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國風流》- 樂毅、田單 (4) -- 火牛火牛我愛你

(2017-03-30 14:09:55) 下一個

隨著敵我雙方士卒心理的變化,田單又出妙手,故意放出話去:“我看對方燕軍將官,不過如此。他們俘獲咱們那門些士兵,咋不利用呢?如果把他們割了鼻子放在衝鋒的隊伍之前,咱們的人一見,不嚇得屁滾尿流才怪,還打個頭啊?若然如此,‘即墨敗矣’。”騎劫還真聽話,‘如其言’,真就割了俘虜的鼻子來衝鋒,‘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一個個的死戰堅守,就怕當了俘虜變成“平麵人”。

燕軍沒討到絲毫便宜,輟攻修整。田單開始使出障眼法迷惑燕軍,稱“神師”已賜他破敵妙方,乘燕軍修整之機,‘使老弱女子適城’,精壯男子卻不露麵,皆揮鎬於城根向外挖洞,卻不挖透,隻留最外一兩層磚,從外觀之,一無異樣。騎劫這豬頭看城上巡城的不是老弱就是女子,還以為齊軍陣中精壯男人都在他上次攻擊中死光了呢,心下得意。

田單又繼續“指揮”騎劫:“咱們身在城裏,先人祖墳都在城外,這燕軍要是去刨了咱祖墳,讓咱先人暴屍,咱哭也哭死了,軍心可就散了。”騎劫這家夥比三孫子還聽使喚,立馬又派人去‘盡掘壟墓’,並焚燒屍骨。‘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哭是哭了,軍心散了嗎?——‘怒自十倍’,都大喊著要出城與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看看火候已到,讓大家稍安,言“神師”滅敵就在今晚。一麵令人四下出動,見牛就征用。屬下不明所以,然既是“神師”所教,誰敢怠慢?‘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一麵又派使者出城找到騎劫,說城內兵員耗盡,無以為戰,願獻城投降,隻求活命。“燕軍皆呼萬歲”,高興啊,戰事終於要結束了。

田單把戲做足,緊跟著又派幾個人裝作城裏的富豪,拿著大家湊起來的金銀去“賄賂”騎劫:“即墨說話就要降了,望將軍入城之後約束下屬,多多照顧小人妻妾老小,區區薄禮,還望笑納。”

一切的一切,把個騎劫樂得一張嘴巴裂到了耳朵根兒,軍備也不要了,愛鬆懈就鬆懈吧,反正明兒齊軍就降了,俺就可以去燕王那兒表功了。樂毅攻了那麽久的城池就這樣被老子拿下了,哈哈哈。

田單讓人在收來的千餘牛身上都披上大紅帛被,係好,被子上繪以張牙舞爪的神怪圖案,兩隻牛角上縛以寒光閃閃的兵刃,在牛尾纏上浸過油脂的幹草。另選壯士五千人,披掛待命。齊人因祖墳被掘,恨不得這就出城死戰,是以人人當先,五千勇士,須臾而就。

當夜,齊軍大開城門,燕軍興高采烈,以為齊軍開城出降。正觀望間,突然一聲巨響,城牆根磚頭突然向外飛出,出現數十個大洞,緊跟著隻聽見轟隆隆響如巨雷,城門及各洞內火光大盛,奔出狂牛無數。原來齊軍撞開早先挖好的洞穴內僅剩的外磚,點燃綁縛在牛尾的幹草,‘牛尾熱,怒而奔燕軍’。

燕軍措手不及,亂做一團。火光下燕軍見繪於牛背帛被上的圖案,莫不是凶神惡煞一般猛撲過來,以為天兵降臨,何敢當其鋒?牛尾吃痛,隻顧狂奔,角上利刃,真真是見神滅神,遇佛殺佛。燕軍大敗,死傷無數。此時城內鼓聲大作,‘聲動天地’,那五千勇士,左手火把,右手大刀,跟在牛陣之後衝殺而出。

有些失去攻擊方向的狂牛反奔齊軍,待一見火光一片,牛懼火,又轉身往燕軍陣中猛撲。亂軍之中,騎劫也中牛角利刃,竟被開膛破肚,白天剛收來的金銀珠寶散了一地...

齊軍一鼓作氣,揮軍進擊,窮追不舍,“所過城邑皆叛燕而歸田單”。這沒辦法,畢竟燕王在齊國的統治日淺,還象窗戶紙一樣的一捅即破。作為主將的騎劫又是割人鼻子,又是刨人祖墳,民心盡失。現有田單聚眾乘勝反擊,誰不高興呀?

於是田單‘兵日益多’;反觀燕軍,‘燕日敗亡’,每天除了逃跑就是撤退。田單‘轉戰逐燕’,‘北上黃河’,‘而齊七十餘城皆複為齊’,田單‘乃迎襄王於莒,入臨菑而聽政’。齊國至此複國,燕昭王、樂毅數十年心血,就這樣被敗家子燕惠王毀於一旦...

