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你珍藏:一百名好萊塢影星簡介(性感組圖)-2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湯米·李·瓊斯




我對他所知不深,聽說,他是個英雄。當然,那是在電影裏。我又聽說——其實——他隻是一個孩子,電影裏的刀山火海槍林彈雨不過是他少年時代的一個英雄夢……所以,在成人的世界中,他還一如孩子一般純真。受傷,成長,然後世俗。所以他不再是我們心中的黑衣人了。不過,相對於虛假浮華的好萊塢,他仍然純真得讓人心疼。




尼古拉斯·凱奇




哦,瞧他總是這副德行,似乎總有十足的把握在末被看穿之前吞噬掉每一個對視的靈魂……他不想給任何人一個讀懂的機會,任憑自己的傲慢肆意助長日漸偏執的張狂。他會對你笑,就像現在這樣詭異地,但他更樂於遊戲,在低吟中突然歇斯底裏地露出獠牙向你猛撲過來然後像完成儀式般向你狼狽倉皇的背影致敬。曝露表麵的隱諱隻是對年輕時迷茫和不安定的一種救贖,正像他如今的人格一樣,必須分裂著顛瘋著在邊緣遊走著……然後僅憑單個細胞來危險地支撐著不可預知的前程。當我們蒙著雙眼時無法判定對錯,就像我們無法分辯在影像與生活中他們到底是誰在演繹誰……也許結論是: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瑪麗蓮·夢露





毛毯滑向一邊。全身赤裸而僵硬。據親臨現場的人說,即使處在這樣一個最後的時刻,她仍然能為人們提供堂而皇之或秘而不宣的各類想象。她的手裏握著一個電話,話筒裏滿是機械的盲音。不知道她準備和誰通話,或隻是把話筒摘下來,以免再受人打擾。她死了。自此,好色者們便能以一種緬懷的姿態記取一種性感。這性感是全球性的,也是全民性的。水銀燈下,勞軍的大草地上,她的身體引領一切,也能過濾掉一切——你盡可以雜念叢生,她則盡其所能地展現歡容——都在不約而同地在為那個烏托邦式的享樂主義時代呐喊助威。 可她終於還是香消玉隕了……你可以把她的各種姿容的肖像掛在你的床頭,也可以是這張我在深夜掃出的她的標準照。你繞開道德的嚴令禁止,和平麵的她,黑白分明的她,進行一段段事關生理的臆想。結果你會發現——你是一個健康的人,同樣,你的臆想也是能夠天真無邪的。



費·雯麗





她如此美麗,以至不該如此真實。她如此真實,以至不該如此美麗!這是關於這個女人的最著名的一段評語。她是好萊塢極罕見的、集容貌和氣質於一身的女優,且是兩屆奧斯卡影後。她冷冷的,粉雕玉琢般的容顏上透著些許滄然……她和夢露恰恰相反,她不向任何異性(除了勞倫斯·奧立弗)或以她為軸心的異類提供任何幻象。她很少表露,既是矜持,也是一種厭倦,更是對紛擾塵世的最深刻入骨的無可奈何……她一廂情願地認為生活應當純粹而真實,每個人都尊重自己的願望,每個人的願望也都能花開成行——很顯然,她在自己捏造的鏡花緣裏隻能盡可能地麵無表情。在為世界電影奉獻了兩個最恰當也是最真實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布蘭奇之後,她瘋了。接下來,幾乎所有的人都離她而去,她也孤獨地離開了她不知該背叛還是該堅守的人世。




奧黛麗·赫本





她如一泓清水,可以在你手心裏逗留,但還是會從你的指縫間流走,空留縷縷涼意。她又如一縷幽香,不是那種馥鬱的,也不是那種清淡的,要消耗掉你的所有鼻息之後你才能有所嗅聞。這香氣如遊絲般在水麵迂回,柔柔的,帶著冷暖適中的溫度。且這香氣不是在彌漫,而是飄散著……她沒有借此來提醒你她的存在,她隻是頑皮地,身不由己地播撒著這些味道。但我寧願將她比喻成天使。在她之後,挑釁世界頭撞南牆的怦然與她在好萊塢上空羽翼翕動的聲音均成絕響。




凱瑟琳·赫本







另一個赫本。與另一個赫本截然不同的赫本。我有意地將她們並列在一起,如此方便比較。我們看見,她們正是女性的兩種典範:奧黛麗
從不輕易地給予男人甜頭,她有原則、取舍和堅持,即使婚姻已經千瘡百孔,但仍不輕易放棄;而凱瑟琳視視婚約如廢紙,她可以愛得驚天動地,也可以輕輕鬆鬆地放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她非常明智地告誡後來者,“人不得不做出某些犧牲,比如演員就不應該結婚,哪怕是跟另一個演員結婚也不行。”也許正是因為她的心態,所以她是好萊塢三十年代的王牌影星中唯一一位迄今在世的。





格麗蕾絲·凱莉






她的第一個身份是摩納哥皇後,第二個身份是奧斯卡影後,雖然這違反了她成長的先後順序。她更為醒目的身份肯定是前者,可她沒有浪費她的天生麗質。有時候她是無需表演的——蓬壁自會因她而生輝,這便足夠。她是明智的,她深曉女人是需要一個良性的婚姻方能真正維係住她的所有光澤,所以當那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王國的王子向她求婚時,她隻綻露了一下她那特有的淺笑,便輕而易舉地開辟了她的幸福之路,遠離了好萊塢的所有塵囂,過著令人羨慕的相夫教子的田園日子。隻是後來,她在一場神秘的車禍中死去,就像後來戴安娜王妃的一樣……似乎冥冥之中,總有天妒紅顏。



保羅·紐曼




可惜呀,這張照片是黑白的,你無法感受到保羅·紐曼先生的那雙如海水般蔚藍的眼睛。會相麵的女巫說,擁有這樣的眸子的男人表麵看似憂鬱,其實內心狂熱。他被譽為“馬龍·白蘭度第二”,他總是在成功與失望之間徘徊。他品嚐著快樂與興奮。在羞澀的少女麵前,他又是位多情殺手。無論他扮演什麽樣的角色,總能贏得觀眾們的青睞。他對“憂鬱”的詮釋比電影史上的任何演員都來得豐富與深刻。他不無調侃地說,“那些聰明卻又不懂得利用的人太傻了,我隻有那麽一丁點兒的聰明,但我會把它充分地利用起來。”





蒂姆·羅賓斯




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又名《月黑高飛》……不管它叫什麽名字,都改變不了它是上個世紀好萊塢奉獻給世界的最牛逼的電影之一這個事實。而蒂姆·羅賓斯也毫無疑問地,成為屹立於高處嘯傲江湖的牛逼之人。這麽形容他似乎比較糙,實際上蒂姆·羅賓斯是那種溫和裏透著執拗的男人,在他可以接受的底線之內,他基本上不會和你計較什麽。因為在他內心,有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你隻要看他斯文的眼鏡底下的那對固執的雙眼,你就能體會到:任何時候他都不會放棄自我,一如摩根·弗裏曼的那句名言,“……即使是在監獄裏放風,他仍然像在自家院子裏似的閑庭信步。” 這種浮於塵世和人間之上的氣質,正是來自於內心強大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