美國尖銳的種族歧視的《炎熱的夜晚》-- 五、從奧斯卡的曆史記錄看 也曾經發生過賽前頭號大熱門被後來居上者“掀翻在地”的情形,1999年那一屆,本來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在最佳影片角逐中已經穩操勝券,孰料最後《莎翁情史》反敗為勝,“大兵”隻讓斯皮爾伯格得了個導演獎(和今年情況十分類似)比如去年的《百萬美元寶貝》也是在最後關頭突然打敗了呼聲最高的《飛行家》,爆出了冷門。看來,今年《撞車》的爆冷也並非無稽可尋。 六、從一向大美國主義的優越感看 奧斯卡基本上是“惟我獨尊”的,把最佳導演獎這個“大肥肉”分給華裔導演已經破天荒了,怎麽可能連大獎也“買一送一”呢?美國人在關鍵時刻總是“愛國”的(從911後美國民眾上下齊心可以看出),誰讓《撞車》的主創方是美國人呢?如果李安也是白皮膚,興許情形會不一樣? 七、 從兩片藝術水準看 《斷背山》雖然情感豐沛,動人心弦,但這類題材的影片如果不是講述兩個牛仔的同性戀故事,而是換成一男一女,就是一個很稀鬆平常的愛情故事,並沒有太多新奇之處,本片也不是李安迄今為止的最佳作品,影片後半部分有點不太從容,略嫌急促,比他巔峰時期的《飲食男女》、《理智與情感》還是稍稍遜色; 反觀《撞車》,首先從劇作的角度非常牛,一個普通的撞車事件牽引出若幹家庭、若幹不同膚色的人,是一種好萊塢電影不太常見的網狀結構。而且敘事上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台詞尤見功力,往往不經意幾句,就活生生勾勒出了一個人物,雖是群戲,但個個人物鮮活,更為難得的是,人物性格走向不是一成不變的“臉譜化”,經常峰回路轉,不乏神來之筆,讓人既在意料之外,仔細回想又在情理之中,劇本已經先拿下了編劇工會獎。哈吉斯雖初執導筒,確實出手不凡,節奏把握十分出色,雖然是獨立製作,但一點不沉悶,基本上七八分鍾就來一個小小的高潮,一直勾著你往下看。影片整體風格頗得美國資深大導演羅伯特-阿爾特曼(曾執導《陸軍野戰醫院》、《大玩家》、《高斯福特莊園》等名片,今年剛好也獲得了終身成就獎)的神韻,善於以社會眾生相觸及複雜的社會問題,但又不像後者過於尖銳,陽光普照式的結尾非常符合美國式的主旋律,也很容易討得相對保守的奧斯卡評委的歡心。 不過撇開民族感情的因素,不得不承認奧斯卡把最佳影片授予反映種族問題的《撞車》,還是體現了對現實問題的一種強烈關注,這比早幾年一味地向《泰坦尼克號》、《角鬥士》、《芝加哥》這些大而無當地重磅炸彈“投懷送抱”要理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