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7-04-08 13:58:40)

終於寫完了,《戰國風流》共計九篇十大人物(樂毅與田單寫在同一篇裏)終於寫完了。好賴先不論,至少沒當太監,自己喝杯酒慶祝一下先。 這十個風流人物,秦占其三:商鞅、張儀、白起;齊占其二:孫臏、田單;趙占其二:趙武靈王、李牧;魏占一個半:吳起(算半個)及信陵君;燕占其一:樂毅;楚占半個:吳起。客觀地說,戰國二、三百年,堪稱風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長平之戰後,趙國混得是一日不如一日。趙王遷元年(公元前235年),趙軍在武遂吃到長平之戰後又一次大敗仗,‘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兵鋒直逼趙都邯鄲。時廉頗已一怒奔魏,趙王遷屁滾尿流,北方邊防也顧不上了,急調李牧率邊防軍南下,以大將軍身份抗擊秦軍。 李牧率跟隨自己多年的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趙國的崛起始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詳見《趙武靈王》),一代雄主用無可反擊的雄壯武力吞並中山國,鎮服東胡、樓煩、林胡等胡人部落,迫使他們進獻良馬、提供兵源。俗話說英雄不過三代,武靈王的子孫裏,似乎就沒出過什麽好鳥。到了罷免廉頗而至長平之敗的趙孝成王一代,更是敗家有方,令人扼腕...
武靈王死後,其子趙惠王把過多兵力投入到東方六國的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信陵君與朱亥率門客日夜兼程,到達晉鄙屯軍之處鄴城,假傳王令讓晉鄙交出軍權。果如侯嬴所料,晉鄙在小心翼翼地合驗過虎符之後,依然心存疑慮。眯著眼睛上下打量信陵君,說:“‘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如今君來代我,一無大王書函與鄙,二無大王近臣相隨,是何道理?”
信陵君無言以對,晉鄙見如此,‘欲無聽’,卻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秦昭王探得魏兵既出奔趙,就派了個使者‘告魏王曰’:“寡人拿下趙國,隻是早晚的事,我看你們誰TM敢去救趙!寡人先把話撂這兒,誰敢去救趙國,等寡人拿下趙國,‘必移兵先擊之’!”
魏安釐王那點膽氣早就被秦兵打成了負數,如今給秦昭王這麽一瞪眼,立馬覺得褲襠子裏濕乎乎暖乎乎的,忙不迭派人飛騎而出,追上晉鄙,令其於鄴城屯紮,&l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趙國長平之戰慘敗,國力大衰,致使東方已沒有哪個諸侯國具備獨力抗衡西秦的能力了,合縱(關於合縱見《張儀.上》)實際上已成為東方諸侯生存的唯一途徑。這類似三國時期的孫劉聯盟——孫權也好,劉備也罷,單獨去和曹操練,都是死路一條。所以深明時局的魯肅多方周旋也要維持住這個聯盟。雖然在一些局部似乎讓劉備占到了便宜讓孫權吃了虧,但是站在大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是一個秋天的傍晚,秋風瑟瑟,涼意淒淒,瀟瀟暮雨從灰蒙蒙的天空中淅淅瀝瀝的飄灑下來,空氣中似乎彌漫著某種不詳的預感。 數萬秦兵押解著趙國降卒進入一個巨大的山穀,天色因為秋雨而愈加暗淡。押解的秦兵令趙卒停了下來。這時趙卒看見秦兵們各自掏出一塊白布係於額頭。正詫異間,卻見山穀兩側的丘頂上出現無數手持鎬鋤的秦兵。
隨著一聲呐喊,這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白起深知此行成功以否,全在一個“速”字訣上,一刻不敢耽誤,迅速挑兵、配馬,然後率領這群救火隊員以罕見的急行軍速度遠程奔襲,從決定出兵那天起算,僅八天時間就到達華陽。趙魏聯軍此時正全力猛攻據城而守的韓軍,根本沒料到秦軍會來的如此迅捷。
白起一到,根本不等聯軍調整部署,就立刻指揮部下輕騎全力衝鋒,真真是迅雷不及掩耳。韓軍見援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齊國蹦極似的崩盤,獲利最大的其實就是西秦了,因為他的頭號競爭對手東齊就這麽稀裏糊塗地癱了——這讓人想起當年蘇聯的解體,那時候美國從上到下,肯定也是個個回家煮喜麵吃的。其他參加伐齊的諸侯,燕國是揮刀自宮、自取其辱,趙、魏、楚都或多或少得了些實惠。隻有韓國純屬為他人做嫁,未進一毫之利。那韓國明知無利可圖,當初幹嗎還要派兵參戰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隨著敵我雙方士卒心理的變化,田單又出妙手,故意放出話去:“我看對方燕軍將官,不過如此。他們俘獲咱們那門些士兵,咋不利用呢?如果把他們割了鼻子放在衝鋒的隊伍之前,咱們的人一見,不嚇得屁滾尿流才怪,還打個頭啊?若然如此,‘即墨敗矣’。”騎劫還真聽話,‘如其言’,真就割了俘虜的鼻子來衝鋒,‘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