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來源,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哪吒2》講述了一個男孩用他的神奇力量與妖怪戰鬥的故事 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郭悠(Koh Ewe)
關於中國電影《哪吒2之魔童鬧海》(Ne Zha 2)的讚美聲此起彼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神話中的少年與妖怪戰鬥的故事,它剛剛榮登全球票房最高的動畫片。
這部影片的票房成功——目前已收割了123億元人民幣票房(17億美元;14億英鎊)——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巨大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隨著愛國的《哪吒2》粉絲們將目光投向進一步的成功時,他們也緊盯電影的批評者,指責他們是為了炒作而付費的“黑粉”。
在這股民族主義的浪潮中,被視為《哪吒2》競爭對手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Captain America: Brave New World)的表現也被牽涉其中。
“我不在乎《哪吒2》能否在海外生存,但《美國隊長4》必須死在中國”這句流行口號已經在多個社群媒體貼文中被反複引用。
在中國的新聞媒體和社群平台上,人們對這部美國大片在中國的票房表現低迷感到幸災樂禍。盡管這部電影在美國之外已獲得了9,200萬美元的收入,但在中國這一個好萊塢最大的海外市場僅收穫了1,060萬美元票房。
在一個網上論壇上,一篇分析電影在中國缺乏吸引力的文章的標題是這樣寫的:“死的不是《美國隊長》,而是美國在死。”
作者接著論述:“實際上,美國沒有超級英雄,美國也不是一個熱愛和平、捍衛和平的燈塔。”
據報導,中國四川省的一家電影院決定延後上映《美國隊長4》,以“支持《哪吒2》”。
同時,也有人批評《哪吒2》在本月登陸北美影院時,未獲得足夠的放映場次。他們還指責美國的電影院播放了其他影片,而不是這部中國電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愛國的《哪吒2》粉絲試圖平息對這部電影的任何批評
《哪吒2》於1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當時正值中國春節假期期間,許多大製作電影在此期間推出,以吸引激增的觀影人群。
這部電影很快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就突破了10億美元票房——這一成就在中國經濟疲軟的背景下,尤為令人印象深刻。
《哪吒2》被譽為華語電影進步的象征,也是中國國產影片在全球競爭力日益提升的標誌。盡管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但好萊塢電影通常占據票房主導地位。
在此之前,中國的票房大片大多是愛國主題的動作電影,例如2021年的《長津湖》(The Battle of Lake Changjin)——這部講述1950年代朝鮮戰爭的政治宣傳電影在《哪吒2》之前,曾一直保持著中國票房最高的電影紀錄。
雖然好萊塢電影的收入通常會分布到多個地區,但《哪吒2》的票房收入中,超過99%都來自中國——在那裏,這部動畫片已成為愛國情懷的試金石。
在社群媒體上,許多人表示他們已經“多刷”(即多次觀看)《哪吒2》。而還沒看過的人則表示,自己必須應付冷嘲熱諷。
“有個朋友告訴我,因為我沒有看《哪吒2》,所以我不愛國。”一位網友在中國的抖音上發文。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2月初,《哪吒 2》已在澳洲和美國等中國以外的電影院上映
隨著觀眾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對電影的評價,那些批評的聲音——從情節不連貫到幽默感生硬、以及反女性主義的潛台詞——遭到了大量不屑的評論。
“這種人要不是為了炒作,就是收了錢的。”一位網友在小紅書(中國版Instagram)上評論道。
“大家要小心,現在網路上有一波‘黑粉’在圍攻《哪吒2》,惡意批評。”另一位小紅書用戶評論,並補充稱這些“預謀”的批評來自國內外電影行業中的嫉妒人士。
“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大家用腳投票。所以他們就開始恐慌和誹謗,真可恥!”他們寫道。
《哪吒2》的巨大成功,正在幫助將中國神話中的角色推廣給全球新觀眾,電影也因其劇本、特效和動畫品質而獲得讚譽。但它成為民族主義情感的焦點,也讓一些人開始擔心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政治意義日益加深。
“《哪吒2》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但我認為這並不完全是件好事。”一個在小紅書上的帖子中反思道。
“批評情節漏洞就被視為不愛國;無條件譴責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將深度討論替代為粉絲與黑粉的戰爭……這絕不是一個好的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