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國風流》- 結束語

(2017-04-08 13:58:40) 下一個
 
 
終於寫完了,《戰國風流》共計九篇十大人物(樂毅與田單寫在同一篇裏)終於寫完了。好賴先不論,至少沒當太監,自己喝杯酒慶祝一下先。
 
這十個風流人物,秦占其三:商鞅、張儀、白起;齊占其二:孫臏、田單;趙占其二:趙武靈王、李牧;魏占一個半:吳起(算半個)及信陵君;燕占其一:樂毅;楚占半個:吳起。客觀地說,戰國二、三百年,堪稱風流的當然不隻這十個人物,他們也未必就是最出類拔萃的十人。
 
本人不是學曆史的,也不可能奢望為考證這段曆史做出什麽貢獻,閑了寫出一些讀史的感言,目的不過是想給自己腦子裏那蓬亂草理一理脈絡,同時也希望能用一種更吸引人的方式介紹這段曆史——通俗地說,想為這段曆史吆喝一嗓子而已。
 
既然要介紹的是這一段曆史,那麽在大框架上就不能突破史實而瞎編胡造,所以整個係列並未杜撰一件史事、並未生造一個人物。然又要兼顧生動,所以也不可能原封不動抄曆史書。好在能查的史書上記錄的都相當簡略,給我等留下了充足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幸甚!
 
同樣,既然是要介紹這段曆史,在人物的選擇方麵,就不能單純的考慮人物的“業務能力”,而是必須考慮這個人物在這段曆史中所占的分量。舉例子說,田單的用兵水平不如趙奢,這個連他自己都承認,然而田單在複齊過程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角色,離開田單,要介紹東齊複國這段曆史是不可能的,是以田單位列十大之數,而趙奢就隻能割愛了;再比如廉頗與李牧,個人認為他倆的用兵水平不相仲伯,但李牧是東方六國最後一個良將,他的結局更能體現趙王自毀長城的愚蠢,是以入選十大的是李牧;還有秦王政和王翦,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曆史功績,都絕對不在入選的十大之下,但因為這倆的故事實在是家喻戶曉、演義成堆,私以為沒有再進行介紹的必要...等等等等,這便是選擇從吳起始至李牧止等十大人物的由來。
 
基本上這十大人物也能夠串起一部戰國史了,在了解了這十位的事跡之後,戰國時期的大事記就擺在了我們麵前:(三家分晉)——吳起強魏——商鞅強秦——孫臏弱魏強齊——張儀戲楚——趙武靈王強趙——樂毅占齊及田單複齊——白起伐韓、楚、魏、趙——信陵君救趙——趙王殺李牧——(秦並天下)。
 
魏國因吳起而強,因孫臏而弱,為秦所滅;秦國內政由商鞅奠基,外交有張儀定調,軍事由白起代表,終得天下;齊國因孫臏而強,因樂毅而衰,因田單而複,為秦所滅;趙國因武靈王而強,因信陵君相救而存,因李牧被殺而滅;燕國因樂毅而占齊,因罷樂毅而弱,為秦所滅;楚國和韓國,始終在充配角。
 
以上說法,雖不十分準確,然可以籍此把人之興亡與國之盛衰聯係起來,同時也能大體上看到“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再次提及,本人專攻並非曆史,也不是文學,所持者唯對中華民族悠久曆史的一絲喜好而已,是以插足這類題材,無可避免的漏洞百出、文采黯然。幸有幾位方家一直跟讀、指點,在此一並致謝。

以此為《戰國風流》作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