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0-10-18 12:08:54)

(網上圖片) 工作了十多個年頭的出版社坐落在京城德勝門內。現在回想起它周圍的景物,很是懷念。 出版社一牆之隔是宋慶齡故居,清朝時是某某親王的王府。這一隔的灰色磚牆,足足有兩層樓高,一隔就隔出個世外桃源。我在三層的辦公室的窗口對著這個園子,春夏秋冬,年複一年,飽覽了園子的四季。 園子依山而建。這山,據說是用挖後海的土堆積而成。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0-10-16 11:04:50)
閱讀 ()評論 (0)
(2020-10-10 11:25:51)

(圖片來自網絡) 蠟燭木 查了一下Ocotillo這種植物的中文名字,叫蠟燭木。它很局限地生長在加州、德州和亞裏桑那的沙漠地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非常吃驚,真是一個又古怪又美麗的東西。它的枝幹像一條條鞭子,指向天空。它的花開在枝幹的尖尖上,像紅纓槍一樣。它的刺尖得像針硬得像小釘子,一根枝條簡直就是一根帶刺的鐵絲。雖然它所有的形象都和武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10-07 08:37:42)
我和珍妮可以說是搭檔,她是文編我是美編。我經手的設計,少到幾個字的明信片,多到連篇累牘的雜誌版麵,從初稿到定稿,文字都歸她審定。她對待文字很認真,一稿又一稿,改來改去,或是想到了更精簡準確的表達,或是挑出了作者的語法錯誤。我開玩笑時說:“下一稿不給你看了,你總能挑出毛病,可以永遠改下去,我們會沒完沒了的。”我認真時說:“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10-01 14:49:41)

月圓他鄉夜 人行往事中 (想湊夠四句,還在想……)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是2007年的事,那年《國家地理》有一期刊登了一篇報道中國的文章。我的同事希娜的父親,他生活在北部農村,讀過後,很激動,特地從北方給希娜打電話來,要寄過來給我看,還真誠地表達了一些對中國人的讚美的話語。父親讓女兒在我看完後,再把雜誌給他寄回去。老人訂了一輩子的《國家地理》,一本都不缺的保留著。我在旁邊聽了就想,寄來寄去好麻煩,網上看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20-09-21 16:01:50)

應景的東西容易流於惡俗。這個設計就是應情人節,七夕的景。感覺有點惡俗,但很有幾個小朋友喜歡。也許是代溝或者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暫且留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17 15:15:21)

在小鎮北麵的山腳下,有一個小畫廊。不大的兩間屋,前麵一間是展廳,後麵一間是辦公室兼庫房。主人是個能幹的單親母親,開畫廊已有三十年,靠著這份生意,獨自養大了四個兒女。它是我的第一家代理畫廊。剛畢業時,憑著一股熱情,後車箱裏裝著畫,一家一家畫廊去問,不斷地碰壁,問到她時,終於被接受了。後來隻要路過,就會進去,跟她聊幾句,看看她新進的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09-16 15:12:02)

GeorgiaO'Keeffe那幅梯子的畫,淡綠色的天空中,一架黃色懸空的梯子。畫的頂部有半個月亮,畫的底部是一末黑色的山巒。一點孩童的夢幻,一點成人的迷茫,一點人類的困惑……在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亞裏桑那等地,老房子外麵偶爾還能看到梯子,原木手工製作,看上去歪歪扭扭。梯子斜靠在牆上,南部炙熱的陽光再添一個清晰的影子在牆上,在靜靜的悶熱的午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13 15:01:27)

七十年代初爸爸從下放的農村回城,一時沒有地方住,他們單位安排我們全家住到了湖南省第三招待所。說是作為過渡,可是一住就是多年。招待所有一前一後兩棟三層的筒子樓,前麵一棟臨街,是當時長沙最繁華的五一路,我們住後麵這棟。兩棟之間有塊不大不小的空地,有時同學來了,可以在那裏玩玩跳房子的遊戲。我們住二層,分配了隔著過道相對的兩間房子給我們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