田單一戰成名,‘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關於田單,再無故事。

齊國雖然趕走了入侵的燕軍,但其國力一瀉千裏,不再是當年打個噴嚏都地動山搖的強國。在戰國後期無所作為,甚至坐視趙軍長平之敗而不救,致使秦國打癱趙國這最後一隻攔路虎,進而吞並六合。齊威王、孫臏培植起來的強大齊國,自湣王起,沒出過一個有見識的國君,其亡者,必也。

孫臏擊敗強魏而使齊國傲視群雄,樂毅卻不能因擊敗強齊而使燕國稱霸,個中原因,雖一言難盡,然燕惠王的急功短視終是推卸不掉的責任。

樂毅又不是吳起、商鞅那樣的改革派,因而也不會侵犯了燕惠王什麽私家利益,到底燕惠王如何與樂毅‘有隙’,文獻中並無明確記載。但我們可以從樂毅的《報燕王書》中看出端倪。

樂毅從齊國歸趙之後,燕惠王生怕樂毅因此而懷恨,率趙軍公報私仇,就給樂毅寫了封信,極力為自己辯解開脫。樂毅回書作答,這就是享譽後世的《報燕王書》。

樂毅在書中提到‘先王過舉,廁之賓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謀父兄,以為亞卿’[先王格外抬舉我,先把我列入賓客之中,又把我選拔出來高居群臣之上,不同父兄宗親大臣商議,就任命我為亞卿],這兒‘不謀父兄’,不能理解為‘未謀父兄’,設若宗親大臣也任人唯賢,認可樂毅,燕昭王又不是驕橫的齊湣王,幹嗎不和他們謀呀?解釋隻有一個:昭王與他們謀了,遭反對,昭王認準了樂毅就是他在苦苦追尋的千裏馬,是以不顧群臣反對,讓樂毅‘立之群臣之上’,所以‘不謀父兄’準確的說是‘不顧父兄反對’。

如此一來,樂毅受到的嫉恨是可以想見的,尤其是後來燕昭王又‘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國諸侯’(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更是讓一群紅眼病人病入膏肓。他們知道在燕昭王這裏沒什麽文章可做,於是把怨言盡訴太子。卻原來所謂樂毅與少主的‘仇隙’,乃是因惠王寵臣的嫉妒而來!曆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太子尚未登基就對樂毅充滿了惡感,所以一聽有人說樂毅要背燕王齊,惠王就深以為然。

可笑這個惠王,在調換樂毅致使燕軍慘敗之後,又一股腦兒把責任推到左右臣子身上,在給樂毅的書信中左一個‘左右誤寡人’,右一個‘左右誤寡人’,難道你自己的腦袋隻是個擺設?就算看在他爹的份上也該先作一番考察再做決定啊。

燕惠王哪裏明白樂毅的一片苦心:攻伐齊國,可不是強盜打劫,搶完了就跑。樂毅要把齊國變成燕國的一部分,是以每下一城,樂毅都要設郡立縣,建立燕國的統治。燕國地小力弱,眾所周知,如果燕齊真正的合為一體呢?那種成就便不是孫臏弱魏強齊那樣的檔次了,恐怕連強大的秦國也不在其話下了。所以有人以樂毅削弱齊國而間接幫了秦國就懷疑樂毅的遠見,就是典型的以成敗論英雄了。

在這一點上,滿腦子複仇情節的燕昭王恐怕都沒明了樂毅的宏圖大誌。可惜,燕惠王這種政治蠢才,隻配支使騎劫這等軍事蠢才,把前人的多年心血付諸東流。

從這個意義上講,樂毅的政治才能其實遠在其軍事才能之上,僅僅冠之於“名將”是不對的。事實上,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倒有限,無法與孫臏這樣的用兵大家相提並論:齊國主力是被聯軍擊敗的,而且齊湣王自己也幫了樂毅的大忙,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樂毅能一路勢如破竹,實在是因為齊湣王這個超級“臥底”了。樂毅下齊國七十餘城,並沒經曆過真正的硬仗,否則何以史書無著?等到齊湣王一死,齊民一同心協力,樂毅就拿不出田單那樣的生花妙筆。單論戰術,樂毅甚至遜於田單。自然,在大的戰略方麵,田單難望樂毅之項背。

這讓人想起三國時期的第一牛人諸葛亮,每每自比管仲、樂毅,是很有道理的。諸葛亮其實也是精於政治,長於戰略規劃,真正於軍事指揮方麵,建樹並不象《演義》中寫的那麽赫然,羅貫中沒少幹把別人的金紙貼在諸葛臉上的活兒。

樂毅被趙王封為望渚君,最後‘卒於趙’,也算葉落歸根了。

正是:千裏良駒世罕有,慧眼伯樂益難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千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C11' 的評論 : 各人欣賞角度不同,要求就不一樣,老兄覺得好,可能是哪一點剛好對了脾胃:)
XC11 回複 悄悄話 建議樓主將之整理出一本書
XC11 回複 悄悄話 絕妙好文,嚴重支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