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著於《哪吒2》票房登頂,和當年執著於奧運金牌沒什麽區別,隻是證明了40年過去,很多人在認知和心態上沒有任何變化。
撰文丨牛角
《哪吒2》的票房如今隻能用恐怖來形容。
在剛剛過去的節後第一個常規周六,《哪吒2》取得了7.9億的票房,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它在春節檔的單日票房,而《哪吒2》的總票房也在這一天突破112億元。
最新的消息是,截至2月18日上午,《哪吒2》總票房已超過121億元,躋身世界影史“十大票房電影”之一,而衝擊全球動畫票房頭把交椅,成為“榜一大哥”也隻是時間問題。
很難想象這是正常的市場觀影能帶來的數字。這恐怖的票房背後,是從官方到民間“共襄盛舉”的結果。
“共襄盛舉”不僅體現在瘋狂攀升的票房數字上,還體現在“同仇敵愾”的輿論場上。
01
首先,《哪吒2》正在變得不容批評。
至少在春節期間,對《哪吒2》的質疑和批評沒有任何問題,反駁者也隻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觀點就事論事來反駁。
但是最近幾天,很多批評《哪吒2》的文章受到的反駁與內容無關,與“大局”有關。
被圍攻的影評人子戈在豆瓣上稱,有人罵他:批評可以,但要有眼力見,等該破的紀錄破了再批也不遲。非趕在緊要關頭批,這就是不識時務,要壞大事。
子戈的讀者相對來說還算理性,至少沒把“屁股歪”“破壞團結”“遞刀子”這些帽子扣在作者身上。
在很多人眼裏,《哪吒2》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還承載了為國爭光的重任。他們在《哪吒2》身上找到了許海峰射落奧運首金的自豪感,怎能容他人潑冷水?
文章被罵尚且罷了,最奇葩的是還有城市被罵,隻是因為沒有貢獻足夠的票房。
作家維舟撰文介紹說: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已占據全國各省份票房冠軍,唯一尚未征服的例外就是上海。有人對此冷嘲熱諷——“上海哪裏看得上國產”、“喝咖啡是要配外國電影”。
結果連上觀新聞都不得不出麵回應:
熱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本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正是基於此我們才會如此喜歡《哪吒2》,熱切期盼這部電影能走上國際影壇,對它突破百億票房紀錄真心誠意地鼓與呼。然而這種樸素的情感,絕不等同於盲目自大和狹隘排外。
人們對《哪吒2》的期待顯然已經超出娛樂、文藝的範疇,走向了身份政治。這不是一部動畫片所能承受之重。
我現在有點兒擔心導演餃子,這要是未來有個“行差踏錯”,恐怕要被為他“貢獻票房”的觀眾生吞活剝。
02
除了這樣的“人民內部矛盾”,網友們還發現好萊塢也向《哪吒2》下“黑手”,比如不給《哪吒2》排片。
有文章作者控訴:
西方市場以與電影《美國隊長4》簽署放映協議為由,就是不安排哪吒場次,截至目前,北美9000多家影院,隻有300多家上映哪吒;而歐洲多數國家也非常抗拒,多數沒有開放,開放的全國往往也隻有個位數影院上映。
在這個作者看來,麵對這樣一部即將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第一的曆史性傑作,美國電影院損人不利己,目的就是為了阻止《哪吒2》的文化輸出。
這篇文章的觀點迎來了無數支持,甚至還被胡錫進的公眾號轉載。但我隻能說,作者真的不懂好萊塢。
首先,在外國觀眾眼裏,《哪吒2》恐怕未必是“曆史性傑作”。這就像去年在北美市場大賣特賣的《魔法壞女巫》,在中國市場連點兒水花都沒有。
中國觀眾既不了解美國人的最愛《綠野仙蹤》,對歌舞片這個形式也興趣缺缺。換位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麽就認為《哪吒2》一定可以征服美國觀眾呢?
