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蠟像31日將在杜莎夫人蠟像館展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3月31日15:00,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大門將向所有"榮迷"敞開---由英國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首席雕塑師Stephen Mansfield耗時5個月製作的張國榮(專題,圖庫)蠟像將首度麵對公眾。"他"會像"哥哥"嗎?他會是什麽表情?他會穿西裝還是戲裝?對於"榮迷"們的這些問題,香港方麵拒絕提前透露任何與蠟像有關的細節。   盡管如此,香港方麵還是向本報提供了一組攝於倫敦工場的"毛坯哥哥"照片,大略勾勒出"成品"的端倪---在這些照片裏,還沒有"顏色"的"哥哥"的臉上,掛著一絲神秘的微笑。   1、塑造身軀及頭顱:   張國榮家人提供的其身體各部分尺寸和唐鶴德提供的300多幅照片,幫助雕塑師給蠟像定下了最基本的尺寸。經過仔細的研究和比較,雕塑師采納了唐鶴德的意見,把蠟像的年齡定在了張國榮35歲到40歲的階段,至於麵部表情,則選擇了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神秘微笑”。   準備工作完成後,雕塑師先在金屬骨架上用粘土塑造蠟像的身軀,再按照片及記下的尺寸,精雕細琢蠟像頭顱的初稿,這個工序花了350小時。   2、製模及倒模:   蠟像身軀由玻璃纖維製成,頭部則根據粘土製的頭顱初稿造出約12塊石膏模,再將高溫熱蠟倒進模內。等熱蠟冷卻後,移去石膏模,便製成蠟像的頭顱。然後再以同樣的方法製作雙手。這個過程大約花了175小時。   3、植發及梳理發型:   這個階段,雕塑師一般的做法是按照取樣時取得的名人頭發樣本,找類似發質的真人頭發,以人手一絲一絲植入蠟像頭顱,然後清洗、裁剪並梳理發型。但由於張國榮無法提供頭發樣本,雕塑師隻能通過影像資料選擇發色和發質契合的頭發,在“定稿”之前,還得經過張國榮家屬“驗收”。這個過程大約耗費了140小時。   4、塑造眼睛:   在這道工序裏,雕塑師會用一種玻璃狀塑料(丙烯酸類樹脂)來仿製名人的眼睛———每個瞳孔都會用樹脂水彩手繪而成,包括每條眼白裏的微血管都以細絲線勾勒。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4小時。   製作張國榮的眼睛當然也不例外。據悉,張國榮的外甥女麥嘉殷今年2月初特別趕赴英國的製作工廠,就是為了見證這個重要的製作過程,包括頭部形狀、頭發和眼睛顏色等重要細節,盡可能讓蠟像還原“哥哥”本色。   5、塑造牙齒:   雕塑師通常會利用牙醫常用的丙烯酸塑料替名人取牙模,然後以此仿製其牙齒,再塗上真牙的顏色。但在製作張國榮的蠟像時,因為當初選定的表情是不露齒的微笑,所以可以省去塑造牙齒這部分。香港方麵告訴記者,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省力:“這完全是一個巧合,如果需要造型,我們也完全能夠通過牙醫製作出張國榮的牙齒”。   6、著色:   由於到目前為止曝光的照片僅是上色之前的張國榮蠟像頭顱,最終的結果是否逼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替蠟像麵部塗油彩的環節。據悉,雕塑師會采用特殊材質和上色工藝,努力使皮膚呈現一種半透明的色彩層次和真人皮膚的質感。這個過程通常要耗時49小時。   7、穿衣:   這是最後一個步驟。香港方麵表示,蠟像從倫敦運抵香港後,他們會立刻著手將頭顱及雙手安裝在玻璃纖維製的身軀上,然後再替蠟像穿上服裝,整個過程需要約35小時。   和以往采用名人本人捐贈的衣服不同,香港方麵表示這次會為蠟像製作一套全新的服裝,至於是在“榮迷”中呼聲較高的西服,還是其它類型服裝,目前先埋一個伏筆,等到展出當天再公諸於眾。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4年3月31日15:00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迷和歌迷可以在蠟像館的“偉人殿堂”裏見到“哥哥”,這個日子是其生前密友唐鶴德挑選的,他希望給“榮迷”們提供一個靜靜緬懷“哥哥”的地方。因此,現場將會撒滿柔和的燭光,伴隨著“哥哥”的歌聲,參觀者還可以通過大屏幕重溫“哥哥”生前一幅幅動人的照片,而當天的開館時間也會延遲到4月1日淩晨。   由於杜莎夫人蠟像製作工場向來謝絕外人探訪,因此蠟像的“誕生”對大部分人來說一直是一個迷,唯一能夠例外的就是被塑者本人,而在張國榮蠟像的製作過程中,代替他見證這一過程的,是其外甥女麥嘉殷,今年2月初,她趕赴英國親曆了製作的過程。   據悉,正式製作蠟像的過程必須在倫敦總館的蠟像工場內進行,通常製作一個蠟像需要6個月時間,成本約50萬港元,而“哥哥”的蠟像僅用5個月就完成了,耗資7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