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在官網的國家簡介頁麵中,不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來指中國,改以“中國”(China)簡稱。(取材自美國國務院官網)
國務院在官網的國家簡介頁麵中,不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來指中國,改以“中國”(China)簡稱。日經亞洲報導,國務院日前才刪除台灣頁麵中關於不支持台獨的表述,這些修改顯示出川普政府第二任的關注重點。
目前的中國頁麵寫道:“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與中國關係的框架。”拜登政府時期,這段話原為:“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關係的框架。”
美中外交關係的基礎來自1972年、1979年和1982年簽署的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其中均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正式名稱。
目前尚不清楚國務院未來是否在所有文檔中都隻使用“中國”。國務卿魯比歐1月24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話,以及1月22日與菲律賓外交部長馬納羅(Enrique Manalo)通話的內容摘要,仍使用“PRC”,但並未完整拚出縮寫。
國務院發言人對日經亞洲表示:“國務院定期更新網站和簡介頁麵。中國頁麵的更新旨在反映當前政府的政策和重點,涵蓋與中國及美中關係相關的內容。”
這份簡介頁麵也明顯體現出政策優先事項的轉變。拜登政府時期的頁麵提到,美國將與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從“實力方麵”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新版頁麵則改為,美國將“依循對等與公平原則”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簡介頁麵還完全刪除有關美國對中國援助的內容,例如保護西藏文化、支持環境保護以及推動法治等計劃。
相反地,頁麵中關於雙邊經濟關係的部分則擴展三倍,添加內容指出,美國在2023年對中國的商品與服務貿易逆差達2520億美元,並強調中國經濟“是全球投資最具限製的環境之一”。
此外,頁麵明確表示,華府致力“打擊中國共產黨(CCP)對美國政府的惡意網絡攻擊”。新版頁麵共提及“中共”三次;拜登政府時期,該詞從未出現。
與此同時,國務院上周決定刪除台灣頁麵中“不支持台灣獨立”這段話,引發兩岸的關注與回應。
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對“展現美台關係的支持與正麵立場”表示歡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則批評華府“嚴重倒退”,並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
一位匿名川普政府官員對日經亞洲表示:“現實是,我們認為公開表明這個立場沒有幫助。”該官員指出,介紹頁麵的其他部分已提到,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麵改變現狀,並表示這段表述已經“足夠”。
美國國務院修改官網美中關係陳述 北京批鼓噪戰略競爭
美國國務院修改了官網上的美中關係簡介頁麵,在描述經濟關係時強調貿易逆差,並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稱為“中國”。中國政府批評有關修改歪曲事實真相,鼓噪中美戰略競爭,表示強烈不滿。
據路透社星期四(2月20日)報道,除了刪除“不支持台獨”的表述,美國國務院網站上周的更新也調整了對中國相關內容的陳述,措辭也比舊版更強硬。
網站在擴大經濟關係的部分,強調美中貿易逆差,以及美國企業對在華經營麵臨挑戰的擔憂,並稱中國的經濟是“世界上最具限製性的投資環境之一”。
網站稱:“中國還采取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包括使用強迫勞動和大量國家補貼,使美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進而促使它們成為中國侵犯人權行為的同謀。”
美國國務院還在官網中指責中共試圖操縱和顛覆聯合國等機構,在這些機構中“培養和安插中共黨員擔任領導職務和其他職務”。更新後的官網三次提到中共,也是舊版前所未有的。
官網也不再提及“與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捍衛我們的利益和價值觀”,轉而稱華盛頓將在與中國的關係中“遵循互惠和公平的原則”。同時,官網還刪除有關美國對華援助的部分。
此外,官網的中國概況介紹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替換為“中國”。
美中外交關係的基礎建立於1972年、1979年和1982年簽署的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其中均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正式名稱。拜登政府也通常會用“PRC”來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全球中國中心研究員宋文笛認為,美國對中國官方名稱的修改,表麵上是為在經濟貿易談判中爭取優勢,實際上則意味著美國在中共執政合法性問題上的態度有所軟化。
他說:“這種轉變可能是華盛頓向北京發出的信號,讓北京放心,美國並不打算挑戰中國共產黨的統治。”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星期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國務院官網的修改歪曲事實真相,詆毀中國外交政策,鼓噪所謂中美戰略競爭,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