而且《哪吒2》在北美市場共有660家影院排片(不是文章所說的300間),已經打破近20年華語片開畫排片紀錄,上一個能夠如此規模排片的華語片還是《臥虎藏龍》。
如果說遇冷,那應該是華語電影在北美院線始終遇冷。除了功夫片,華語電影在北美市場上的受眾,基本上就是華人。所以就是受眾決定了排片。
當年《臥虎藏龍》能夠大規模排片,還得益於它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換句話說,《臥虎藏龍》出圈了。
而這一次《哪吒2》能收獲同等待遇,正是因為它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這讓美國院線決定冒險試一試。
說白了,這樣的排片屬於市場對於影片質量的理性選擇,大規模上映意味著成本,《哪吒2》首先需要證明自己的票房號召力。
但很多人認為美國院線的排片不是基於市場,而是基於政治。有人甚至炮製出“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電影《哪吒2》”的傳聞。
有關說法稱:
2月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緊急行政令,宣布將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魔童鬧海》列入實體清單,禁止該片在美國境內發行、放映及流媒體傳播。這是繼TikTok、華為之後美國政府首次對文化娛樂產品實施全麵禁令。
公眾號“澎湃明察”經過一番調查認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該電影在美國上映被阻攔。相關電影於2月14日前後在美國、加拿大等地正式上映。
《哪吒2》並沒有像很多中國網民認為的那樣讓美國如臨大敵。旅美影評人周黎明就說:“美國無論是專業媒體還是大眾媒體,表現得都非常平靜。既沒有瞠目結舌,也沒展現出酸溜溜的醋意。直白說,就是壓根不關心。”
不出所料,“屁股坐歪了”的周黎明遭遇了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03
就在這真真假假的傳言裏,網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很多人開始在網上呼籲抵製漫威的《美國隊長4》。
甚至有的電影院也吃起了“愛國飯”,宣布隻播放《哪吒2》,不播放《美國隊長4》。
很多網友還引用哪吒的台詞表決心:“我(的票房)死不死無所謂,我要美國隊長(的票房)死。”不是,你們問過哪吒的意見嗎?
還有網友找到了抵製《美國隊長4》的堅實理由:這部電影和涉嫌辱華的日本動漫《我的英雄學院》搞聯動,是可忍孰不可忍!
《美國隊長4》就這樣“躺槍”成了靶子,怪隻怪它選錯了上映檔期。在《哪吒2》票房衝頂的關鍵時刻,它竟敢來搶排片。
說實話,這部被譽為“美國《749局》”的大爛片,真對《哪吒2》構不成威脅,網民們有點兒小題大做了。
但是無所謂,對於網民來說,隻要能夠營造出內憂外患的氣氛,促進《哪吒2》票房上漲就夠了。
然而這終究是在自欺欺人。
為什麽那麽多人在意《哪吒2》在北美市場的排片?因為他們知道如今的票房奇跡是中國這個單一市場支撐起來的。
早在春節檔剛過,《哪吒2》就已經是單一市場影史票房冠軍,但在影史票房榜上,《哪吒2》的前麵還有幾十部好萊塢電影。好萊塢電影從來都是在全球收割票房。
這就讓《哪吒2》的票房看起來是在“圈地自嗨”,所以網民們執著於北美票房的排片,其實還是希望得到世界的認可。
就這樣,網民們陷入了既排斥外國電影競爭,又渴望外國觀眾認可的矛盾情緒當中。
至於“打破好萊塢票房壟斷”雲雲,首先要知道這“票房壟斷”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並非基於一場由意識形態激發的運動。
如果以非市場化的方式構建起來的票房奇跡,最終傷害的隻是那些與《哪吒2》競爭的國產電影。它們本來可以得到的票房卻被用來三刷四刷甚至五刷《哪吒2》去了。
執著於《哪吒2》票房登頂,和當年執著於奧運金牌沒什麽區別,隻是證明了40年過去,很多人在認知和心態上沒有任何變化。
如同作家維舟所言:“那道近代以來刻下的內心創傷仍未愈合:自卑和自傲一體兩麵,我們太渴望擁抱那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符號,因為那是‘我們’的。”
然而,即便“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最終掀翻了玉虛宮的壟斷,這一切又跟陳塘關的百姓有什麽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