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深知此行成功以否,全在一個“速”字訣上,一刻不敢耽誤,迅速挑兵、配馬,然後率領這群救火隊員以罕見的急行軍速度遠程奔襲,從決定出兵那天起算,僅八天時間就到達華陽。趙魏聯軍此時正全力猛攻據城而守的韓軍,根本沒料到秦軍會來的如此迅捷。
白起一到,根本不等聯軍調整部署,就立刻指揮部下輕騎全力衝鋒,真真是迅雷不及掩耳。韓軍見援軍到來,就如大大嘬了一口興奮劑,士氣大振,打開城門就奮勇出擊。趙魏聯軍遭到前後夾擊,陣腳大亂,主將芒卯敗逃,十五萬聯軍被‘斬首十三萬’,二萬敗兵被追兵迫進黃河,溺斃無數,生還者屈指可數...
武安君白起得理不饒人,會合韓兵,乘勝直逼魏都大梁(大梁隔新鄭、華陽都不遠)。魏軍遭此大敗,短時間內幾無力再戰,不得已割讓南陽與秦講和——六國怎麽死地?就這麽割死的!——自此,三晉之兵聞起名而喪膽。白起自回鹹陽與王齕理論不提。
隨著秦相範睢(封應侯)遠交近攻策略的提出,秦王開始著手吞並隔自己最近的小弟韓國,就跟韓王說了:“瞧你這君王當的,太慘點了吧?要不你別幹了,把你的地盤全部交給寡人打理,你自己找個景致好點的地方養老多好?”韓王一聽:“好嘛,敢情連小弟也做不成了。你以為就你想自稱寡人啊?想兼並寡人的產業,門都沒有!”於是秦韓同盟破裂,開始拳腳相向。
自然,韓國哪裏是秦國的對手?在這之後的幾年裏,韓王最常見的尊容就是鼻青臉腫了。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左庶長王齕‘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致使韓國被攔腰切成兩段,北方的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聯係斷絕。
韓王想著反正上黨與咱失去聯係了,咱是管不了它了,就幹脆把上黨郡獻給了秦國,看看能不能以此與秦講和。上黨郡守將馮亭卻不願降秦,反舉該郡十七縣投趙。他希望以此來把秦國的注意力轉移到趙國身上,‘秦怒,必攻趙’,這樣秦就成了趙、韓共同的敵人,進而可促使‘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
‘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仍舊駐守上黨。應該說馮亭的策略是有一定道理的,此時的秦國對付東方某一個諸侯國,自然是占優勢的,但如果東方多個諸侯國能實實在在地聯合抗秦(不能是依闕之戰那樣的貌合神離),秦國是很難討到便宜的。尤其是趙國,此時國力不弱,如果能與東方諸侯修好,全力對付秦國,秦國未必就敢為所欲為。惜乎此時自大的趙國君臣還沒充分認識到合縱對抗秦的重要性,還在那兒今兒掐這個一把,明兒又揍那個一頓,一把子好力氣全然沒用對地方。
本來按照遠交近攻的方略,趙國暫時還應該是秦國拉攏的對象,可就因為趙國撿了上黨這麽個現成便宜,秦昭王、範睢一怒決定提前對趙國下手。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左庶長王齕開始攻擊上黨郡,馮亭他們哪裏是善打硬仗的王齕對手?沒招架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退向趙國本土。趙使名將廉頗進駐長平,以便鎮撫從上黨敗退下來的軍民。王齕尾隨而至攻擊長平,先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長平之戰拉開了序幕。
由於秦兵遠離本土作戰,宜以速決,因此王齕督戰極嚴,又大幅度提高犒賞的數額,秦兵看見一個趙兵那就是看見了一堆會活動的銀子呀,誰不想要呀?秦兵立功心切,士氣極旺,致使趙軍初戰失利,先鋒受挫。身經百戰的廉頗立刻改變策略,‘趙軍築壘壁而守之’,高築圍牆,‘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這樣一來,輪到秦兵抓瞎了,勞師襲遠,給養是第一難題,一旦相持日久而飯票告罄,秦軍隻能不戰自退。趙軍如果捏拿好火候出擊,秦軍可能真的就偷雞不著蝕把米了。
對這麽一個對峙的態勢,秦、趙雙方的君王心裏都很不爽。秦昭王自然是擔心戰事拖得時間長了對己方不利,趙孝成王對戰事進度的不滿就屬於驕狂自大的瞎比劃了。於此之前,趙軍主力與齊、與韓等弱國對壘總是占盡優勢,致使年輕的趙孝成王以為趙軍天下無敵。天下無敵的趙軍,在廉頗手裏不僅‘卒多亡失,軍數敗’,現在更是‘堅壁不敢戰’當起了縮頭烏龜。這位寡人搞不清狀況,對廉頗極為不滿,自覺地為秦國隨後行反間計打下心理基礎。
秦相範睢於是以重金賄賂趙王近臣,讓他們在趙王跟前吹風:“‘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秦國最傷腦筋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統軍而已,廉頗麽,小CASE啦,他就快投降了呀。]”趙孝成王本就對廉頗是一肚子不滿半肚子怨,於是不顧藺相如等元老數次以趙括僅能紙上談兵相諫,‘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廉頗憤憤不平,卻也無可奈何。
趙孝成王這混蛋換將上癮,之前就曾因在北部邊境更換個性名將李牧而自討沒趣(詳見本係列另一篇《李牧》),還不吸取教訓,這次又打起了廉頗的主意,也不看看如今趙軍麵對的可是以悍勇出名的秦國兵將啊。
秦昭王聞聽趙軍易帥,暗喜,又秘密委派武安君白起上前線接替王齕擔任上將軍,王齕降為副將,聽命於白起。生怕趙軍聽說白起為將而走謹慎路線,於是嚴密封鎖消息,‘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看起來王齕用兵不如白起,在敵我雙方都是公論了。
這場換將大戲就在範睢的一手策劃、趙王吐血“配合”之下演出成功,秦軍換上了更為老道的煞星白起,趙軍呢?好好的良將不用,換上這麽一個毫無實戰經驗的侃將。雙方高層的較量...唉,不說也罷。有時候真搞不明白,秦國上來的君王,怎麽總是個頂個的,其他的諸侯國就盡攤上一些SB頭目,什麽楚懷王啊,什麽齊湣王啊...這又出一趙孝成王。
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輕狂的趙括一上任,又是更換軍官,又是調整部署,廉頗的那一套全TM當垃圾給扔了。白起指揮‘秦軍佯敗而走’,趙括‘出兵擊秦軍’,結果鑽進了白起布下的口袋大陣,被秦軍切斷歸路,最要命的是‘糧道絕’。從秦昭王四十七年七月底一直圍困到九月初,‘趙軍不得食四十六日’,直至殺人食屍。
趙括數次衝殺,‘不能出’,終被秦兵亂箭射死,‘趙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長平之戰,以趙軍主力的全軍覆沒而告終。曾率眾投趙的上黨守將馮亭愧憤自刎而死...
如何處理這四十萬趙軍降卒呢?四十萬啊,當下降秦不過是因為食絕多日,無力再戰,如果遣歸,這些人吃飽了飯重新拿起武器,這就又是四十萬趙兵啊!所謂時不我再,如果以這些趙兵再來一次長平之戰,趙孝成王會再次傻乎乎地換將嗎?
那這些人可不可能為秦所用呢?白起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小,有了‘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的先例,使白起認識到秦國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並不怎麽光輝燦爛。為防後患,一向認為“敵盡為我所戮,其地非我莫屬”的武安君白起,決定把降卒盡數坑殺!